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统>>>上一页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我国饲料工业要补哪些课


     在本世纪的发展成就巨大, 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地看到: 由于动物的高密度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饲养场集中而对饲料的高度需求的依赖, 动物因为高度快速增长而对全部营养物质要素的平衡需求,使生产的饲料产品在品质上更为接近动物生长的规律。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使得动物产品体内残留量过高而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大,特别是一些要求限制的促生长激素和有毒物质的添加剂引起消费者的恐慌。 畜产品全球性的相对过剩,使后发展国家的畜产品贸易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大循环的不利因素增多, 给这些国家刚兴起的畜牧养殖和饲料加工业带来消极影响。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和对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这是新的课题。 
    科技进步加剧了饲料工业对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畜禽品种改良和饲料原料的不断变化, 将给饲料生产、 原料供应和饲料工业产品的销售带来最广泛的变革。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动、 植物新品种的育成速度加快, 培育出了如高油玉米、 低芥酸油菜等作物新品种,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代谢酶的合成和生产给我们带了饲料技术上的革命。 
新世纪需要快速生产而又能保持特殊风味需求的安全食品,这种产品的休闲性、 趣味性、 方便性与营养性同等重要, 要求生产者提供的食品内在质量好,更要有上乘的包装和美观的外表。 这就给畜牧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鲜度、 保风味、 保色泽、 保营养、 保安全是大趋势。 集饲养、 饲料、 屠宰、加工一体化经营的"诸城外贸"和"正大"模式是最佳选择。 
饲料工业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世界范围内统一规格和标准性要求使WTO组织更具规范性, 国际成员间公平竞争要求必须有统一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标准化生产。 
中国在贯彻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过程中,积极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 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种畜禽、 兽药产品、 生物制剂、饲料和添加剂、 畜禽产品生产标准。 特别是在兽药生产中推行的GMP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企业为进入国际竞争市场,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已经开展的ISO9000体系认证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企业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理论与实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和原则进行。 在生产经营中, 同时还要按照国际组织的要求规范,如联合国FAO、 OIE、 WID等组织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限制要求和标准规定。 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农牧1997第8号文件),是对国内添加剂药物最基本的要求, 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加快饲料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更是规范饲料行业的法宝, 是现实的需要。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第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条例》, 这是我国在饲料工业方面国务院颁布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是一个里程碑。 美国在饲料管理上, 由FDA负责审查批准饲料添加剂; 欧盟国家对饲料药物添加剂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在法规建设上中国是滞后的。 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的条款一定要认真研究, 特别是加入WTO,要求按照国际法准则组织农产品贸易, 这是以前企业不大熟悉的内容, 要补上这一课。加强企业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树立企业形象和国际著名品牌, 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际上形成的企业管理的几大流派:美国式的管理、 日本式的管理、 欧盟式的管理。 这些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互有涌透,互相借鉴, 最根本的一条是结合本国实际, 立足于民族文化, 创造出了富有生命力的文明管理模式。我们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家长制经营)的方式,接受更为现代的管理模式。 
要重视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研究,加大对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研究的投资。 
要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来研究饲料工业的发展战略。国家规划目标, 现有的饲料生产加工能力已基本能满足需要, 而投资的重点则是老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向是以浓缩饲料和添加剂, 预混料为主要目标, 这就提出了两大战略: 一是投资方向和企业改造的主体;二是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限制使用愈来愈多, 对高效、 低毒、 低残留的添加剂研制,特别是对抗生素类、 生长激素类、 化学合成的镇静剂等药物要高度重视。 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其中主要加大科研技术力度, 研制新的饲料添加剂, 像多糖类、 寡肽类和部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代替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益生素的研究和利用有广阔的市场,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和利用还有许多课题,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新剂型、给药期研究还落后于发展需要。 饲料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

专家系统>>>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