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们不仅惊叹,动物一生下来,各脏腑组织就能各司其职的工作起来,比如心脏自然就会跳动,肺脏自己就能进行呼吸,眼睛就能见亮,嘴巴就会吮吸等等。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动物和动物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么这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本讲“气血津液”就是说的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鉴于很多教材不介绍“气血津液辨证”,本讲补充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作为参考。 1 气 中医通常认为原物质对动物生长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使动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不断分化、不断扩大,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和温煦性,称之为“元阳”,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滋养性和限制性,表现在它能为自身的各种活动积蓄能量、提供营养支持以及滋润组织器官,并能把自身的各种分化、扩大、活动、体温等限制在某个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失去控制,称之为“元阴”。元阴、元阳是动物生长发育、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如新成代谢、心脏搏动、各种细胞的活动性等,都和元阴、元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阴、元阳对生命产生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完成的呢?新生动物为什么生下来就能呼吸?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中医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气”。“气”是在元阴与元阳的相互作用下,动物体内某种物质或分子产生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使元阴与元阳产生的效能传递到各个组织器官、各脏腑系统,并使这种效能在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上转化为各种生理活动。动物体内的气就相当于物理现象中的电流,是元阴、元阳作用的效能形式,是元阴,元阳对生命产生作用的途径。 1.1 气的分类 由于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在机体中分布的部位和所反映出来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1.1.1元气 元气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主要体现在对机体的推动作用。例如促进机体细胞的分化成熟,器官功能的完善等;各脏腑功能的实现,其实质是气所携带的效能在不同器官上的释放。元气旺盛,则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协调,身体健康、活力旺盛,元气衰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减弱或失调,体弱多病等。 1.1.2宗气 宗气由脾胃运化、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聚于胸,具有行血气的作用。当宗气不足时,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的功能活动就会相应低下,出现心脏、血液病的发病率增高。 1.1.3营气 营气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运行全身,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作用。当气亏损或不足时,就会导致机体体内能量产生不足,从而出现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等症状。 1.1.4 卫气 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布散全身,具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的作用。卫气的盛衰决定着动物体免疫能力和防卫系统功能的好坏,气旺则防御能力强,气弱则防御能力差。 此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经气)等不同名称的气,它们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共同分布、作用于该处,分别代表了各自不同的生理活动。 1.2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动物体的气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动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其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可归纳为升、降、出、入。例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动物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旦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就会带来各种疾病。气的运动失常的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1.2.1 气滞 气滞是气的运行不畅而停滞的病理变化。气运动不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就好比用打气筒给单车气球加气,气球就会不断的膨胀,同理,气滞出现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胀痛。根据气滞的部位不同,出现胀痛的部位也就不同,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胃脘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 1.2.2气郁 气郁是气结聚在内,不能通行周身。气的运动是脏腑运转、物质输送的动力提供者,如果气郁结于内不能正常运动、那么动物脏腑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所以气郁会出现消化减弱、胃口下降、郁闷不乐、大小便不通畅、四肢厥冷等症状。 1.2.3气逆 气逆是气在体内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所造成的疾病。上升作用太强会导致头部过度充血、出现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等症状,下降不及则会导致饮食的传递失常,从而出现各种“反流”症状,比如泛酸、恶心、呕吐、打嗝、反胃吐草、咳嗽等。 1.2.4气陷 气陷是由气在体内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而引起。上升不足,则导致头部缺血缺氧,或脏腑不能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从而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精神不振、脱肛、子宫垂脱等症状,下降太过则导致食物的传递过快或代谢产物的过度排泄,从而出现久泻不止、小便频数等症状。 1.2.5气虚 气虚是动物生理活动的不足或衰退。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虚损均可引起气虚。主要表现为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抗病能力的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例如呼吸无力是肺气虚的表现,消化不良,粪便溏泄,食欲不振是脾胃气虚的表现。 2 血 前面认识了气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生命的另一个重要物质基础——血。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于血液具有周流全身的特性,故血又是将气中的效能传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最好载体,通过血的运输和传递,生命原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能才最终到达各个靶器官,实现各种生命活动,所以中医称“血为气之母”或“血载气行,气为血帅”正因为血是气的载体,所以大量失血会导致气的外泄和虚脱。 2.1 血的生成 肾精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血液的正常运行,不仅依赖于心,而且与肺、肝、脾也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血液依靠心的动力,通过脉道循行于全身;肺主气,而朝会百脉,肺气贯注心脉,协助心脏,推进血液运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够推动和促进血行,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肝又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可以根据动物体各个部位的生理需要,调节脉中循环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使血液的供给更符合生理的需要;脾统血,使血液循行脉而行,不致逸出于脉外。所以,血液的运行和调节,主要是由心、肺、肝、脾等脏来共同完成的。 2.2 血的病证 血在动物生命活动中如发生障碍,则会出现血虚、血淤、血热等病变。 2.2.1血虚 血虚是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果血液亏虚,则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就会减弱,造成神气不足,倦怠,眩晕,心悸等。引起血虚的因素,常见的有失血过多、饮食不节、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外伤失血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 2.2.2 血瘀 血瘀是血液不畅或局部淤血停滞。常表现肿硬疼痛,固定不移等症状。常因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处寒冷环境,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血瘀在体表则形成青紫色,在腹腔内部可触及坚硬有形的块状物,血瘀引起的出血总是出出停停,反复不已,另可见唇舌爪甲紫暗,皮肤粗糙如鳞甲等。 2.2.3血热 血热就是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引起出血、血斑,严重者热扰心神致神志昏迷。正常状态是血在温暖的气息下运行,遇到寒气就会凝滞,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炎热的季节,曝晒过度,或者是出汗过度,没有补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食入燥热性的食物都可能导致血热。 3 津液 血之所以能周流全身,除了靠气的推动作用外,还在于其液态的物理特性,因此,水液是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动物体中不仅是血的运行与水液有关,动物体的细胞内外都充满了液体,这样才能完成动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中医把机体内一切正常的水液统称为津液。 3.1 津液概念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涕、泪、唾液等。但津和液之间又有区别,较清稀的水液称为“津”,较浓稠的称“液”,不过津液本同一体,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故常津液并称。 津液来源于饮食,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它布散于全身,其中津渗透浸润于肌肤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流行浸润于骨节、脏腑、脑髓间,以滑利关节、润血脉的津液,则是血液的基本成份。 3.2 津液代谢 津液的代谢,主要与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脾脏运化,把吸收来的水液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散作用外达皮毛,然后带着废料通过皮肤为汗而排出;另一部分水液,则又在肺的肃降作用下,经过三焦通道,下送达肾,通过肾的蒸化,分清泌浊,清者重行吸收再度利用,剩余部分携带着废料通过膀胱为尿而排出体外。肺、脾、肾等脏腑密切协作,互相调节,不断地进行津液的吸收、输布和排泄,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由于汗和津液都是津液的代谢产物,因此,有时将汗液、尿液也笼统地称为津液。 4 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尽管各自有不同的生成过程和生理功能,但它们都是构成生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同时也是脏腑生理功能的产物。因此,在动物体生理活动中它们相互关联,相互转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4.1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常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概括。前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后者是指血对气的作用。 气对血的作用表现在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和气能摄血;血对气的作用表现在血能生气、血能载气。 4.1.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一是指营气化血,二是指脏腑气化功能以生血夜。即水谷精微化生血液是通过有关脏腑的气化作用来完成的。因此,气能生血,气旺则血足。气虚则血枯。因而在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合补气药,就是取气能生血之功。 4.1.2 气能行血 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故有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之说。若气虚,推动血行无力,或气滞,血液运行受阻,皆可导致血行迟缓,甚至血瘀。因此,在治疗瘀血病证时,配合补气药或行气药,就是取气能行血之义。 4.1.3 气能摄血 气能摄血,即是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血行脉管之中而不逸出脉外。实际上就是脾气的统血作用。气虚则不能统摄血液,可产生出血的病症。对出血病症用补气药治疗,就是根据气能摄血的原理。 4.1.4血能生气 血能生气,是指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作用的发挥提供营养物质。因此,血足则气旺,血虚则可导致气虚。 4.1.5血能载气 血能载气,是说气存在于血中,依附血的运载而到达全身。若气不依附于血,则气无所归而易于流散;当大出血时,常常发生血脱气散的病理变化;因血能载气,当血液瘀滞时,亦可产生气行受阻的病理变化。 4.2 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和津液都可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来,并在其生成、输布过程中,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4.2.1气能生津 气能生津,指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化生的动力。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摄入的饮食,脾胃健旺,则化生的津液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 4.2.2 气能行津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及其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例如,脾、肺、肾、肝等脏腑的气机正常,则促进津液在体内的输布、排泄过程。 4.2.3 气能摄津 津液与血,同属液态物质,同样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才能防止其无故流失,并使排泄正常。因此,在气虚或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时,则势必导致体内津液的无故流失,发生多汗、多尿、遗尿等病理表现。 4.2.4 津能载气 津液,亦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当发生多汗、多尿及吐泻等津液大量流失的情况时,气在体内则无所依附而散失,从而形成”气随津脱”之病证。 4.3 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都是液态物质,也都有滋润和濡养作用,因此,血和津液之间亦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4.3.1 在生理上的关系——津血互化互补 血液与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且在运行过程中又可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即脉内之血液中的一部分,通过孙络渗透于脉外而化为津液;脉外之津液,通过孙络渗入于脉内便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即,血液能转化为津液,津液能转化为血液。 4.3.2 在病理上的关系——津血病变相互影响 在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渗入脉内,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因之而导致脉外津液亏损,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病理现象;在津液大量耗损时,脉内之津液亦较多地渗出于脉外,因之而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 气、血、津液是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谢,有赖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和温煦、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等。 5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是动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动力,因此,它们的不足和运行输布的失常是动物体患病的基本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来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各种病证的方法就称为气血津液病辨证。 5.1气病辨证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和气逆等。 5.1.1气虚证 气虚证指元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久病体虚、过度劳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疲倦乏力、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辨证要点:以乏力,声音低微,动则症状加重为辨证要点。 5.1.2 气陷证 气陷证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精神倦怠、腰腹气坠、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虚弱。证候分析:以坠胀、内脏下垂、兼有气虚为辨证要点。 5.1.3气滞证 气滞证是动物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乃至停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处的胀闷、或胀、窜、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辨证要点:胀、按之无形;随嗳气可缓解;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改变 5.1.4气逆证 气逆证是体内气机下降不足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肺气上逆主要以咳嗽咳嗽喘息为特征;胃气上逆主要以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为特征;肝气上逆主要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辨证要点:以脏腑气逆,上冲经口鼻而出为辨证要点。 5.1.5气虚不固证 因气虚导致对血、津液失其固摄功能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自汗不止等。辨证要点:气虚证的表现加上血、津液二者之一过度外出的症状。 5.1.6气脱证 气脱证指元气衰极而气欲外脱的危急证候。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等。辨证要点:以呼吸、脉搏的极度微弱、神志昏溃、二便失禁、脉微欲绝为辨证要点。 5.1.7 气闭证 气闭证是脏腑及其官窍因气机闭塞不通所导致的危急证候。临床表现:或为昏迷、昏厥,或为内脏出现绞痛大小便闭塞等。辨证要点:以发病突然,常以突然昏仆、窒息、绞痛,二便不通病情急骤危重为辨证要点 5.2血病辨证 血是动物体维持生命宝贵的物质,它必须有规则的在脉管内循环运行而布散全身。临床上的血病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证。 5.2.1血虚证 血虚证是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神倦乏力、头晕眼花、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无力。辨证要点:本证以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心悸失眼,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血盛则体壮身强,血虚则面唇爪甲舌体皆呈谈白色。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 5.2.2血瘀证 血瘀证指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迟滞,失去血的滋润濡养功能而产生的各种证候。临床表现:局部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或大便色黑如柏油,口唇爪甲紫暗,皮下紫斑等。辨证要点:本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 5.2.3 血热证 血热证是指邪热侵入血分而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血分实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躁扰发狂,口干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舌红绛,脉细数,或见吐、衄、便、尿血及斑疹等。辨证要点:以出血势急、量多而色鲜红、身热夜甚、伴烦燥、狂乱舌绛、脉数有力等为辨证要点。 5.2.4 血寒证 血寒证由寒邪凝滞血脉,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肢体局部冷痛,青紫等。辨证要点:以局部冷痛,青紫、肿胀、得温则减,舌淡紫、脉弦涩或沉迟为辨证要点。 5.3津液病辨证 各种原因所致水液代谢障碍或津液耗损的证候,均可称之为津液病。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方面。 5.3.1 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证又称津伤证,是指由于律液亏损,机体失去濡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特征的征候。临床表现:唇、舌、咽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要点:以“干、渴、瘦、细” 为辨证要点。多因大汗、出血、吐泄、多尿以及燥热灼伤津液等所致。本证唇、舌、咽喉、皮肤干燥无泽及尿少便干为辨证要点。由于津亏则使皮肤口唇咽干失去濡润滋养,故呈干燥不荣之象。津伤则尿液化源不足,故小便短少,大肠失其濡润,故见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为津亏内热之象。 5.3.2 水液停聚 水液停聚证是指水液输布、排泄失常使津液代谢发生障碍,造成水湿潴留,而形成的证候。 1)痰证: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等处而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谈的症状表现。辨证要点:有形之痰,可见、可闻、可触及无形之痰,以上述特定症状加苔腻脉滑为要点。 2)饮证:饮证是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病证。多由脏腑机能衰退等障碍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痰饮:脘腹胀满,胃脘振水音;悬饮:饮停胸胁的症状;③溢饮:见四肢水肿;支饮:寒饮停肺的症状表现。辨证要点:以咳痰清稀量多等为辨证依据。 3)水停证:是指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所引起的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临床将水肿分为阳水、阴水两大类。临床表现:阳水:眼睑、颜额先肿,迅速遍及全身。阴水:起病缓慢,足胫,下肢先肿,渐及全身。多因劳倦内伤、脾肾阳衰,正气虚弱等因素引起。辨证要点:以全身或局部水肿,尤其是颜、睑、足胫浮肿或有腹水为辨证要点 5.3.3内湿证 内湿证是由内生湿邪引起的证候。临床表现:脘痞腹胀、恶心呕吐等。辨证要点:以脘痞腹胀,呕恶纳呆,便溏不爽等胃肠症状为主,常伴身重体困,分泌物稠浊量多,苔腻脉濡等为辨证要点。 5.3.4气血津液兼病辨证 1)气血两虚证:气虚证和血虚证同时存在的复合证候。临床表现:眩晕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脉细弱。辨证要点:以心悸气短,眩晕乏力伴气血亏虚的基本见症。 2)气虚血瘀证:气虚运血无力而致血液瘀滞所产生的证候。临床表现:气虚的症状表现加上血瘀的症状表现。辨证要点:以乏力,气短、局部青紫肿硬、刺痛或瘫痪,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为辨证要点。 3)气不摄血证:气虚无力摄血而致血溢脉外的证候。临床表现:面白无华等气虚的表现以及各种慢性出血证 。辨证要点:以慢性出血、与面白气短,乏力,舌淡脉弱同见为辨证要点 。 4)气随血脱证:因大量出血而导致气脱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大量出血的同时可见气少息微等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大出血的同时,出现气少息微,大汗淋漓、神情淡漠或昏聩等气脱征象为辨证要点。 5)气滞血瘀证:指气机郁滞而引发的血瘀的复合证候。临床表现:以身体局部胀痛,窜痛、继之出现刺痛等气滞的症状以及血瘀的症状。辨证要点:以局部胀满、刺痛、拘按,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伴有气滞见症为辨证要点。 6)气虚津泄证:指气虚不能摄津而致津液外泄的复合证侯。临床表现:气虚及津液外、下泄症状。辨证要点:以一般气虚症状加上汗、尿、涎、白带等任何一方排泄过多而清稀为辨证要点 7)气随津脱证:指津液大量外出导致气脱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在身热气喘、尿频清长的同时兼气息低微、气虚证的表现。辨证要点:以伴随津液外出的同时出现了气脱证的主要表现,为辨证要点。 8)气滞津停证:因气滞而致津液内停的复合证候。临床表现:胸胁苦满等气滞的表现以及水湿痰饮病理产物病症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以津液内停的表现和气滞证的表现并见。 9)津血俱亏证:指津液亏虚证和血虚证同时存在的复合证候。临床表现:口、鼻、咽干或燥裂,形体消瘦、舌淡嫩而干瘦、脉细数无力。辨证要点:以孔窍干燥、尿少渴饮和眩晕心悸,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10)痰瘀互结证:痰浊与瘀血相互纠结而停于动物体某部所致的复合证候。临床表现:局部肿块坚硬难消、或局部持续性胀痛、刺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或沉涩。辨证要点:以起病缓慢、缠绵难愈,持续性疼痛,而拒按不移,肿块坚硬难消,舌质暗,苔厚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申时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