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工业, 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地发展和壮大, 有效地利用现有农业资源,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进步的动物食品提供了物质和经济保障。 饲料工业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在中国, 饲料工业已成为新的朝阳产业, 饲料产量达到5600多万吨, 按照产值已排到工业行业的第十位。二十世纪是饲料工业的世纪, 是迅猛发展和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 饲料工业在本世纪的发展成就巨大, 表现为人类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在面临耕地减少, 自然灾害增多, 人口迅速膨胀的巨大压力下, 最大限度地为提供动物产品更好的组织生产和服务。 同时, 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地看到: 由于动物的高密度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 饲养场集中面对饲料的高度需求的依赖,动物为高度快速增长而对全部营养物质要素的平衡需求, 使生产的饲料产品在品质上更为接近动物生长的规律。饲料添加剂带给动物产品的体内残留量过高而导致人类疾病的危险性增大, 特别是一些要求限制的促生长激素和有毒物质的添加更引起消费者的恐慌。畜产品全球性的相对过剩, 使后发展国家的畜产品贸易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大循环的不利因素增加,给这些国家刚兴起的畜牧养殖和饲料加工业带来消极影响。 许多专家对发展趋势研讨和讨论较多, 但是关于如何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机遇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和对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 这是新的课题,研究阐述的不多, 现提出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1.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研究手段的新进步, 加剧了饲料工业对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畜禽品种改良和饲料原料的不断变化, 将给饲料生产原料供应和饲料工业产品的销售带来最广泛的变革。 新世纪的最大牲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变革是政府和企业无法抗拒和进行控制的, 这种变革已经推动传统的农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全球市场的形成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1997年以前, 日本猪肉进口量约有55.7万吨,台湾出口日本的猪肉为25到30万吨, 占日本总进口量的65%, 台湾猪肉的90%以上的市场在日本。由于发生口蹄疫病, 日本取消进口台湾的猪肉, 欧盟和美国、 加拿大的猪肉迅速占领和瓜分了台湾退出的份额。除台湾口蹄疫外, 造成这种局面的另外原因之一是猪肉保鲜技术改进和空运及集装冷藏设备的发展推波助澜。原因之二是欧盟、 美国的猪种改良成功和疫病控制的有效性, 使日本市场对肉质安全的强烈要求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原因之三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滞后, 对进入日本市场反应迟缓, 错过了机遇。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动、植物新品种的育成速度加快, 培育出了象高油玉米、 低芥酸油菜等作物新种,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代谢酶的合成和生产给动物界带来了饲料技术上的革命。 新世纪需要快速生产而又能保持特殊风味需求的安全食品,这种产品的休闲性、 趣味性、 方便性与营养性同等重要, 要求生产者提供的食品内在质量更好,更要有上乘的包装和美观的外表。 这就给畜牧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鲜度、 保风味、 保色泽、 保营养、 保安全是大趋势。 集饲养、 饲料、 屠宰加工一体化经营的"诸城外贸"和"正大"模式是最佳选择。 2. 饲料工业产品必须标准化生产, 世界范围内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性要求使WTO组织更具规范性,国际成员间公平竞争要求必须有统一的游戏规则, 这就是标准化生产。 中国在贯彻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过程中, 积极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 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种畜禽、兽药品、 生物制剂、 饲料和添加剂、 畜禽产品生产标准。 特别是在兽药生产中推行的GMP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国内企业为进入团际竞争市场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已经开展的ISO9000系列认证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企业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理论与实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和原则进行。 在生产经营中, 同时还要按照国际组织的要求规范,如联合国FAO、 OIE、 WTO等组织对饲料芗添加剂的限制要求和标准规定。 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农牧1997第8号文件),是对国内添加剂药物最基本要求, 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只有按照要求组织生产,才能在新世纪生产出最受欢迎的合格产品, 才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国际统一规范的市场绝不会给任何投机者提供实现美梦的场所。 3. 加快饲料立法, 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更是规范饲料行业的法宝, 是现实需要。 饲料工业行业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 各行其事, 政令不一。 去年5月18日,国务院第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在饲料工业方面国务院颁布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一个里程碑。 美国在饲料管理上, 由FDA负责审查批准饲料添加剂; 欧盟国家对饲料药物添加剂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在法规建设上中国是滞后的。 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的条款一定要认真研究, 特别是加入WTO,要求按照国际法准则组织农产品贸易, 这是以前企业家不大熟悉的内容, 要补上这一课。 4. 加强企业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树立企业形象和国际著名品牌,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际上形成企业管理几大流派: 美国式的管理, 日本式的管理、 欧盟式的管理。这些管理模式的形式和发展互有渗透, 互相借鉴, 最根本的一条是结合本国实际,立足于民族文化, 创造出了富于生命力的管理艺术文明。 象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历史渊远流长, 经过的现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管理经验交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家长制经营)的方式, 接受更为现代的管理模式 。 既要坚持搞好产品运营, 同时更要组织好企业资本运营。现在有一种倾向, 大家都认为成为集团公司, 有了知名度, 名字好听, 而放松了管理和机制及制度创新,组建的集团并不理想, 表现为母子公司的关系没有理顺, 分权和集权不清析,集团内部消耗, 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5. 要重视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加大对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研究的投资。 逐步形成成果储备、 工艺和设备不断创新。 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来研究饲料工业发展战略。国家规划目标, 现有的饲料生产加工能力已基本能满足需要, 而投资的重点则是老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向是以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为主要目标。 这就提出了两大战略: 一是投资方向和企业改造主体;二是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限制使用愈来愈多。 对高效、 低毒、 低残留的添加剂研制,特别是对抗生素类、 生长激素类、 化学合成的镇静剂等药物要高度重视。 欧盟已限制使用某些抗生素和生长激素(象限制美国使用激素的牛肉进入欧盟市场),现有一些企业不按标准生产, 乱添加药物和激素, 甚至造假以谋私利, 这些都是违反人道和国家法律法规的。 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 集中主要科研技术力量, 研制新的饲料添加剂, 象多糖类、寡肽类和部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代替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 益生素的研究和利用有广阔的市场,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和利用还有许多课题,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新剂型、 给药期研究还落后于发展需要。饲料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 新世纪的饲料工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世界60亿人口的需求推动这一产业要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是希望, 这就是任务, 这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