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专家系统>>>近年鸡病流行趋势>>>家禽环境工程与公害防治技术

家禽环境工程与公害防治技术

 
    现代养禽业是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在人为创造的环境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并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家禽环境工程是专门为设施养禽业研究开发各种养禽设施,并为其提供持久、稳定、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生产环境条件的一门新学科。我省养禽环境工程技术虽然在“七五”与“八五”期间对某些单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对我省设施养禽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至今还未对养禽环境工程技术进行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因而未能发挥出它在设施养禽业中应有的作用。所以,养禽环境工程已成为我省目前设施养禽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有必要进行有关的研究。
    1.  2010年广东家禽环境工程总体目标
    建立起符合我省情况的现代化设施养禽业环境工程体系与公害防治体系,使养禽环境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并将从家禽生理、行为习性、饲养工艺、营养环境、禽舍设施、环境调节控制等逐步协调一致,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调节控制体系。设施养禽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环境调节将由单因子简单控制转入按禽品种、日龄进行多因子智能化控制,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及家禽生产力。家禽场完全达到废弃物合理处理与利用,农牧结合,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我省养禽提供持久、稳定、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益的生产环境。并完成禽场建筑结构,环境工程设施,畜产公害防治等的规范与标准。
    1.1  完成家禽场建筑气候区划,优化家禽环境参数。
    1.2  推行优化家禽舍生产模式
    初步形成典型家禽舍的标准设计并在全省建立优化家禽舍建筑及其环境工程综合配套设施的生产与推广应用服务体系,使家禽生产性能提高12%以上,优质率提高8%以上,生产效益提高8%以上,节约资金、用电、土地各为25%以上。
    1.3   在全省研究开发一批效益显著的环境工程模式与设备。
    1.4在省内大城市郊区开展禽粪尿等防污治理与利用
    在省内大城市(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等)郊区开展禽粪尿等防污治理与利用。做到禽舍内NH3含量低于20ppm,排放的污水CODcr含量低于300mg/L。有计划地把家禽场粪污就地消化和利用,与鱼塘、果树、牧草、农作物等配套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1.5   建立集约化养禽场一定要把生态环境工程设施与禽场主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6   培养一批跨世纪的养禽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及学科带头人,为下一阶段禽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广东养禽环境工程的战略措施
    目前至2010年是我国、我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的关键时期,是促进设施禽业发展的极好时机。要使禽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务必立足于国内,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研究开发先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工程与禽产公害防治技术、设施和设备,并形成我省自己的完整技术体系。
    2.1  吸收、应用引进先进技术
    在“七五”、“八五”期间,我省引进美国高床式养鸡舍和意大利环境控制鸡舍等先进技术与设备。同时,在“七五”、“八五”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抓好吸收、应用,并抓紧已有技术的完善、配套与推广应用。注意设施、设备与饲养工艺、饲养管理综合配套。
    2.2  养禽业的设施研究、开发
    养禽业的设施研究与开发,应具备利用采暧通风、降温、自动调节控制、饲喂机具、新材料、禽类个体生态、禽类行为、禽类应激、防湿工艺、新工艺、禽废弃物处理等的设施研究、开发、检测、试验的能力;具备新型饲养工艺与环境工程设施综合试验研究的能力;具备试验、检测、研究、开发、推广的能力,并达到国外领先水平。
     2.3   应在养禽上采用对资源土地、能源利用的评估
    应在养禽业上采用对资源、土地、能源、资金等的开源节流技术措施,以达到增产、节约、创优效果的技术和合理利用资源。
    2.4  我省不同地区的禽舍建筑研究
    我省不同地区(含不同气候区)的禽舍建筑、工艺及其环境工程综合配套技术需进一步研究。
    畜牧生产力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20%-30%取决于环境。目前,我省与全国一样,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三方面的应用科技已达到相当高水平;而环境科技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尚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我省蛋鸡、鸭,特别是蛋鸡,从国外引进了相当多的高产品种,经过专家十多年研究,省内配套的选育品系也已建立,生产潜力一般都达到300枚/只·年的水平。
    通过育种手段再提高3枚-5枚,难度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冷、热应激造成减产30枚-50枚却是常见的事。这是否与禽舍建筑型式、工艺及其环境工程技术设施配套合理与否有关。
    禽舍建筑型式、工艺及其环境工程技术设施配套的合理与否,不仅决定着舍内环境条件好坏,影响家禽的健康与生产性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土建投资的高低以及影响土地、能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至今,我省禽场的规划设计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气候分区及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设施禽场的规划设计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相互搬套,建筑与环境设施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建投资过高(特别养鸡),土地、能源、饲料等资源浪费严重。今后务必按我省的省情,总结经验,走自身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省养禽环境工程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①禽场建筑气候区划与典型禽舍建筑及其环境工程技术设施的研究:包括我省气候区划原则与标准;适应于各气候区家禽舍建筑型式(如研究开放型及半开放型等多功能禽舍建筑与环境工程技术设施);深入研究通风系统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正压与负压,纵向与横向通风,上进与下进,上排与下排,升温与降温,去湿等的环境工程技术设施;研究雏禽保温,低价工艺技术;研究禽舍墙体、屋顶的轻型、低价结构建筑板材。
    ②新型禽饲养工艺与设施环境工艺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着重研究多层叠层笼养等高密度饲养新工艺在经济、技术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禽饲养新工艺的阶段划分、禽周转、工艺流程与禽场规划、布局、建筑结构型式与环境工程设施等综合配套技术问题;研究禽(特别鸭、鹅)与农作物、果树、林业、花卉、鱼塘、蔬菜、牧草等结合的生态系统模式;并深入一步研究生态系统各物质和能源充分利用的比例参数。依据以上的研究可节约物质和能源15%,提高禽生产力8%,节省土地25%,节省基建投资成本25%。
    2.5   禽场粪污处理、利用及公害综合防治工程技术设施研究
    切实做好禽场区、生产区和纳污区环境区划及道路规划;做好禽区供水、排水系统的合理配置。做好粪场设计和纳污设施工程的配套技术设施。禽场区应绿化设计,污染物应自解消纳。加强禽场环境自净机制的研究,以及禽场粪污处理、利用和禽产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该研究应结合工艺及其环境配套技术与设施的研究,以经济、节能、无二次污染的禽场粪污处理净化为目标。开展病禽、死禽和羽毛等禽场废弃物以及孵化厂废弃物处理、净化、利用技术及其环境工程配套设施的研究。同时开展上述处理、净化、加工、利用的经济价值评估及效益分析。加强禽舍恶臭综合防治技术与设施研究;降低禽粪尿N、P含量的日粮配方和饲料添加除臭剂等技术研究;防止环境污染喂饲工艺技术效果及相关机制;禽舍恶臭来源与对禽生产和人体健康影响研究;饲养工艺与管理、通风换气等对禽舍恶臭影响的研究。
    关于禽舍环境因子及环境工程措施对禽的健康、行为与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依据家禽环境生理、行为习性、适应机制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应激等对其生长发育、生产繁殖、培育驯化、致病免疫等生命活动的特异反应机理的研究,可着手:①空气环境中气体成分和通气大小的质和量,光热环境中照度和温度的变化力度对家禽的单因子影响和综合影响的规律性探讨;②禽体不同部位对环境因子反应敏感区和特异反应等的规律性的研究;③建立禽人工气候室,研究主要环境因子对禽生理、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④研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家禽(鸡、鸭、鹅、特禽)不同生育期适宜环境参数指标;⑤研究光控制对家禽的生殖与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利用。
    经以上研究对家禽环境工程调控技术与设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从禽场建筑结构与环境工程在特定气候条件上的优化设计,到一年四季运行中的智能化控制与网络化系统管理,使现代禽生产真正走上科学合理的轨道。
    3.家禽环境控制管理
    3.1  鸡的环境控制管理
    3.1.1  种雏的环境控制管理
    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引起疾病和死亡。肉用雏鸡各周龄对温度的要求为:1周龄33℃-35℃,2周龄29℃-33℃,3周龄26℃-29℃,4周龄24℃-26℃,5周-8周龄24℃-26℃。
    除用温度计监测温度高低外,更重要的是要观察鸡群状态和活动规律。
    我省在早春雏鸡保温时要注意湿度和气候突变,特别夜间,梅雨天气和气温突降时,应特别注意育雏室的温度。换气换气的目的是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鸡呼吸快,代谢旺盛,体温高,鸡群密集,排出的粪便多,造成雏鸡舍内高温高湿,导致微生物繁殖,分解粪便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舍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若不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不断增加,雏鸡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引起呼吸道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密闭式大型育雏舍的换气要求,冬季通风量要求0.03m3-0.06m3/分钟·只;夏季要求0.12m3/分钟·只。一般人员进入雏舍内无闷气感觉以及不刺激鼻眼为适宜。
    光照阳光对雏鸡的健康作用很大,光照会增强雏鸡食欲,有利消化,促进骨的发育。若雏鸡光照时间过长,会促进提早成熟,使初产早,产蛋小,产蛋率低,产蛋持续时间短。若光照过短,将会延长性成熟,也会影响产蛋。种鸡育雏阶段光照时间一般要求是:密闭式鸡舍3日龄前应采取全天24小时光照,4日龄开始每天8小时光照。开放式鸡舍无法控制,采取自然光照。一般情况下以弱光为好。
    密度不同周龄雏鸡的饲养密度要求不同,1周龄50只/m2,2周龄30只/m2,3周龄25只/m2,4周龄20只/m2,5周龄15只/m2,6周龄13只/m2。
    3.1.2  肉用仔鸡育雏的环境控制管理
    温度刚出壳的雏鸡,最初几天室内温度一定要保持在33℃-35℃。在正常情况下,每周可下降1℃-2℃,必须注意温度平稳均匀。
    湿度湿度的大小对于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湿度过大,病菌和寄生虫卵容易繁殖传播。特别是雏鸡10日龄后,排粪逐渐增多,舍内容易潮湿,这时特别要注意鸡舍内的通风,保持舍内干燥。一般舍内应经常保持60%-70%的相对湿度,才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换气肉用雏鸡舍应随时保持空气新鲜,排除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气体。长期缺乏新鲜空气,会造成雏鸡衰弱多病或死亡。舍内换气时,应通过布帘或纱窗,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入鸡舍。一般鸡呼出热二氧化碳气体和氨气较轻,容易从鸡舍屋顶排除,所以鸡舍应开天窗。
    光照肉用仔鸡舍采用24小时的人工光照,光照强度后期为5LX-10LX(勒克斯),一般前期光照强,后期光照弱。其中,1日-7日龄,6时-23时为20LX(4W),23时-6时为15LX(3W),8日-21日龄,6时-23时为15LX(3W),23时-6时为10LX(2W),22日-42日龄,6时-23时为10LX(2W),23时-6时为5LX(1W),43日-60日龄,6时-23时为5LX(1W)。
    3.2  鸭的环境控制管理
    3.2.1雏鸭的环境控制管理舍饲培育鸭的温度1日-3日龄为27℃-30℃,以后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
    3.2.2   填鸭的环境控制管理高温高湿对填鸭极为有害。在炎热的夏季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例如每天洗浴1次-2次;白天少填晚上多填;圈宿等措施。
    3.3  鹅的环境控制管理
    鹅一般采用自温育雏。将雏鹅20只-30只放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上盖有麻袋,既保温又通气。夏季炎热天气可去掉麻袋降温。
    天气温暖晴朗时可全天放牧,中午在牧地补料。若气温过高,可在上午提前放牧,下午6时收回舍内补料。在牧地鹅群不能曝晒或淋雨,圈舍保持干燥,收牧时要把鹅赶到水上运动,洗净身上的污泥,休息喂料后再赶入舍内。舍内保持清洁,食槽、水盆要经常清洗,勤换垫草。随鹅日龄增加要扩大圈栏面积,由小群合并为大群。
    3.4肉鸽的环境控制管理
    刚出壳的雏鸽,身体弱小,眼不能睁,体温调节差,要靠父母鸽孵抱,才能保持体温。因此,雏鸽出壳10天左右,亲鸽仍然像孵蛋一样,每日换班护卫,然后才逐渐离巢。童鸽因由亲鸽哺喂突然转变为独立生活,抗病力和觅食力都差,容易得病,必须精心饲养管理。饲养场地要选择干燥、保温、通风、光线充足的地方。种鸽配对后,要让它们亲近,熟悉自己的巢箱,必要时可在巢箱内关1天-3天。新开产的种鸽,有的孵蛋性较差,经常离巢外出活动,遇此情况,可将亲鸽关在巢箱内,放入食槽和饮水器,四周遮盖起来,减弱箱内光线,让种鸽安静孵蛋。
    4.  禽舍环境控制方法
    4.1  禽舍形式HT
    以鸡为代表说明禽舍的形式。现在禽舍主要有封闭式鸡舍和开放式鸡舍。封闭式舍要求用电和机械来调节鸡舍内的小气候,要求有隔热装置,这种鸡舍一般用在寒冷的地区。在广东粤北一些地区或育雏舍可采用封闭式舍。开放式舍靠自然调节舍内的环境,造价较低,通常在终年气温较高的地区用得多。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世界上有78%的肉鸡舍是开放式的,其余22%为封闭式的。由于封闭式舍的效能较高,所以,目前每年有10%的开放式舍逐渐向封闭式舍过渡。
    4.2  场址选择
    鸡舍场址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地势较高,容易排水;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充足;③远离城市居民点及其他鸡场和矿厂;④气候条件要适宜,不过冷,不过热,湿度低,较干燥,在广东选择鸡舍地址时,还要注意台风的影响;⑤交通方便,地价便宜,接近饲料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4.3  鸡舍通风换气
    鸡舍的宽度与通风有关,尤其是开放式鸡舍自然通风,鸡舍太宽时会引起通风不良。一般生产场鸡舍宽度要求不超过9.8米-11米。
    采用封闭式鸡舍更要注意鸡舍的通风设备,要掌握通风量,抽风机的数量、每分钟换气量和每只鸡每分钟或每小时需要空气量等。其计算方法常用的有几种:①根据二氧化碳来计算通风量;②根据禽舍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来计算通风换气量;③根据禽舍内的热量来计算通风换气量。
    4.4  禽舍通风的方式
    禽舍通风的方式一般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由于自然通风的风量、风速和气流分布都难以控制,所以不需要通风设备,也不会消耗能源。机械通风一般是用于无窗式的禽舍,其优缺点刚好与自然通风相反。
    4.4.1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可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混合式通风等三种。
    ①正压通风:一般是采用离心式风机送风,通过管道将舍外的空气压入舍内,造成舍内气压高于舍外,舍内空气则由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的优点是:可以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降温、净化和消毒等处理;缺点是:不易消除通风死角,设备的投资费用较大。
    ②负压通风:一般是用轴流式风机(送风方向与叶片轴平行),将舍内空气排出舍外,造成舍内气压低于舍外5.7毫米汞柱,舍外空气由进气口流入舍内。
    ③混合式通风:这种通风的进气和排气均使用气机,通风效果更好。
  究竟采用哪一种通风方式为最好呢?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禽舍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才采用机械通风。
    4.4.2   自然通风禽舍的自然通风是指不需要机械设备,而借自然界的风压或热压,产生空气流动,通过禽舍外围结构的空隙所形成的空气交换。自然通风又分为无管道自然通风系统和有管道自然通风系统两种形式。前一种是指不需专用的通风管道,经开着的门窗而进行的通风换气,适用于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的温暖季节。而在广东粤北寒冷季节的封闭舍中,由于门窗紧闭,所以需要靠专用的通风管道来进行换气。
    4.5  禽舍的采光
    光照是禽舍的环境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影响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力,而且还可以影响管理人员的生产活动。禽舍的光照强度,应根据品种、年龄、生产方向(肥育、种用等)以及生产过程等来确定。
    光照可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等二种。以太阳为光源,通过禽舍的透光构件(门窗或其它洞口)而达到采光的目的者,称之为自然光照。以人工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等)来进行禽舍的采光,称之为人工光照。
    4.5.1   自然采光就是让太阳的直射或散射光通过禽舍的开露部分或窗户而进入舍内以达到照明目的的一种采光方法。窗口面积大小决定畜舍采光量的多少,同时也决定其通风量的大小。在寒冷地区应以满足采光要求来进行窗口面积的设计,在夏季,如这种设计不能满足其通风要求时,可加设地窗、风管或天窗;其它地区则应按采光、通风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的较大值来进行设计。|
    4.5.2  人工照明一般是以电灯作为光源。
    畜舍的人工照明,通常是除了在早、晚延长照明时间外,还可根据自然照度系数来确定补充光强度以满足畜禽的生物学要求。按有关的照明标准规定,当禽舍内实际自然照度系数小于0.5时,家禽的人工照明要求如附表5。
    照明的安装应注意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①灯的高度:灯的高度要求标准是,禽舍内在获得10勒克斯照度时,白炽灯泡的适宜高度详见表4。
    ②灯的分布:为了使畜舍的照度比较均匀,应适当降低每个灯的瓦数,而增加舍内的总装灯数。灯泡以40瓦-60瓦的为宜,不可过大。灯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应为灯泡高度的1.5倍。合内如果装设两排以上的灯泡,应交错排列;靠墙的灯泡,同墙的距离应为灯泡间距的一半。灯泡位置应相对稳定,不可使用软线吊挂,以防被风吹动而使禽畜受惊。
    ③灯罩:灯罩能使灯光较为集中,并可使光照强度增加50%。一般应采用平型或伞型的灯罩。
    ④鸡舍人工控制光照制度:在无窗的鸡舍内,人工控制光照完全依靠人工光源;在其它鸡舍里,一般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在早晨和傍晚(或仅在傍晚)根据需要而给予一定的人工光照。
    4.6  禽的饲养密度
    禽的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禽舍的环境卫生,由于密度大,禽散发的热量多,从而使舍内气温升高,所以为了防寒和防暑,在有必要和有可能的条件下,冬季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而夏季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与此同时,饲养密度也会影响舍内的湿度和舍内的灰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的数量,并会影响禽的活动、采食和睡眠等行为。各种禽类所需禽舍面积见附表6
        附表1鸡的通风量参数(m3/分钟·只)。
季节 成年鸡 大雏鸡 中雏鸡
0.18 0.14 0.07
0.27 0.22 0.11
0.18 0.14 0.07
0.08 0.06 0.03
附表2 禽舍小气候参数推荐值
温度(℃) 相对湿度(%) 换气量(m3/小时·只) 气流速度(米/秒) 有害气体浓度
冬秋 过渡季 夏季 CO2(%) NH3(ppm) H2S(ppm)
雏鸡舍1日-30日龄 24-22 60-70 1日-10日龄1.8;
11日-30日龄1.1-1.2
11日-30
日龄
1.1-1.2
1日-10日龄1.3-1.7;
11日-30日龄

9-9.2
0.2-0.3 0.18-0.2 13  
31日-60日龄 20-18 60-70 1.2   6.4-7.9   0.3    
蛋鸡舍 16 60-70 1.3-1.8   4.7-5.0 0.3 0.18-0.2 2.6-1.3  

附表3  禽舍自然采光系数标准
禽舍名称 采光系数
1.地面平养或笼养蛋鸡舍 1∶10-12
2.父母代种鸡舍 1∶10
3.育成鸡舍 1∶8-10
4.地面平养或笼养肉鸡舍 1∶15
5.父母代火鸡、鸭舍 1∶10-12
6.育成火鸡、鸭、鹅舍 1∶10
7.地面平养或笼养肉用火鸡、鸭鹅舍 1∶15
8.孵化间 1∶6
附表4  为获得10勒克斯照度,白炽灯泡的适宜高度(m)
光源(W)
15
25 40 60 75 100
灯高度(m)
灯罩
有灯罩 1.1 1.4 2.0 3.1 3.2 4.1
无灯罩 0.7 0.9 1.4 2.1 2.3 2.9
附表5  各种家禽人工照度要求
禽类别 年龄 灯泡(W) 照度(勒克斯) 最大照度系数(%)
适宜 最大 最小 适宜 最大 最小
雏鸡 1-7日龄 40 20 - - 100 - -
后备小母鸡 1-20日龄 40 5.0 5.0 2.0 25 25 10
蛋鸡与种 20周以上 40 7.5 20 7.5 17.5 100 37.5
肉鸡 1-9周龄 40 2.5 5.0 1.5 12.5 25 7.5
阉鸡 8-16周龄 40 2.5 5.0 1.5 12.5 25 7.5
小火鸡 1-7日龄 100 30-50 50 30 60-100 100 60
生长期火鸡 1-30周龄 40 2.0 2.5 1.5 10 12.5 7.5
种火鸡 30-36周 60 30 30 10 100 100 33
所有 40 10-20 20 10 50-100 100 50
附表6   禽舍及设备参数
禽舍及设备 蛋鸡
轻型种 重型种
地面面积(平方米/只):
地面平养
笼养
饲槽(毫米/只)
饮水器(毫米/只)
产蛋箱

0.12-0.23
0.02-0.07
75
19
每4-5只鸡1个

0.14-0.28
0.03-0.09
100
25
每4-5只鸡1个
 
肉仔鸡及后备母鸡
0-4周龄 4-10周龄 10-20周龄
地面面积(平方米/只):
开放舍
环境控制舍
饲槽(毫米/只)
饮水槽(毫米/只)

0.05
0.05
25
5

0.08
0.07
50
10

0.19
0.12
100
25
  火鸡
  种火鸡 生长火鸡
地面面积(平方米/只):
开放舍
环境控制舍
栖架(毫米/只)
产蛋箱
饲槽(毫米/只)
饮水器

0.7-0.9
0.5-0.7
300-375
20-25只0.6-1.5米
100
每100只1个

0.6
0.4
300-375
-
100
每100只1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