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 从神农氏尝百草谈起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与细菌斗争的历史。
在我国远古时代燧人氏就发明了取火技术,教人以熟食,从而减少了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三皇之首伏羲氏取牺牲以代庖厨,增加人体的营养,是我国古代渔猎经济的代表;炎帝神农氏发展原始农业,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以疗伤疾,是我国系统防治疾病的始祖。后经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历代名医的总结与提高,使我国古代医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对疾病的防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世以后虽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等一代名医的努力,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仍无能为力。正如张仲景传中所载:“仲景宗族二百余口,自建安以来,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维时大疫流行,而伤寒死者居其七,乃著《伤寒卒病论》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篇》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钩玄,功侔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之书也’。仲景又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论伤寒……。”可见当时伤寒等诸热性传染性疾病何等的猖獗。在此之前已有不少有关传染性疾病的专用名词,如“民疠温病” 、“温病乃作”。至金元时期代,对温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吴又可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首次提出具有强大传染作用的“戾气”、“疠气”等病名。清代是我国传染性疾病防治最为成熟时期,前后有吴鞠通著《温病条辩》、陈平伯著《外感温病论》、薛生白著《湿热病篇》、王孟英著《温过经纬》、叶天士著《外感温热篇》……。
由此可见,我国对温病的认识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萌芽时期:自《内经》成书的战国时代至秦汉晋唐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医学文献中,对温病的因、证、脉、治等方面已有了记载。
第二个时期为成长时期:自宋至金元时代,在这个阶段温病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特别是治疗学上开始新的突破,理论有了新的进展,为温病学自成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时时期为成熟发展时期:到了明清时代,温病学家们已经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温病辨证施治理论和治疗方法,使温病在理、法、方、药等方面自成体系。通过以上之概述足以说明我国先哲对传染性疾病防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也揭示了传统的防治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局限与无奈。
(二)由偶然性到必然性
1:细菌的发现,艰难的抗战
在十四世纪时期饥饿、战争、瘟疫这些妖魔侵袭了欧、亚、非大地,特别是“黑色妖魔”----鼠疫,肆虐着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大陆。黑色妖魔使许多昔日繁华的大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寂静的坟场,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杳无人迹。这个黑色的妖魔在全世界迅速漫游,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发展到另一个城市,从一片农村蔓延到另一片农村。繁荣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凄凉、恐怖,大片大片的农田变的荒凉。当时这个“黑色妖魔”在欧洲的流行夺走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的生命。这是多么可怖的一幕,这个人类历史上空前阴森凄惨、耸人听闻的浩劫,给人们留下了至今难以抹去的记忆。在当时,除鼠疫以外,白喉、霍乱、天花、伤寒……许许多多的传染病都在猖獗的吞噬着无数宝贵的生命。谁是这些疾病传播的黑手?这些杀人妖魔究竟藏在那里?科学家、医生一代又一代付出了艰苦而顽强的努力,终于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迷。
揭开细菌这微小的世界秘密的第一位功臣首归于荷兰人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出生于1632年荷兰的德夫特。当列文、虎克出生时,家庭非常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他曾在首都阿姆斯特一家杂货铺当学徒,过着日不饱腹的生活。艰苦的环境里没有使列文、虎克的顽强意志屈服。他如饥似渴的自学了许多科学书籍,他学会了磨制玻璃眼镜片的工艺,这为他日后伟大的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是这位出身于学徒后来又因生活所迫当上了负责开放和关闭市政府大门的更夫揭开了微小世界的奥秘。列文、虎克在他第一架能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下,第一次看到了此前从未看到过的世界,这一伟大的发现不仅震动世界,给日后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件在当时可称得上最先进的武器,同时,给顽固的反科学的教会当头一击。这使科学由黑暗走向光明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从此这种被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微小生命被命名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发现给人类科学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究竟能产生何种影响直到列文、虎克研制的显微镜问世100年后才开始有人研究。
巴斯德1822年出生于法国,他是一位出色的化学家、生物学家。在巴斯德之前虽然已发现细菌的活动,但细菌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尚一无所知。巴斯德认真的研究了啤酒变酸、桑蚕大批死亡的机密,揭示这些当时视为不可思议的现象是细菌活动的结果,从此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巴斯德同一时代的德国细菌学家柯赫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对微生物加深了认识,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细菌的固体培养方法、大胆采用染色技术对细菌进行染色,增加了细菌的分辨率,这使日后对细菌的深化研究大开了方便之门。
1822年经柯赫艰苦不懈的努力肯定了结核病的真凶是结核杆菌。
1822年后德国细菌学家伽夫基确定了霍乱的病因。
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吕弗来解开了白喉病的疑团。
1884年伤寒杆菌、破伤风杆菌真面目被揭示。
1886年德国医生弗兰克找到了肺炎珠菌。
1887年脑膜炎双珠菌被公布于世。
……
细菌被认识之后,虽然在预防感染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诸如高温消毒、石炭酸灭菌等,这些技术对当时及日后的医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人类与细菌的战斗关键性的突破是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是六○六的问世。打响第一战役的功臣应首推德国犹太人医学家、生物学家“幻想医师”欧立希。在欧立希研究六0六的时代,人类已研制出大炮、飞机等先进的杀人武器,但是,对微小的细菌人类却束手无策,欧立希立志要研制一种神奇的微小子弹,将细菌一个一个的击毙。
要寻找只对细菌有杀伤作用,又不伤害人体的小而神奇的子弹,谈何容易。欧立希与他的忠实助手日本人秦佐八郎经过606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只杀伤被受试动物感染的微生物对受试动物没有伤害作用的新药物_胂凡纳明。这种新的药物一问世,立即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它对当时因螺旋体感染而患梅毒病的病人有着神奇的疗效。欧立希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全世界肯定,科学界视“606”为百折不挠,坚毅顽强的象征!视“606”为全世界梅毒患者治疗的福星!“606”的问世除了科学工作者 10多年辛勤的努力外,还有为这一发明捐躯的数一万计的受试动物,他(它)们的功绩都应同时载入史册。遗憾的是,六○六这种药物毒性太大,它在问世之后不久,就暴露出了它的不少缺点,现代这种药物只存在药品研究历史档案之中。
第二战役是磺胺类药物的出现。欧立希发明“606”24年后,1936年德国医生杜马克向细菌发起了第二次战役。杜马克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者,他采用小白鼠作为受试动物,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终于试验室内所研制的一种黄白色粉末可以把受试动物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杜马克将这种新的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定名为“磺胺”。磺胺药物被广泛应用以来,使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被细菌威胁的病人得到拯救。但是,磺胺类药物有着它自身的弱点,它对因链球菌所感染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对于另一些凶恶的细菌所感染的疾病它却无能为力,再者细菌又极易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使磺胺失去它强大的战斗作用。自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战士不是死于敌人的枪炮之下,而是被细菌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形势所迫,需要研制更多,更好的有效抗菌药物,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第三战役是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对细菌的第三战役发起于1928年英国中部的伯利汉城,领导这次战役的是英国人细菌学家弗来明。弗来明是位精细的细菌学家,他工作勤勉,一丝不苟。为了探索细菌的奥秘,他日夜辛勤的工作着。1929年的一天早晨,弗来明和平日一样认真观察他培养碟内培养的细菌,他无意中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碟子里的葡萄球溶化了,由空气中飞来的一种绿色霉菌繁茂的生长着。这对细菌学家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本可以不屑一顾,但弗来明多了一个反思,这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杀菌物质,才能使这些顽固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他和他的两位助手李雷和克拉多克不是停留在理论的思索之中,而是立即将这种绿色的东西进行培养、提炼。经精心培养、提炼的新东西经过试验,发现具有强大的阻止葡萄球菌繁殖的能力,同时又证实这种新的东西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对细菌最具有杀伤力的新物质。11年后弗来明发表过的论文引起了英籍病理学家法劳来的重视,法劳来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培养提纯,终于在7941年生产较为理想的青霉素样品。
1939年到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残酷的年代,欧洲、亚洲、非洲各战场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伤员由战场输送到后方,又有数以千计的伤员不是被枪弹夺去生命,而是死于可恶的细菌之手。前方战士在痛苦的呻吟,医务工作者眼看着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在死亡线上争扎而自己又无能为力,这时多么需要一种神奇的药物能使这些浴血奋战的英雄起死回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法劳来走了出来。
1941年,法劳来和西德雷由英国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青霉素的工厂。自1943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挽救了世界亿万人的生命,它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功不可没。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相继而被发现种研制成功的抗生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等。这些抗菌素的临床应用使往日猖獗一时的传染及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抗菌素对人类的功绩卓越,为了人类的健康研制抗菌素的科学家将永远镌刻在不朽的纪念碑上。
对于应用霉菌抑制细菌活动,远在我国的汉代就已有记载。在汉代时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应用在豆腐上培育绿色霉来治疗皮肤上的痈疖。将长满绿色霉的豆腐粉碎外敷在痈疖上,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炎杀菌作用,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实在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抗菌素的事例,这项伟大的发明,比青霉素的诞生,整整早了两千余年。类似以上的实例还有很多记载: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时代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的记述了能治疗腹泻、下痢的神曲的制作方法。中国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第十七卷载有:“凡丹曲一种,法出近代。……世间鱼肉最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质于炎暑之中,经历旬日,蛆蝇不敢近,色味不离初。盖奇药也”。说明抗菌物质丹曲(红曲霉黄素)作为治疗药物的防腐剂,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近200年以来,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解放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实力的增强,我国抗菌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已进入世界抗生素生产大国、生产强国之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肥沃的土地之中孕育着许多世界上独有的抗菌素菌种。科学工作者先后从贵州的土样中分离出抗菌素万—23,制成了万古霉素;由浙江平阳的土样里培养出博莱霉素的菌种,生产出抗癌的博莱霉素,又名争光霉素;由河北正定县土壤中培养分离出正定霉素;由济南千佛山土样中分离培养出的菌种生产出创新霉素;由上海土样中培养分离出庆大霉素等等,我国现已被列入世界抗生素研制强国。
2:由被动防御到主动进攻
古往今来,祖国医学特别强调整体医学的重要性。在《灵枢》内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已认识到:“人之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特别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加强预防,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整体观点。对于预防接种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做法,我国也远远走在世界其它各国之前。在十六世纪明朝隆庆年间,西方国家、印度等国以祈福许愿,画符念咒,以求“天花女神”来保佑平安时,当时中国民间已懂得采用轻型天花病人的痘痂经过粉碎,用棉花浸蘸以后塞入鼻孔来预防天花,这种方法在天花的预防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了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全国风行,后来这种预防天花的技术传入了俄国、土耳其、朝鲜、日本及欧洲各国。直到十八世纪,在欧洲才有了牛痘的发明。
1796年5月17日,英国医生琴纳经过深思熟虑后,第一次在人体上进行牛痘接种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人类由被动防御细菌的入侵,转入主动防御的又一次重要战役。
1891年白喉在世界各地流行,凡是患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患儿没有一个能从死神手中逃脱出来。德国细菌学家贝灵将多次动物试验培育的抗白喉血清注射到已感染白喉的受试动物身上,取得抗御白喉的作用,最后他在羊身上培育并提纯了能挽救病人生命的白喉血清抗毒素。1891年12月,贝灵第一次将他的秘密武器应用到一位因感染白喉生命已奄奄一息的患儿身上,结果科学将患儿的生命由死神那里夺了回来。
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及介兰两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20年研制成功了能抗御结核病的卡介苗。
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接种免疫已成为人类抗御传染性疾病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每年春、秋季节,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防疫注射来增强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象伤寒和霍乱等许多可怕的传染病,正在通过各种每年定期的防疫注射,才制止了它们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和蔓延。有些烈性传染病经过免疫接种,如天花、脊椎灰白质炎已在地球上消失或正在消失。科学家为了提高人类对多种疾病的共同防御能力还把好几种可怕的传染病疫苗(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霍乱等)混合在一起,给人一次性注射。这种疫苗根据混入死菌疫苗的种类多少,称之为“二联疫苗”、“三联疫苗”、或“四联疫苗”等,这种科学而又实用的方法已被人们所接受。现在各种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新疫苗一个接一个的诞生,对防治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一年多攻关,已生产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非典”疫苗,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人们期盼着所有的传染病都能通过免疫接种方法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不幸的是,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种可怕的传染中,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空都有它自己的疫苗或抗毒血清。如艾滋病,用免疫的方法进行防治,仍处在实验之中。我们还应不懈的努力去寻找向病菌直接展开攻击的新武器。
3:成功的喜悦,求索的苦涩
正当人们庆贺,战胜传染性疾病喜讯一个接一个宣布的时候,地球上又出现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传染性更强的传染性疾病,如:是1976年7月在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突然爆发了前所未闻过“绿猴热”怪病,继而又是始发于非洲的“艾滋病”,这些疾病已夺去了地球上2000余万人的生命,至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对它仍然一筹莫展,尚未有找到良好的对策。
人类对微生物的斗争采用了两种法宝:第一种是为之进攻的矛、第二种是为之防御的盾。第一种锐利的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类已研制出数万种抗菌素,被临床常用的已有数百种之多,如(1)酰胺类:1: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2:头孢菌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头孢三代……;3: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等。(4)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等。(5)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6)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7)抗分枝杆菌:利福平、雷米封等。(8)抗真菌类:易霉素、制霉素等。其它:万古霉素、磷霉素等。这些矛为人类的生死存亡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第二种坚实的盾,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过去猖獗一时的传染病都已研制出了对应的预防疫苗。这些疫苗的问世,提高了人类抗御疾病的能力,构筑了人类新的长城。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地球上人口迅速增长,地球上人类生存空间不断的恶化:气温升高、环境污染、雨林减少,不良生活方式……。由于生态的变化,抗生素乱用及滥用,微生物在组织结构上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异,新的微生物也就不断的出现,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经过若干年的较量,甚至遥遥无期。为了能使抗生素这一锐利的武器能发挥最佳作用,人们必须普及抗菌素应用知识,规范抗菌素应用方法。
(三)尊重科学,珍惜生命
1:抗菌素应用规范
纠正因抗菌素乱用及滥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自第一个抗菌素_青霉素研制成功以来,仅仅有半个多世纪,已有诸如土霉素、螺旋霉素、合霉素等抗菌素退出或将要退出药房的柜台,原因是这些药物疗效差或者毒性大。也有很大一批药物由于其产生耐药菌,疗效已大大下降,如对青霉素耐药者已达到人群的80%以上。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仅有1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耐药人群已经高达70%以上。药物的耐药现象的发生与乱用滥用抗菌素密不可分。
2004年7月份,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局长李松武举例说:环丙沙星这种抗生素是上世纪90年代刚刚上市的新药品,投入市场使用短短的十年时间,我国患者耐药性已高达60.%,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只有1%。抗菌素的乱用及滥用正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药品的不良反映,药源性疾病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药品的“能量”不断增大,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上升到82%。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景象,足以让我们三思。
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可达20余万之多,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滥用。每年约有3万余名儿童因不恰当应用耳毒性抗菌素类药品而造成耳聋,其中95%与使用胺基糖苷类抗菌素有关。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制定抗菌素应用原则。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包括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在内的5大类400余种抗菌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到药房买药。2004年8月6日河南卫生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为抗菌素的临床应用制定了应用原则。
河南省卫生厅要求:医院要专门设立“合理使用抗生素专家咨询组”,专家组负责协同药师等技术人员,定期到病房检查、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督促医生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制度;对门诊患者,医生开的抗生素处方上,要以单用一个品种为主,原则上不能超过三日量,最多不能超过七日量(抗结核类药物除外)。住院病人的抗菌素使用率三级医院控制在50%以下,二级医院控制在65%以下。河南省针对限制抗菌素使用出台的这一系列规定,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两个月后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下发了《抗菌素使用指导原则.》,多方面限制了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应用,对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这些远远还不够,国家有关单位还要出台更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措施来规范抗菌素的临床应用,使其达到规范化。
2:科学认识抗菌素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对抗菌素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现在已经知道,不仅是霉菌,就是一些细菌、植物、鱼类,也能产生抗菌素。象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都是由各种放线菌产生的;多粘菌素则是由细菌产生的。能产生抗菌作用的生物有机体在它们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出一种物质,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狠狠杀灭它们。有些抗生素还有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抗菌素能够抑制细菌代谢过程中核酸或蛋白的合成,通过破坏它们生命过程的某一环来实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或者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停止繁殖,或一蹶不振而至死亡。细菌在长期低浓度应用抗菌素时会产生抗药性菌株,维持继续生长的能力,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另外,每种抗菌素对于能杀伤的细菌,都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对于危害人类的成百上千致病菌,决不是一、两种抗菌素能够胜任的,况且各种抗菌素都有它自己的毒性及副作用,如青霉素的过敏、链霉素的耳聋、四环素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由此看来科学应用抗菌素势所必然。
科学应用抗菌素,就是不能乱用与滥用,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素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氏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抗菌素应用指征。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有抗菌素。
在抗菌素应用时,应尽快查明感染源,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更为科学。由于不同的抗菌素的药理特性不相同,在用药时还应结合抗菌素的特点及其在体内代谢特点选择用药;用抗菌素时,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物性来制定,譬如用药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具体操作时,若能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药物更为科学;用药剂量应严格掌握,按各种抗菌素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特殊需要量应慎之又慎;给药途径:轻度感染者以口服为主,重度感染者为确保疗效,初始时应予静脉注射给药,病情好转后应及早改为口服给药;除眼科、皮肤科等特殊用药外,抗菌素的局部应用应尽量避免;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给药;疗程: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应因感染之不同而异,一般应用药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对重度感染需要两种以上抗菌素联合用药时,应有明确的指征,原则是能单独应用者尽量不要联合用药。
3:提高人体素质,积极防御疾病
在人类与细菌的战斗中,我们必须采用综合的战略战术。远在先秦之前《黄帝内经》中就有了明确的指示:“夫上古之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由此可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应从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开展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倡科学健身运动,采用平衡营养,积极参加各种免疫接种,综合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做起。抗生素具有强有力的抗御微生物的能力,是人类防治传染性疾病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科学的应用与保护。科学工作者,还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研发更多低毒、高效,抗细菌耐药的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中医中药除在整体预防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外,不少中草药自身就具有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如黄连对胃肠道传染病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经试验与临床证实青黛、大青叶、二花、黄芩等均有显著的抑制病毒的作用。通过“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治疗,可以看出中医中药在防治传染性疾病流行中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后还应集中力量对中医中药这一伟大的宝库加以开发与提高。
多方位,多学科共同努力,才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与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康庄大道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鸡蛋 +192 |
收起
理由
|
学痴
| + 92 |
非常详细的抗菌素发展史,谢谢您的分享。 |
张智慧
| + 100 |
很给力!谢谢分享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