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肉雏鸡相对生长速度较快,营养需求较高,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免疫机能不健全,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容易发生疾病导致死亡率增加,从而影响育雏成活率。
养殖场户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创造良好的育雏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注重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疾病防治措施。在完善饲养设施和改善饲养环境的条件下,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隔离消毒,科学免疫,防控烈性传染病
现代肉鸡饲养均采取规模化密闭舍饲,群体大,密度高,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烈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传播快,死亡率高,并且难以治愈,损失很大。因此,必须遵循“以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现代疾病防治理念,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兽医措施。为此,首先要隔离消毒,减少和消灭舍内外病原微生物,抵御外来传染病的侵袭;同时根据本厂、本地区、该时节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正确接种,科学免疫,跟踪监测,打造均匀有效的抗体;而且要注意补充优质维生素,提高免疫抗应激,维护黏膜健康,增强体质,抵御感染。
2.做好“开口工程”,即“开水”,早“开食”
最早的雏鸡不到20胚龄就已出壳,要在出雏器里等一天多才开始装运,到养殖场户常常已经出壳了12小时甚至更长。雏鸡出壳后,每小时平均失水0.1克,所以须及时饮水。传统的开食习惯,即从孵化场转入饲养场后才开始喂饲,一般都在24-48小时以后。实验数据显示,及早开食刺激雏鸡食欲,促进了卵黄的吸收,增加了肠道绒毛长度和肠道重量,加速了免疫器官的发育,集约了母源抗体和脂肪,既增强了雏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又提高了雏鸡的成活率和整齐度。科学的方法是,入舍即饮水,宜饮凉开水,并添加纳米微乳复合维生素雏元,大约饮3小时,排除胎粪即可开食。
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毙。因长途运输脱水而加饮葡萄糖15-36小时,可明显降低前几天的雏鸡死亡率。但没有脱水的不宜加饮葡萄糖,脱水的加饮一般不要超过36小时。因为雏鸡72小时内的能量来自卵黄,如果用葡萄糖作为开口,那么雏鸡就可直接从葡萄糖中获取能量,能量能够满足机体需求就不必从吸收卵黄来获取能量,这样就造成卵黄吸收不完全,因母源抗体贮藏在卵黄中,卵黄吸收不完全造成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正常雏鸡开口时不宜用葡萄糖。另外,糖是很好的利尿剂,多吃多尿,利肾,易致肾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
3.科学用药,坚持净料,防止药物和霉菌毒素中毒
由于种鸡净化的局限,雏鸡从母体会携带一些病原体,饲养环境的变差,雏鸡亦容易感染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菌,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如果这些病菌因素得不到良好的净化,会直接影响到育雏成活率。因此,雏鸡一出壳往往就用药(育雏药)。雏鸡用药一定要考虑药物对雏鸡的毒副作用,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中毒。
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霉菌毒素中毒。现在雏鸡饲料的霉菌毒素问题,有一个更大的来源,就是育雏时不能净料。育雏时舍温高、湿度大、饲料营养浓度高,霉菌孢子漂浮在空气中,如果不能净料,容易着落在饲料上,霉菌繁殖快,产生霉菌毒素,导致雏鸡中毒,目前雏鸡10日龄内腺胃炎普遍,与此是有关系的。宜保持最小通风量,以免舍内缺氧,造成早期腹水,降低成活率。
4.避免应激炸群,防止聚堆挤压
刚出壳不久的雏鸡,由于体质娇嫩,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一切生理机能处于逐渐发育之中,需要人为地为它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保证健康成长。雏鸡胆小易惊,对外界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常会因噪音或陌生人进入而惊群,聚堆挤压,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也会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表现为惊叫不止,乱撞乱碰,积压成堆,有时甚至撞死或压死。饲养管理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雏鸡正常的采食、饮水,如室温突然降低,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拥挤,最后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在通过加强管理消除应激因素的同时,宜补充优质维生素,如纳米微乳复合维生素雏元,缓解应激反应,减少对雏鸡的影响。
有人提出,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但是也增加了球虫发病的风险。
5.调节光照,均衡营养,预防啄癖
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现代化密闭式鸡舍往往不断喙,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适度控制饲养密度;配合饲料营养均衡,矿物质和氨基酸能够满足雏鸡正常需要,出现应激及时补充维生素;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宜根据鸡的生长发育进行适时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