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秀的遗传素质
优秀的遗传素质包括优秀的生产性能、优秀的抗病能力、不携带垂直传染的疫病、优秀的产品质量。但要清楚一点:动物的抗病育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育成了抗病品种,也只是能够将病原限制于黏附、感染阶段。在某种原因(霉菌毒素、维生素缺乏、寄生虫感染、肠黏膜必须营养的缺乏等)导致机体的物理防御屏障破坏情况下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胃肠道化学屏障分泌不足时,病原就会进入机体组织或导致肠道、呼吸道常在菌群失调。
二、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动物福利
生物安全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安全体系, 重点强调环境因素在保证动物健康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也就是让畜禽生长在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体系中, 以便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性能。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减少家禽接触到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1.生存环境
大型养殖企业无论在鸡场选址、鸡场布局,还是鸡舍设计、鸡舍小气候控制等方面都已经具备较好的条件,同时也具有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来保证饲养环境的安全。
2.卫生安全的营养环境
饲料、饮水的卫生是否符合饮用水要求,其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超标等现象;是否有人为因素在饲料中添加了一些对健康不利的添加剂原料,如过多的硫酸铜、变质的油脂、皮革下脚料等;是否存在霉菌毒素超标、微生物(如肉粉肉骨粉、鱼粉等)和寄生虫卵污染现象。
(二)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针对不同疾病的传播方式,从鸡苗的引种、所使用的各种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往来车辆的卫生消毒、病鸡和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等各方面措施的严格实施,严防将病原微生物引入和输出场区。
(三)现代蛋鸡高效养殖生物安全防护技术
1. 通过抗病育种与种群疫病的净化为商品蛋鸡养殖业提供优秀的种源。
鸡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疫病包括:
细菌性疫病有鸡伤寒、鸡白痢、禽波氏杆菌病、禽奇异变形杆菌病、鼻气管炎鸟杆菌病等;
病毒性疫病有禽白血病(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V)、鸡传染性贫血(CIA)、呼肠孤病毒感染(REOV)、禽传染性脑脊髓炎、Ⅰ型腺病毒感染、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等;
垂直传播的其他微生物性疫病包括支原体病(MG、MS)和衣原体病等。
2.加大对进口种禽、进口SPF鸡胚、疫苗和国内SPF鸡场、国产疫苗的质量监督力度,为蛋鸡养殖提供安全质优的生物制品。我国SPF 鸡胚的质量问题不尽如人意,因SPF 鸡受到污染导致的生物制品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
3.饲料的安全性和全价性是保证蛋鸡养殖安全的基础之一。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都存在密切的关系,饲料营养的全价性直接关系到动物抗病能力的高低。
(1)种禽日粮的许多营养成分含量比产蛋禽日粮要高。
(2)日粮营养不仅要维持种禽良好的产蛋性能,还应该能满足胚胎和幼雏发育所需。
(3)不同生产阶段鸡群对于营养的需求是有所变动的。
(4)不同的季节也应该考虑到饲料原料中营养物质的波动性对配合饲料全价性的影响。
(5)疾病流行期间和发病过程中要考虑饲料营养需求的变化。
(6)要考虑在鸡群罹患某些疾病情况下,对某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四)集约化蛋鸡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控制方案
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合理的布局,建立起阻隔病原微生物与鸡群接触的隔离屏障,为家禽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条件,包括养禽场选址、布局、建筑模式、鸡舍环境控制的配套设施的选择;消毒防疫和病死鸡、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设施与适用的设备等等。
管控这个生物安全体系各项“软件”措施的完善与具体实施。
1.“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合理的布局
(1)鸡场与城市和主要运输干道之间距离(20~50千米;2000米)
(2)鸡场内功能分区
大型集约化鸡场:行政经营管理区、职工生活区和生产区异地建设为好。
小型养殖场:将行政管理区、职工生活区、饲养区和粪污处理区根据拟建场区的地形地势、主导风向,按照由高至低、由上风向到下风向顺序分布;各功能区之间应建立隔离围墙或防疫隔离带,养殖区四周应设立防疫沟。
(3)鸡场内各生产区的布局上要独立化,做到各功能单元间要有隔离带或绿化带;每个功能单元都能做到“全进全出 ”饲养模式、净道和污道分开。雏鸡和饲料走净道,死鸡、淘汰鸡和粪便走污道。
(4)设立并有效地利用卫生消毒措施
场区入口处设立车辆消毒池、熏蒸消毒室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进出场车辆、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方可出入。每栋舍设立唯一可控入口,饲养员和其他人员在进入鸡舍前必须先经过淋浴和在消毒盆消毒后,更换生产区专用清洁工作装,才能进入鸡舍。
各生产区需配备高压冲洗消毒设备,对生产区内鸡舍和道路应采取定期的冲洗消毒,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鸡群受感染的机会。
在主生产区之外下风向设立病理观察和剖检室,在下风向约500米处设化尸坑和粪便发酵池。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建立焚烧炉,用于无害化处理病死的畜禽。
2.软件措施
主要生物安全的防控技术包括:雏鸡和疫苗的质量检测;鸡舍的准备;控制适宜的鸡舍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坚持日常的预防性消毒、必要环节的应急性消毒);保持喂料系统和饮水系统的清洁卫生。疫苗免疫环节注意事项:免疫的必要性与过度免疫的危害、免疫过程的交叉感染与应激防护;及时淘汰残次鸡;重视鸡场的杀虫灭鼠工作。
三、机体防御屏障的功能与保健
(一)表皮系统的屏障作用
1.皮肤屏障:皮肤作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首道屏障,不断受到各种微生物、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影响。
2.物理屏障:皮肤完善的结构(影响因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缺乏;鸡痘的感染、机械损伤等)。
3.色素屏障
4.神经屏障:影响因素有钙、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B1、B11、维生素D3等。
5.免疫屏障:其中皮肤免疫屏障在保护机体免于各种刺激因素的损伤和促进机体损伤后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免疫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重要先天和后天免疫因素。皮肤中参与免疫的细胞有:
(1)树突状细胞(包括郎格罕细胞和炎症性树突状上皮细胞,参与抗原的提呈。)
(2)T 淋巴细胞
(3)角质形成细胞(它既可分化成为复层鳞状表皮,构成结构屏障,又可表达防御素和内源性抗菌多肽等,对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真皮内血管外细胞(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皮肤免疫中也起重要作用)。
这些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特点:细胞膜都含有较高水平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流动性,易于受到各种氧化性损伤。
(二)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故黏膜免疫日益受到重视。
柱状纤毛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和黏液运输:每个细胞有300余根纤毛,每秒钟向前摆动次数达1000~1500次。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甚为敏感。黏附于气道内壁或黏着于黏液表面的巨噬细胞可以清除入侵的细菌、粉尘、衰老的细胞、失活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道表面的黏液屏障(凝胶层-外、溶胶层-中、外被多糖层-内),由上皮中的分泌细胞——浆液细胞、杯状细胞分泌而成。
前两层起加温(鸡舍气温多变的影响)、湿润(鸡舍过于干燥和潮湿的影响)、过滤、清洁(通风换气、带鸡消毒的意义)空气,黏着空气异物或病源颗粒作用。(外被多糖层在纤毛细胞的管腔面,这层黏液物质的高度糖基化可以影响细菌的黏附作用)。此外,黏液中还有浆细胞分泌的IgA,IgE以及由血管渗出进入肺内的IgG,起黏膜局部免疫的作用(滴鼻喷雾饮水免疫与油苗注射免疫的不同)。
呼吸道衬液具有抗氧化性保护作用,其衬液中含的物质有:
1.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高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铜蓝蛋白、乳铁蛋白等。
2. 抗氧化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3.抗氧化基因:有原癌基因bcl-2编码的bcl-2蛋白可结合于核膜、线粒体、内质网膜,参与清除活性氧并阻止脂质的过氧化。使呼吸道上皮免受各种气源性污染物、炎症产物和胃肠道吸收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氧化性损伤。
维生素A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强上皮组织的防御能力;维生素D除了促进钙质吸收外,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增加机体抗击病菌的能力,预防感冒、流感的发生;维生素C、E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减少氧化游离基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锌元素能够直接抑制病毒增殖,有效减少流感的患病率;缺乏铁质,可引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生成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三)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消化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 在感染性疾病中居第二位。肠道黏膜的免疫屏障结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当其屏障功能被削弱时, 外来微生物如细菌和细菌毒素、病毒和寄生虫易于入侵, 轻者出现消化不良、腹泻, 重者可能会发生严重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 机械屏障
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阻止病原的入侵;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2. 化学屏障
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黏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3.生物屏障
肠道是动物机体最大的细菌库——常在菌。它们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此微生态系统平衡即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但是这个细菌库既是一种屏障,又是一个细菌“内毒素库”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黏膜的损伤(应激性缺血、缺氧、创伤、氧化性损伤、黏膜的营养不良),内毒素经肠壁向肠外组织的移位,其含量足以致死动物本身。肠道菌群失调又会诱发细菌性肠炎。
肠绒毛顶端的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亲和、摄取入侵到血液的内毒素的能力,摄取了内毒素的顶端上皮细胞脱落进入肠腔,构成肠黏膜内毒素清除的有效机制。
因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重视机体肠黏膜的黏膜营养和参与内毒素清除和解毒机制的维护和保健——即必须清楚:在何种情况下,会导致内毒素的吸收会增加;肝脏会遭受更大的消灭内毒素压力;如何才能增强机体清除内毒素的压力;如何满足肠道黏膜修复和再生的营养需要。故重视肝脏、脾脏、肠黏膜功能的保健;或通过使用阳离子抗菌肽(如乳铁蛋白、防御素)来辅助机体的解毒作用。
4. 肠黏膜免疫屏障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弥散免疫细胞。肠相关淋巴组织主要指分布于肠道的集合淋巴小结,即Peyer结,是免疫应答的诱导和活化部位。
弥散免疫细胞则是肠黏膜免疫的效应部位。如M细胞主要负责抗原的提呈;黏膜层淋巴细胞(LPL)富含T、B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中和外来抗原。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是免疫效应细胞,主要功能是细胞杀伤作用;肠巨噬细胞起抗原呈递的作用,又具有吞噬灭菌的功能。分泌型IgA是胃肠道和黏膜表面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对消化道黏膜防御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防御病菌在肠道黏膜黏附和定植的第一道防线。分泌型IgA (SIgA) 是机体合成分泌最多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初乳、唾液、胃肠液、支气管分泌液等外分泌液中。在黏膜部位的SIgA 数量大大超过其他免疫球蛋白, 成为黏膜免疫最主要的功能执行者,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SIgA 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在黏膜上皮层驻扎繁殖, 禁止它们进入上皮层。
黏膜免疫既存在着局部免疫的特点, 又存在着共同黏膜免疫特点。共同黏膜免疫是指在黏膜某一处致敏的淋巴细胞可以迁移到黏膜组织的各个部位,使不同黏膜部位的免疫反应相关联——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为了维护以上机体防御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在家禽健康方面应该重视“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和“黏膜免疫功能的加强”的保健理念;并保证家禽生活环境的空气、饲料营养全价和安全卫生。这样才能维护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结构完整和不断更新,维持黏膜功能的健康。
(1)促进黏膜上皮自我修复的策略
保证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满足机体皮肤和黏膜修复和完整所必需满足饲料维生素C、微量元素铜的供应,提高黏膜的抗氧化能力并保证组织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控制严重感染条件下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进入糖异生的过程。
补加葡萄糖和病理性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有助于为免疫细胞功能实施和保护肠黏膜上皮完整性提供保障,同时也为防止呼吸系统相关肌肉蛋白分解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呼吸系统感染和血凝失控提供保障。
精氨酸能够促进黏膜上皮生长分化,使肠黏膜结构明显改善,维护肠黏膜屏障。
左旋肉碱主要是通过提高肠黏膜细胞分解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氧自由基在组织中的浓度,减少细胞膜的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肠黏膜组织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起保护作用。
(2)黏膜免疫的保健策略
健脾益气中药方剂利于胃肠黏膜的修复和完整。
芪芍增免散及口服液由黄芪、白芍等四味中药组成。组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为君药;白芍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养血敛阴,与黄芪合用共奏气血双补之效,在方中作辅药;另选两味具有甘寒清润,善清心肺之热而养阴除烦及补肾壮阳的药材,共同调节阴阳,共作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同发挥补气养血、扶阴益阳之功效。
因此芪芍增免散在家禽早期保健中,可有效促进免疫器官和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既对免疫抑制性疾病所致的腺胃炎等所致的气血两亏类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预防作用,又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黏膜免疫功能,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抵御病原入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