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27|回复: 0
收起左侧

地道战的回忆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6-3-28 1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虽然时光已逝,但谈起当年拍摄这部影片时的情形,导演及编剧之一的任旭东依然津津乐道,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任旭东原是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革命军人,曾真刀真枪地打过仗,还负过三次伤,曾获得过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作为1939年参 军的老八路,他参加过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由于任旭东的传奇经历,因此他拍军事题材的影片显得得心应手。当年他们厂里的老导演在看了《地道战》后说:“这个人有战斗生活。”果然,这部影片上映后很受欢迎,拷贝增订数在新中国同类故事片中发行量第一。



    影片《地道战》的主题思想、人物、情节、丰富的军事教学内容都来自于对冀中平原地道战斗争的高度概括。影片中有关地道的产生发展过程,地道口的设施以及战术技术的巧妙应用都取材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关于冀中平原地道战总结》一文。编导任旭东率摄制组主创成员深入生活,先后赴冀中平原地道战发源地采访了10多个县区几十个村庄,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影片《地道战》中的插曲《毛主席话儿记心上》,就是任旭东根据老民兵演唱的民歌、民谣加工修改而成的。当时,任旭东还建议歌曲一定要有地方特色,让人一听就是河北冀中平原的事儿,所以,主题歌前奏采用了河北梆子的曲调。

    影片《地道战》中的村庄起名高家庄,这一村名构思就源于高平村,民兵队长取名高传宝,也是以高平村民兵队长刘傻子的英雄形象为原型的。影片中高家庄的一场村落地道战战斗场面就是取材于1945年5月4日的一场实际战例:高平民兵队长刘傻子利用地道歼灭敌人,地道战进行了一天,刘傻子也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任旭东他们写剧本时,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取材于真实生活的细节构思,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艺术感染力。

    拍摄没用大明星

    提到军事教学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军事教学片不属于艺术片的范畴,演员不需要什么表演。当时任旭东导演和主创人员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根本没敢请大牌明星。除了王孝忠、张勇手、刘江、谢万和四个人是八一厂的演员外,其余的角色全部借用了工程兵文工团的演员,包括主要演员朱龙广、刘秀杰等。当时,影片中主人公民兵队长高传宝的演员未定,但导演也没敢找大明星,因为片子太小,后来找到了朱龙广,朱龙广因《地道战》一举成名,后来还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了如来佛。其中的两个反派王孝忠扮演的山田和刘江扮演的汤丙会都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拍戏当然少不了要体验生活,当年他们接到任务后,就带着演员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组人员分散住在老乡家里。让人想不到的是,老乡听说是在拍地道战,就主动让演员住在他们最好的房子里,当地领导为配合拍摄还具体作了动员部署。白天,他们要帮老乡拔麦子;晚上,每人提着一盏小油灯去采访当年的老民兵。不出几天的功夫,演员身上穿的新衣就变成了旧的,大家很快进入角色了。

    《地道战》总投资40万,拍摄期为半年,地道内景全部是八一厂摄影棚拍摄的。冉庄是一个打过地道战的典型村庄,但不是电影原型。创作组当时没有到冉庄采访,因为当时不知道冉庄打过地道战。他们是在选择外景拍摄地时,才发现冉庄仍保留了一段地道,地道口没有了,不适合采用,所以拍摄了十字大街的戏。

    “五大坏蛋”之首刘江

    “高,实在是高!”这句经典台词,让人们记住了刘江的名字,这位八一厂的老艺术家后来还在《闪闪的红星》中扮演反派胡汉三,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与“高,实在是高!”流传甚广。

    当年,刘江接到《地道战》剧本时,欣然接受了“汤司令”这个角色。刘江等人拿到剧本后,经过反复讨论、现场排戏,大概排了4天,直到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才开机实拍,“当时胶片很贵,一尺一块钱,不把戏琢磨好了,觉得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剧组。”

    影片《地道战》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汤司令的牙非常突出、山田队长眼镜的镜片很厚。这些人物形象都是大家集思广益设计出来的。据刘江讲,汤司令的假牙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开始还怕导演不同意,就自己先偷偷去试妆。

    一般来讲,影片中的反派人物只能是配角,不可能浓墨重彩地加以刻画,但任旭东偏偏反其道行之。他把影片开拍的第一场戏就安排给了刘江。任旭东这样赞扬他:刘江表现得很出色,把汤司令领会山田意图的过程——由明白到不明白,演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

    以前拍戏从不给反派大特写,可任旭东接连给刘江等人好几个特写镜头,尤其是汤司令与山田队长趴在马肚子下那场戏。在影片实拍时,马一看见镜头过来就害怕地走开了,于是只好重拍,这样一来二去,这段戏拍了好几回。刘江想起这事,至今心有余悸。

    刘江印象最深的是拍汤司令被击毙的那场戏。当时导演要求死得要有特点:腰要挺起来,直直地倒下去,而不是靠着后面的墙倒。刘江回忆说,拍摄现场是在煤窑上面,离地面有一人多高、半米宽。他本来想往后倒,可一看地方太窄,弄不好会有危险,就改向前。这下导演来了灵感,他让刘刘江在倒下去时,把手枪扔掉,而且还要正好落在刚刚走出煤窑的山田的头盔上。于是,重新按导演的意图拍,结果山田出来早了;再来一遍,山田又出来晚了,反反复复,刘江演的“汤司令”一共死了四回才通过。

    “老三战”的由来

    《地道战》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陈毅在审查影片后说:“美帝国主义总说要来,总说要打仗,什么时候才打?到时候也让他们尝尝地道战!”很多报刊发表的影评文章说:“只要帝国主义胆敢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一部电影如此鼓舞中国人民的战争信心,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映三部电影,即:《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作为“文革”时少数允许放映的故事片之一,并且《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总是一起上映,因此,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观众对这三部电影都有亲切感,所以后来把这三部电影统称为“老三战”,与“八出戏”一起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专用名词。

    当年,《地道站》外景选在河北冉庄、北京郊区焦庄户等多处拍摄。如今,冉庄、焦庄户都建立了地道战纪念馆,冉庄还特意修了和电影中一样的小桥和石磨碾子。当时电影中的高老忠敲响警钟的老槐树死了,据说这是由于当年挖地道时伤了树根,所以后人就用水泥砌了个杆子,挂上后铸的大钟,以示纪念。     导演任旭东还讲了一段趣闻:几年前,他回访时发现:来这里参观主要有三项内容:看地道战电影;看展览和地道战遗址;听当年老民兵讲述战斗经历。有趣的是,解说员指着一个碾子介绍——这就是电影中小姑娘对伪军说“让你当汉奸”的地方。任旭东说,当时冉庄并没有碾子工事,拍电影的碾子是美工师用纸浆糊的模型,碾盘是用砖砌的,下边没有地道,只挖了一个坑,供拍摄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3 18:19 , Processed in 0.11078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