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喹恶啉类药物 |
|
本类药物为合成抗菌药,含有喹恶啉1,4-二氧基团。在家禽方面常用的有痢菌净和喹乙醇。 1.痢菌净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深,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丙酮。 作用与用途: 本品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氏杆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密螺旋体有特效,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其抗菌机理可能与抑制菌体DNA合成有关。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禽霍乱、禽白痢。 不良反应: 2~12周龄的鸡按100毫克/千克饲料浓度饲喂本品,1个月内是安全的。若大于此剂量,并长时间饲喂即出现中毒反应。3~4日龄雏肌注10~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3次,连用3天,无毒反应。如剂量增大到50~6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3次鸡产生明显的中毒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中毒症状为体温下降,食欲降低,消瘦,羽毛蓬松,面部发红。 本品口服或肌注均被吸收,从体内排泄快,半衰期为2小时,8小时后血中检不出药物。药物在体内被破坏较小,多以原形经肾脏由尿中排出。 制剂、用量: 粉剂:内服用量:为2.5~5毫克/千克体重/次,每天,连用3天。 注射剂(5%水溶液):肌注量鸡为2.5毫克/千克体重/次,鸭为5毫克/千克体重,连用3天,第一天用2次,后两天用1次。 2.喹乙醇(快育诺、倍育诺)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 作用与用途: 本品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巴氏杆菌、鸡白痢杆菌、变形杆菌、禽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但比链霉素差。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兽疫螺旋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比青霉素差。此外,对绿脓杆菌、痢疾螺旋体等也有作用。 本品与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不产生交叉耐药性,与抗菌中草药合用能提高抗菌效果。本品主要应用于治疗禽巴氏杆菌病、肠道炎症、赤痢。 本品按正常添加量和治疗量应用,在蛋中的残留量低,其最大残留量只有29.59微克/蛋,而且残留期短,停药48小时后产的蛋已测不到喹乙醇的残留。内服给药后,在肌肉、肝、肾、脾、肺中的残留量较低,24小时后降至0.2微克/克以下。 不良反应: 本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极小,如口服LD50小鼠为3316毫克/千克体重、大鼠为1704毫克/千克体重、兔为2000毫克/千克体重,而鸡对本品则较敏感,有关鸡发生中毒的报道较多,鸭的中毒也有报道。作者曾对石岐杂鸡作了试验,口服LD50为304.9毫克/千克体重;给3日龄AA鸡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20毫克以上,22天后出现中毒死亡。有报道,按每千克体重口服喹乙醇50毫克时,会出现鸡中毒死亡现象。 其中毒症状为:精神不振,蹲下不愿活动,采食减少或停食,羽毛松乱,冠发黑,流涎,排稀粪。 剖检变化:口腔有粘液,肌胃角质层有出血点及出血斑,十二指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腺胃及肠道粘膜表面呈糜烂糊状,泄殖腔严重出血,心脏心冠沟脂肪处有 散发性出血,心肌质软,肝脏肿大,有些出现斑状出血,质脆,肾脏常见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