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1年肉鸡养殖前景分析与行情预测
http://www.jbzyw.com/cms/html/3/4/roujixingqing/20101025/112930.html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增长趋势也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并将直接拉动中国肉鸡总产量的增长。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纵观世界肉鸡产业的发展历程,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近几年肉鸡养殖行情大起大落,有人赔的负债累累,有人赚的钵满盆满。规模化养殖、生态养殖、循环养殖概念炒的极其火热,让中国大量的散养户整天提心吊胆,中国肉鸡养殖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肉鸡价格行情有何规律可循?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到底如何?也许没有人能给我们准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聆听更多业内人士的观点,可以从中获取我们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让我们的理念得以升华,认识有所进步,市场预测更有把握。 第一部分:肉鸡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 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国人吃肉难的问题,以北京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肉鸡产业化企业开始起步。在没有任何国家经济补贴的情况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肉鸡产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的鸡肉总产量也由1984年的135.8万T增长到2007年的1250万T,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北京华都肉鸡公司的屠宰能力也从1984年的200万只,发展到现在的3600万只。在此推动下,中国年人均鸡肉消费量也从1984年的1.03kg发展到2007年的12kg,增长了11.65倍,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第一、在坎坷中奋进——中国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鸡肉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可谓历经磨难:2001年的封关,2003年的“非典”,2004、2005连续两年的禽流感并延续影响到2006上半年……这些对整个肉鸡产业的影响,都是致命的。持续两年多的禽流感,加之媒体对此过度渲染,直接导致消费者消费信心的严重受挫,肉鸡产业增速放缓,从而使国内整个肉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肉鸡产业前进的步伐。到2006年下半年,鸡肉供应紧缺,整个肉鸡产业又恢复了生机,诸多肉鸡企业开始扭亏为盈。 1984—2007年,国内鸡肉产量增长了8.2倍,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持续提高。2007年,我国的肉鸡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15.5%,比1984年的6.2%提高了9.3%。从1995年开始,中国肉鸡产量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肉鸡生产国。 2、中国肉鸡产业与国际比较的差异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我国鸡肉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概括来说,具体表现在肉类生产结构、产业规模、人均鸡肉产量、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 首先,我国的肉类生产结构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2006年,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6%和38.5%,但中国鸡肉比之还低13%,而猪肉却比世界高26%。2006年,我国的鸡肉消费总量仅占肉类消费的13.04%,远远低于猪肉消费所占64.55%的比重. 同时,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水平很低。国内消费者错误的认为“肉鸡含有激素”,主动抑制鸡肉消费;我国生活发展水平还不高,消费者的肉类消费习惯还偏重猪肉,这些使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水平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以目前世界主要地区来说,美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44.3 kg,澳大利亚人均鸡肉消费量35.4kg,沙特人均消费量38.7kg;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人均消费量也达到34.3kg;这些都远远高于我国人均8kg的水平.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我国的鸡肉行业规模还不够大,集团化、产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外相比,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仅1亿只,美国前十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鸡肉,而我国前十位累计不到12%,差距还非常明显。 3、鸡肉消费的国际趋势为中国肉鸡业的发展提供契机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结构将趋于均衡,单极肉品消费将不复存在,理性、均势的消费理念将更加明显,鸡肉消费将会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有可能超过或与其他肉类消费品持平。2010年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消费鸡肉最多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鸡肉的消费量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增长。1986年,鸡肉人均消费量为27.48kg,超过了猪肉,成为了第二大肉类消费品;2003年,人均消费鸡肉42.15kg,超过了牛肉,成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2005年人均消费鸡肉比1990年增长了39.19%,远远高于猪肉、牛肉的消费量。巴西、欧盟等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基本呈现这样的状况。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增长趋势也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并将直接拉动中国肉鸡总产量的增长。 第二、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1、鸡肉营养特点合乎现代健康消费理念 鸡肉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优质肉类。其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一高三低”的营养特点,使其作为健康肉类食品而不断地为大众所接受。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高脂肪、高胆固醇含量的红肉消费加以节制,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量的白肉(主要是鸡肉、鱼类等)取而代之。在美国、巴西等国家,鸡肉已经发展成为超过猪肉、牛肉的第一大肉类消费食品。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使国民的肉类消费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并越来越表现出与世界肉类消费发展同步的趋势,即鸡肉的消费增长势在必然。 2、鸡肉是世界公认的最具经济优势的动物蛋白来源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鸡肉是公认的最经济的肉类蛋白质来源。与猪肉、牛肉相比,鸡肉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比较优势明显。每生产1kg肉,猪肉需要消耗饲料3.5 kg左右,牛肉则需6~7kg饲料,而鸡肉仅消耗饲料1.67kg。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美国的AA种鸡到现在,2kg肉鸡的生长周期已从1984年的49天缩短到2007年的35天;料肉比从2.05下降到1.62;同为49日龄,1984年肉鸡平均体重为2kg,而2007年为3.23kg,日增重增长了25.1g。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3、方便、美味和易于加工等特点以及快餐业的兴起促进肉鸡业的发展 中国人有爱吃鸡的传统习惯。“无鸡不成宴,无酒不成席”。鸡肉在中国人的日常餐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鸡肉易于加工、口感美味的特点,使它与其它肉类相比,具有了更强的消费竞争力。鸡肉口感鲜嫩,无异味,加工时间短,屠宰方法简单,这使得鸡肉更便于工业化操作。 随着快餐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快餐。而快餐的主要原料是价廉物美的鸡肉。 4、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肉鸡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情况是:城镇居民禽肉人均消费量是农村的2.1倍。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递增,城市化进程也以每年1.5%~2%的速度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人口将持续增加,鸡肉消费需求也必将不断扩大。 6、鸡肉是适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类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源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不同民族的饮食存在很多禁忌。但与其他肉类消费品相比,鸡肉是适合世界所有民族食用的肉类,这使其拥有更宽广的消费增长空间。 7、产业集团化趋势增强了肉鸡行业的发展势头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与其它动物相比,鸡是少有的适宜大群饲养的现代动物。以目前的饲养技术来看,还不存在任何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行业,能如此成功地在封闭的设施内进行如此数量巨大的动物饲养,鸡是先例。这使得鸡肉更适用于集团化、产业化生产。 虽然我国目前的鸡肉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13.04%,但肉鸡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化程度却非常高,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在崛起。2004年中国肉类50强企业中,鸡肉企业占33%。2005—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中,肉类制品24个,其中禽肉产品12个,占肉类产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企业中,肉鸡类企业10家,占到58.82%。肉鸡产业是中国农牧业中集团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竞争力非常强的产业之一。 第三、健康发展的中国肉鸡业必将改变传统肉类消费结构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膳食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猪肉为代表的红肉消费逐年递减,而以鸡肉为代表的白肉消费正在逐年递增。传统肉类消费结构中的主流消费品猪肉从1982年的83.6%一路下降到2006年的64.6%,而鸡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却从1982年的5%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13%。按照这一趋势推算,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鸡肉将超过猪肉成为中国大众肉类膳食结构中的主流消费品。届时,中国大众的肉类膳食结构更加均衡合理,消费观念更加理性。2010年中国肉鸡养殖前景分析 纵观世界肉鸡产业的发展历程,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的肉鸡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遵循着这一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鸡肉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庞大的消费潜能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为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肉鸡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国人吃肉难的问题,以北京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肉鸡产业化企业开始起步。在没有任何国家经济补贴的情况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肉鸡产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的鸡肉总产量也由1984年的135.8万T增长到2007年的1250万T,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北京华都 肉鸡公司的屠宰能力也从1984年的200万只,发展到现在的3600万只。在此推动下,中国年人均鸡肉消费量也从1984年的1.03kg发展到2007年的12kg,增长了11.65倍,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第一、在坎坷中奋进——中国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鸡肉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可谓历经磨难:2001年的封关,2003年的“非典”,2004、2005连续两年的禽流感并延续影响到2006上半年……这些对整个肉鸡产业的影响,都是致命的。持续两年多的禽流感,加之媒体对此过度渲染,直接导致消费者消费信心的严重受挫,肉鸡产业增速放缓,从而使国内整个肉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肉鸡产业前进的步伐。到2006年下半年,鸡肉供应紧缺,整个肉鸡产业又恢复了生机,诸多肉鸡企业开始扭亏为盈。 1984—2007年,国内鸡肉产量增长了8.2倍,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持续提高。2007年,我国的肉鸡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15.5%,比1984年的6.2%提高了9.3%。从1995年开始,中国肉鸡产量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肉鸡生产国。 2、中国肉鸡产业与国际比较的差异 我国鸡肉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概括来说,具体表现在肉类生产结构、产业规模、人均鸡肉产量、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 首先,我国的肉类生产结构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2006年,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6%和38.5%,但中国鸡肉比之还低13%,而猪肉却比世界高26%。2006年,我国的鸡肉消费总量仅占肉类消费的13.04%,远远低于猪肉消费所占64.55%的比重. 同时,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水平很低。国内消费者错误的认为“肉鸡含有激素”,主动抑制鸡肉消费;我国生活发展水平还不高,消费者的肉类消费习惯还偏重猪肉,这些使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水平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以目前世界主要地区来说,美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44.3 kg,澳大利亚人均鸡肉消费量35.4kg,沙特人均消费量 38.7kg;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人均消费量也达到34.3kg;这些都远远高于我国人均8kg的水平. 我国的鸡肉行业规模还不够大,集团化、产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外相比,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仅1亿只,美国前十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鸡肉,而我国前十位累计不到12%,差距还非常明显。 3、鸡肉消费的国际趋势为中国肉鸡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结构将趋于均衡,单极肉品消费将不复存在,理性、均势的消费理念将更加明显,鸡肉消费将会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有可能超过或与其他肉类消费品持平。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消费鸡肉最多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鸡肉的消费量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增长。1986年,鸡肉人均消费量为27.48kg,超过了猪肉,成为了第二大肉类消费品;2003年,人均消费鸡肉42.15kg,超过了牛肉,成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2005年人均消费鸡肉比1990年增长了39.19%,远远高于猪肉、牛肉的消费量。巴西、欧盟等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基本呈现这样的状况。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增长趋势也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并将直接拉动中国肉鸡总产量的增长。 第二、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鸡肉营养特点合乎现代健康消费理念 鸡肉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优质肉类。其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一高三低”的营养特点,使其作为健康肉类食品而不断地为大众所接受.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高脂肪、高胆固醇含量的红肉消费加以节制,以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量的白肉(主要是鸡肉、鱼类等)取而代之。在美国、巴西等国家, 鸡肉已经发展成为超过猪肉、牛肉的第一大肉类消费食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使国民的肉类消费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并越来越表现出与世界肉类消费发展同步的趋势,即鸡肉的消费增长势在必然。 2、鸡肉是世界公认的最具经济优势的动物蛋白来源 鸡肉是公认的最经济的肉类蛋白质来源。与猪肉、牛肉相比,鸡肉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比较优势明显。每生产1kg肉,猪肉需要消耗饲料3.5 kg左右,牛肉则需6~7kg饲料,而鸡肉仅消耗饲料1.67kg。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美国的AA种鸡到现在,2kg肉鸡的生长周期已从1984年的49天缩短到2007年的35天;料肉比从2.05下降到1.62;同为49日龄,1984年肉鸡平均体重为2kg,而2007年为3.23kg,日增重增长了25.1g。 3、方便、美味和易于加工等特点以及快餐业的兴起促进肉鸡业的发展 中国人有爱吃鸡的传统习惯。“无鸡不成宴,无酒不成席”。鸡肉在中国人的日常餐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鸡肉易于加工、口感美味的特点,使它与其它肉类相比,具有了更强的消费竞争力。鸡肉口感鲜嫩,无异味,加工时间短,屠宰方法简单,这使得鸡肉更便于工业化操作。 随着快餐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快餐。而快餐的主要原料是价廉物美的鸡肉。 4、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肉鸡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情况是:城镇居民禽肉人均消费量是农村的2.1倍。中国城镇人口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递增,城市化进程也以每年1.5%~2%的速度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人口将持续增加,鸡肉消费需求也必将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