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鸭疫)之后,下一个爆发鸡病是谁?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前天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几个月来肉鸡,蛋鸡青年鸡(鸭疫)被吵的沸沸扬扬,给养殖场带来不少困扰。自去年冬季开始,肉鸡养殖户,青年鸡,育成鸡养殖场突然感觉鸡特别难养了?

鸡群很容易发病感染呼吸道疾病,而且应用以往的治疗方案用药后,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病程拖长后肉鸡后期就会出现大量瘫鸡,和死淘。解剖有严重的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症状。蛋鸡青年鸡则出现最为头疼的腹膜炎,堵输卵管等症状。

很多业内知名的生物制剂企业,都对近期病例做了检测,检测结果都指向了一种水禽上常见的细菌病,里默氏杆菌(鸭疫)。

qw1.jpg

然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到底为何物呢?

经资料查找;鸡源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不仅影响肉鸭,也在肉鸡养殖中造成重大危害。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如自来水和垫料中可分别存活13天和27天。肉鸡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会出现呼吸困难、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通过饮水、气溶胶等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5天,受到应激刺激后突然发病。肉鸡最早在20日龄后可能发病,一般到30日龄后情况逐渐加重,35日龄后往往迎来死亡高峰。

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原体的具体菌株、肉鸡日龄、饲养密度和感染途径密切相关。此外,农场鸡舍的饲养管理水平也是影响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多种病原体混感的鸡群,病程较长,病情较重。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鸡源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症状多样,初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精神和活动力轻微变差,采食量不增或降低。随后,死淘增加,部分病鸡腿瘫、精神沉郁、趴卧不起、闭目昏睡、食欲不振或废绝,个别头颈部震颤。

病理变化典型症状包括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部气囊的后部含有黄白色的干酪样渗出物。跗关节周围囊肿,充满黄白色粘液和黄白色干酪物。个别肝脏表面可见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

既然鸭疫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那为何如此难控制呢?于是行业内从业人员开始查找致病因素及诱发鸭疫的底色病及并发症。

qw2.jpg

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发病诱因?

1、抗病力低下:鸡苗体质弱、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贫,变异株法氏囊、传支、呼肠孤等因素存在,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本病。

2、前期腺胃炎肌胃炎防治不彻底:尤其是2周之内肌腺胃炎预防不当的鸡群,容易发生本病。
   
3、冷热应激:鸡舍通风不合理冷风吹鸡,高密度养殖、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等应激降低免疫力。 ,天气突然变冷、温差突然变大等因素造成鸡群受凉,都能引起该病的发生。
   
4、继发感染:如发生禽流感、新城疫、传支、支原体等疾病发生后,容易继发感染本病。
   
5、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 30 日龄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彻底的鸡群,发病率明显偏高。

qw3.jpg

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

1、感染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同时还存在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是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胸腹腔严重炎性渗出的主要因素。另外,变异株法氏囊、传贫、传支、呼肠孤、H9、新城疫等的混感,说明免疫抑制病和常规病毒病可能是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2、从这里可以看出免疫抑制病与常规病毒病及多发细菌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的关系。免疫抑制病能够显著增强常规病毒病和多发细菌病的毒力、致病力、繁殖力,而常规病毒病和多发细菌病又能明显加强免疫抑制病原的免疫抑制作用,这也是常规药物在治疗本病时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通过初步了解,原来鸭疫只是一种诱发和继发的细菌病啊!

背后的各种免疫抑制,各种变异毒株才是关键因素!

qw4.jpg

总结

那么未来养殖难度会越来越大吗?鸭疫之后下一个新的传染病代名者会是谁?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对于上游企业未来如何真正提高鸡雏品质体质,如何减少和解决病毒变异,任重而道远。

对于养殖场,兽医从业人员,如何从鸡只的生理需求角度去优化管理,科学保健和防控疫病是未来我们要迫切需要提升的。

传统的用药方案,可能已经让鸡只的肝肾不堪重负,处于崩溃发病的临界点了,只差那最后一个应激诱因了。

最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养鸡就要以鸡为中心,管理的核心就是让鸡群更舒适健康!

来源:现代养殖技术最前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约专家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泰安
发表于 前天 13:39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29 06:38 , Processed in 0.098261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