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9|回复: 2
收起左侧

仔猪价格和供应量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8-3-25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期,仔猪价格受供应紧张,不断高位攀升。目前广东地区30斤左右的仔猪已达1020元/头,河南地区30斤左右的已达750元/头,黑龙江地区20斤左右的已达560元/头,且严重缺货。据养殖户反映多数地区仔猪区供应紧张,缺口达3—4成,个别地区达到6成左右。仔猪供应量偏少,也使得不少养殖户处于无猪可补的局面。另据了解,近期我国山东、河南、河北以及湖北等主产区均出现疫病的影响,仔猪死亡率较高,严重阻碍着不烂的进城。
  仔猪价格走高的原因:

  1. 补栏积极性较高

  在春节前,集中出栏使得空栏率大大上升,同时受气温较冷,疾病较多,补栏较差。春节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正值补栏期,农民纷纷购进仔猪开始了下一阶段的饲养。再加上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还有政府去年和今年出台多项生猪扶持措施,有利的刺激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使得补栏积极性逐渐大增。

  2. 仔猪供应紧张

  由于年前疾病较为猖狂,严重导致母猪流产率上升,返情率下降,还有死亡率也大幅上升,使得仔猪供给减少,跟积极的需求形成明显的矛盾。另一方面,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寒冷等原因,动物抵抗力降低,暴发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猪瘟、增加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疫病造成大量仔猪死亡。使得仔猪供应量进一步减少,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例如四川一些猪场仔猪适应不了低温,出现了陆续死亡的情况,虽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加强防寒和保温措施,但很多猪场仍然损失惨重,一些大型猪场一个月内仔猪死亡累计达到了700-800头。据有关方面统计,死亡生猪408.6万头,其中仔猪死亡数量占生猪死亡总数的七成。据以交易员回忆,1月25日,仔猪价格24.7元/公斤,交易量700-800头;……2月15日,仔猪价格26元/公斤,交易量 1000头左右;3月15日,仔猪价格29.8元/公斤,交易量1100头左右。

  3. 养殖成本的增加

  目前供应的仔猪,基本都是去年9-10月份育的种,这期间正是饲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时间。且不说,饲料价格的走高,单就冬季的低温和疾病,使得燃料费增加,据了解每百平方米每天增加成本1元左右,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近三十天,引起今年上半年饲养成本的燃料费增加;另外,超常低温引发部分猪病发生,从而增加了养殖的防疫费用及饲料成本。

  综述

  仔猪供应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善,价格还将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同时,我们了解到,江苏、湖南、湖北的等地最近母猪返情率已略有恢复,但受仔猪缺口较大,疾病较多。所以我们认为仔猪供应和补栏进度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大的提升,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但迫于幅度也不会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2 生猪散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方式落后
  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普遍存在养殖基础设施薄弱、良种化程度低、饲养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方面,分散饲养的小规模农户,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具有很强的从众效应;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其承受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极易在市场波动中蒙受损失,严重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食品安全问题
  农户散养生猪可视为一种个人行为,受到的约束极小,同时,养殖户的利益也缺乏有效保护。作为养猪业主体的养殖户,养猪利润过低,病死猪舍不得毁掉,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这些肉大多被加工成了火腿、肉松、腊肠、熟食等混入我们的餐桌,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对猪肉消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3 不利于疫病的防制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影响了质量控制和有关标准的实施。落后的畜牧生产方式传播疫病,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疫情防控,生产方式相对先进的规模养殖户,他们的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几率远低于散养户。在当前动物疫病污染面比较广、畜产品大流通、甚至候鸟也可能传播疫病的情况下,落后的养殖方式很容易导致疫病发生。而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方式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阻断人畜共患病向人类传播的根本途径。丹麦、荷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基于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 生猪散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3.1 我国的地域特征决定未来农户饲养生猪继续呈现区域性不平衡
  至少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我国猪肉的供给主体仍将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但区域间的不平衡性会更加明显。从地域上看,生猪养殖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但经济发达地区拥有的专业化猪场比例较高(胡浩,2001;孙杭生等,2002)。农户是否愿意养猪与养猪的利润水平及农户自身的收入情况有很大关系。在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大多数农户而言,生猪饲养的储蓄功能是其养猪的一个重要原因,收入水平越低,农民就越可能依靠养猪来提高收入,该地区生猪饲养也就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对高收入地区的农民来说,人们更多地从其他渠道来增加收入,养猪的机会成本比较高,生猪饲养的增长可能会比较缓慢[2]。
  农户收入水平较高的省份,由于其养猪的成本较高,生猪饲养的优势正逐渐丧失。而在收入水平较低的省份由于养猪收入仍然是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农户散养生猪的形态尚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省份将继续保持猪肉产量的份额。具有养猪优势的地区将逐渐替代不具有优势的地区。
  3.2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使一部分农户扩大饲养规模
  资金是决定饲养规模的首要条件。农户收入水平与饲养规模一般呈正相关。因为规模扩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只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才有能力承担较大风险,并通过采纳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化解风险。 1999年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开展的畜牧业调查(覆盖面15个省,生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7%)数据显示,从利润成本方面来看,年出栏31~100 头生猪组是效益最好的规模组。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一部分农户向此规模组发展。
  3.3 就业渠道的扩展与多种产业的发展促使一部分农户放弃养猪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选择何种产业(职业),客观上是由择业的机会成本决定,即选择一种产业(职业)而放弃的另一种产业(职业)所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构成了选择这种产业(职业)的机会成本。养猪风险大,投入高,较其它农业产业相比,效益相对低下。另外,随着信息的畅通,交通的便利,农民去城镇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只要有机会从事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或职业,农户必然会放弃养猪
  3.4 未来农户饲养生猪更注重对经济、实用型新技术的采用
  技术进步能有效增加畜产品产量,降低饲养成本。在利益驱动下,农户愿意采用饲养管理新技术,提高饲养效益,但受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户更愿意采用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益显著的实用型新技术,这种技术选择特点决定了经济、实用型新技术将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市场[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4 结论与建议  (1) 在现行土地政策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农产品的相对低收入使农户散养生猪副业成为必要,也就是说这种农户散养形态有其经济合理性;而自给型的饲料资源及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副业养猪的长期存在成为可能,存在着技术合理性。
  (2)无论从饲料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是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比较,或是对生猪市场价值贡献来看,农户散养相对于企业规模化养猪都具有较大优势。因而,建议我国目前养猪业在坚持以规模化养猪为主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扩大农户养猪的饲养户数和规模,绝不能忽视农户养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应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扶持,以便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使企业养猪和农户养猪经营方式互相取长补短、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当前首要的问题,不是否定农户饲养方式,不是光去琢磨农户养猪方式的缺点,诸如经营规模狭小,低成本优势有所消失(反映在最近几年),种养业之间循环流小,以及农户饲养工艺简陋、瘦肉型猪所占比重较低等等,而是应认识到,就目前来讲没有哪一种经营方式能比农户养猪方式在饲料资源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反映以及商品猪供应灵活性等方面更加有效,因而要采取措施扶持和帮助农户养猪,为更多的农户逐渐扩大规模走专业化饲养道路提供条件。
  (3)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疫病疫情防控体系,为农户养猪保驾护航。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认真治理畜禽环境污染,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免疫档案。严格生猪流通的检疫和监管,防止疫病的流行。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定期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生产状况和检测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4 10:05 , Processed in 0.13386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