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91|回复: 7
收起左侧

那位能聊下AI的发病过程呀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09-1-15 16: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那位能聊下AI的发病过程呀.想知道感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新浦区 云台农场
发表于 2009-1-15 16: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AI是什么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09-1-15 16: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你想知道什么?我知道,但你的题目太大。你一项一项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吉林
发表于 2009-1-15 17: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的确题目太大,现在混感多,温和多,原发急性的少,即使有也都不敢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对手,实现梦想的手!畜牧商务群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9-1-17 0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南阳
引用第1楼海边于2009-01-15 16:10发表的  :
AI是什么病啊
AI就是流行性感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养鸡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9-1-17 1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这是甘孟侯老师的课件你拜读下;是幻灯片格式



一、概念
•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    主要表现:
–    无症状带毒者(隐性感染)
–    亚临床感染
–    轻度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产蛋下降;死亡率低
–    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高
•    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和血清亚型决定的
•    一类疫病。世界性发生。

二、历史
•    1878年,Perroncito 首次报道了意大利鸡群发生一种严重疾病,当时称为¡°鸡瘟¡±
•    1901年,Centannic 和 Sarunozzi证实¡°鸡瘟¡±病原是¡°可滤过的病原¡±引起的
•    1955年,证实所分离的¡°鸡瘟¡±病毒就是A型禽流感病毒(AIV)
•    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Beetsville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禽流感学术讨论会上建议废除¡°鸡瘟¡±病名,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    其后,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证实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家禽和野禽,并陆续有引起发病的报道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危害
•    AIV是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具有众多血清亚型和易变性的特点
•    可将病毒区分为H1-H15、N1-N9,可组合成135种亚型
•    由H5和H7亚型的一些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其他毒株有H7N3、 H5N2、H5N8和H7N1等)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各国重点检疫和防范的疾病
•    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巨大
–    影响养禽业的发展,给家禽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
–    影响禽类产品的安全和影响国内、国际贸易,特别是使我国禽类产品的出口屡屡受阻
–    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向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世界高致病力禽流感流行状况
    首次爆发 :1878年,意大利
    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
    给家禽养殖业的沉重打击
    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致病力的禽流感在世界上有11次大暴发
        苏格兰   H5N1   鸡(1959年)
        英国   H7N3   火鸡(1963年)
        加拿大   H5N9   火鸡(1966年)
        澳大利亚   H7N7   鸡(1976年)
        德国   H7N7   鸡(1979年)
        英国   H7N7   火鸡(1979年)
       美国   H5N2   鸡(1983年)
       爱尔兰   H5N8   火鸡(1983年)
       冰岛   H5N8   鸡(1983年)
       澳大利亚   H7N7   鸡(1985年)
       美国   H7N7   鸡(1985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
     冰岛(H5N1)鸡(1991年)
    澳大利亚(H7N3、H7N7)鸡(1994年)
    巴基斯坦(H7N3)鸡(1994年)
    墨西哥(H5N2)鸡(1995年)
    意大利(H5N2)鸡(1997年)
    澳大利亚(H7N4 )鸡(1997年)
    意大利(H7N1)鸡(1999年末)
    中国香港(H5N1)鸡(1997年、2001-2003年)
    荷兰(H7N7)鸡(2003年)
    亚洲(H5N1)鸡、鸭、鹅等(2003-2004年)
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H5N1)鸡等(2005-2006年)
1983年美国的禽流感
    H5N2,高致病力,死亡率50%-89%
    波及4个州,20个县
    淘汰1700万只鸡
    耗资8500万美元,经济损失4.9亿美元

1995年墨西哥的禽流感
    1994年5月在墨西哥中部流行低致病力的H5N2禽流感病毒
    到1995年1月,流行毒株突变为高致病力毒株,波及到12州
    淘汰1800万只鸡,3200万只鸡被封锁,1.3亿只鸡被紧急接种疫苗
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
(最严重的暴发)
    H5N1,高致病力毒株
    1997年4月香港3个鸡场4500只鸡突然死亡
    150万只鸡、鸭、鹅、鸽等被扑杀
    直接耗资6000万港元
    对养禽业的补助达10亿港元
    2003年荷兰的禽流感
 (波及最广的暴发)
    2003年2月底,荷兰的6个农场暴发禽流感,到3月3日,有禽流感疫情的农场升至13家
    高致病力毒株(H7N7)
    全场扑杀:共有约900个农场内的1400万只家禽被隔离,1800多万只病鸡被宰杀
    与荷兰毗邻的比利时和德国均出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我国禽产品出口因禽流感问题屡屡受阻
    2001年6月,韩国、日本相继因为从我国鸭肉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为由全面禁止进口我国禽肉产品
    2001年10月,日本再次对我国部分肉鸡出口企业禁运
    2002年1月,欧盟以禽流感等为由,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
    2002年5月,日本宣布停止进口我国鸡蛋
    其后,出口停止
欧盟决定对禽流感的重新定义
    禽感染6周龄鸡静脉注射致病力指数(IVPI)大于1.2的流感病毒或H5或H7亚型造成的感染被认为是禽流感
    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对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施常规免疫接种,而且应采用标记疫苗
禽流感在公共卫生上的意义
    1997年以前,仅有H5N1感染鸟类的报道
    我国香港1997年禽流感暴发,有18人因感染H5N1而住院,6人死亡。从死亡人体内分离到H5N1
    2003年2月,香港又确证,一9岁男孩受到H5N1感染而住院,最终康复,但其父亲于2月17日死亡。另一8岁男孩,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死亡

    2003年4月25日,荷兰国家流感中心报道83人(包括养禽工人及其家属成员)受到H7N7感染
    感染的大多数病人表现出结膜炎临床症状、一些病人有类似流感症状
    在4月初曾访问过其中一个感染农场的57岁的兽医,于4月17日死于急性呼吸道窒息综合征(ARDS),并从其体内分离到H7N7,未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体
四、禽流感病毒的特性
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A)型流感病毒属
    具有多形性,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nm左右。有的毒株呈长短不一的丝状,长者可达数微米
    流感病毒具有囊膜   

    分型
    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与基质蛋白的不同分为三型
        A型  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猪、马等和禽类;
        B型和C型  主要是人类的病原,C型也可从猪分离到;
        造成危害的主要是A型流感病毒


    致病性不同(不同亚型、不同毒株间的致病性有所不同),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PAIV)
    基因组
   为分8个节段的单股RNA病毒,具有血清型多和易变型特点
    血清型多
   HA(血凝素)——1~15
   NA(神经氨酸酶)——1~9
   H与N随机组合可产生很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
    禽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
    抗原漂移与抗原转移
    不同毒株之间基因组可以发生重组,产生新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    低致病力高致病力   1983年美国宾洲H5N2由弱变强即是
高致病性的禽流感(HPAI)病毒
    导致严重疾病、引起鸡只大批死亡
    H5、H7的一些亚型毒株如H5N1、H7N7等
    OIE标准:病毒接种4~8周龄的易感鸡(SPF鸡),10天内的死亡率75%
       欧盟标准:6周龄鸡静脉注射致病力指数(IVPI)大于1.2的病毒或H5、H7亚型引起
低致病性的禽流感(LPAI)病毒
    致病力低
    引起产蛋下降、轻度呼吸系统疾病
    如H9N2,H5N2的一些毒株等
    这类毒株在有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和继发性感染情况下,可引起鸡只大批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无致病性的禽流感(NPAI)病毒
    无明显的致病力
    鸡群感染后,表现为亚临床症状
    较多的禽鸟带毒
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
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耐 干燥,但在湿的环境中如鼻腔分泌物和湿的粪便可存活很长时间
    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C30分钟,60C10分钟即可被灭活。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病毒
    禽流感病毒可被许多消毒剂灭活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性
    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可产生对同一亚型病毒的免疫力
    禽流感病毒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同一亚型)
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之间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很弱
四、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    禽流感病毒呈世界性分布
    多种家禽和野禽、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鸡、火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种
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
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    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毒株、环境因素、饲养条件、鸡群抵抗力、继发感染等)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    水禽和野鸟等都能传播(带毒、排毒、污染水源)禽流感病毒
    感染的鸡只可从呼吸道、眼结膜和粪便排出病毒。感染初期的排毒量很大
    病鸡、分泌物和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管理用具和物品可传播病毒
    空气传播

    禽流感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十分严重
    前几年主要以低致病力毒株(H9N2)感染为主。其他毒株有H4N6、H14N5、H7N2、H3N2、H1N1及H3N8。以产蛋鸡群危害较重,引起严重的产蛋下降,>30%。雏鸡和中鸡一般无明显症状。肉鸡死亡率较高。在蛋鸡场常常从一栋鸡舍传到另一栋,直至整个鸡场。(一户传到另一户,直到整个村)

    低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感染面很大,但采取了疫苗免疫接种,已较好地得到控制
    高致病力的禽流感毒株(H5N1)感染,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很高,达90%以上。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死亡。给我国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禽流感病毒(H5N1)对鸭的致病力转强,我国一些地区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幼鸭的死亡率可达100%
五、临床症状
    潜伏期   几小时到数天,最长12天
    禽流感临床表现与 禽种类、日龄、  感染病毒的亚型与致病力、环境因素、并发或继发感染有关
    临床表现可涉及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
一般症状
    体温升高
    精神沉郁
    饮食欲降低
    消瘦
    流泪
    羽毛松乱
    身体卷缩
    头部、颈部和颜面水肿
    皮肤发绀(鸡冠和肉垂水肿、发绀)
    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出血
呼吸道症状
    咳嗽
    打喷嚏
    罗音
    呼吸困难、张口呼吸
    流出分泌物
消化道症状
    感染鸡群严重下痢
    粪便呈黄绿色并带有多量的黏液或血液
神经系统
    神经症状
    病程较长或耐过未死的病鸡可出现神经症状,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曲或后仰望天

死亡率
    死亡率的高低与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有关,0%~100%
    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感染在肉鸡的死亡率较高,一般为10%-40%,高的可达80%
    高致病力毒株感染,可没有明显的症状即可见到鸡只死亡,几天内鸡只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    禽流感可继发其它感染,如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等
         六、剖检病变
   外观变化
    呼吸道   充血、出血、有黏液
    消化道病变明显   口腔、腺胃、肠道、扁桃体、直肠变化
    生殖道变化明显
    胰腺出血、坏死
    心包、冠状沟、心外膜出血
    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
    鸡脚鳞片下呈紫黑色及出血
七、诊断与检疫技术
    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病理变化
    病原分离鉴定   由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
    抗体检测技术   HI、AGP
    病毒检测技术   RT-PCR、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
    区别诊断   ND   EDS-76
八、控制
    加强国家出入境进口禽类的检疫检验工作
    控制鸡只与鸡蛋的流通,严格检疫
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    作好饲养管理及消毒卫生工作
   鸡舍消毒
   带鸡消毒
   养鸡环境的消毒
   减少和防止应激因素

疫苗免疫接种
                  禽流感灭活疫苗
    A、低致病力毒株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可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商品蛋鸡和种鸡:3-4周龄鸡和开产前各免疫一次
   商品肉鸡:免疫两次(间隔两周)
   B、高致病力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
   种鸡和商品蛋鸡:免疫三次(雏鸡、中鸡、开产前)
   肉鸡:免疫两次
2、疫情的控制措施
    原则   早、快、严、小
    早发现、早诊断、早决策、早行动;快速反应,快速处理
    隔离发病鸡群(疫点)
    划定疫区、封锁
    扑杀及处理感染鸡群、疫区内的鸡、及其他禽类
    养鸡环境(疫区)彻底消毒
    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3、我国对疫情的控制措施
    采取了划区封锁、隔离、监测、扑杀等措施
    疫点3公里以内划定疫区
    对疫区内的全部家禽进行了宰杀与销毁、无害化处理,对鸟类、水源进行监测

    并对疫区采取21天的封锁措施,以避免非疫区的人员和动物进入疫区重新感染
    3公里以外,5公里以内禽群实施免疫接种,建立免疫带


    我国公布疫情后,农业部、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已分别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P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疫情
    2004年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禽流感源于中国之说无证据
    2004年1月30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防治禽流感总指挥部,下设六个组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任副总指挥。指挥部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农业部,负责处理全国防治工作的具 体事务
中国政府控制禽流感的防治方针
    加强领导、
    密切配合;
    依靠科学、
    依法防治;
    群防群控、
    果断处置 。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2004年2月4日)
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    血清学诊断技术规范
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    封锁技术规范
    扑杀技术规范
    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    疫区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    散养户养殖场地和禽舍消毒技术要求
    扑杀禽鸟工作人员防护技术要求、赴疫区调查采访人员防护技术要求、饲养人员防护技术
    2004年2月18日实施高致病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国务院常务会议防治禽流感的8项措施(2004年1月29日)
    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疫情,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
    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抓紧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同时完善疫情应急预案。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的防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疫情

    落实防疫经费,明确补偿政策。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地区扑杀的家禽,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对家禽强制免疫的实行免费,使群众无后顾之忧。对按规定扑杀和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
    加强科学研究。要组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其防治进行科技攻关,合理安排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生产和储备,积极开展禽流感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加强对进出口禽类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传入传出。严厉打击禽类产品走私活动。加强禽类市场的管理和疫病检测工作

    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禽流感传播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    坚决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的感染。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对疫区和高危人群的医学监测和预防工作
    建立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机制。加紧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检疫网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九、对禽流感的控制措施
•    以扑杀和生物安全为主的方法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
–    韩国、日本、泰国、越南和中国台湾
•    扑杀,强制性免疫和生物安全相结合的措施
–    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塞、中国香港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建议免疫接种可以作为扑杀的补充手段
•    中国的具体控制措施
    - 成立了以回良玉副总理为组长的¡°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
    - 贯彻执行原则: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  控、果断处置
    - 措施:及时发现疫情,正确诊断,划区封锁,执行坚决捕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实行以捕杀为主的综合措施
    - 捕杀疫点3公里以内的全部禽类,对死禽、产品、排泄物及被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 与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受威胁的所有易感禽进行强制性免疫接种
    - 关闭疫点周围10公里以内的活禽市场
    - 解除封锁
    - 2004年在短短的1个多月的时间内,使我国16个省市49起疫情扑灭在发病疫点
十、高度重视H9N2的发生和防制

•    对禽的危害和防制
-    1966年第一次从火鸡分离到H9N2亚型以来,现已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禽鸟中分离到,并呈低致病感染和发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    我国1994年从发病鸡中分离到,是我国发生的主要流行亚型。对221个禽流感阳性鸡群中,H9N2亚型占总阳性的93.67%
•    猪体已有分离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报道
-    1998年从香港家猪体内分离到2株H9N2亚型
•    对人健康的威胁
-    1999年香港H9N2感染2名女孩
-    1999年7-8月,郭元吉在华南、华北调查时发现:约有19%的人体H9抗体阳性,并从广东5名患者体内分离到5铢H9N2亚型病毒,患者已康复

甘孟侯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9-2-9 2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锦州
又见彬哥的好文章!!!
向彬哥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商丘
发表于 2009-3-2 1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商丘
拜读,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4 23:27 , Processed in 0.11887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