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专家系统>>>近年鸡病流行趋势>>>珍禽疾病的发生及其特点和防治

珍禽疾病的发生及其特点和防治

  近年来,广东省的鸽、鹧鸪、野水鸭、山鸡、珍珠鸡、鹌鹑、贵妃鸡、孔雀、鸵鸟等珍禽养殖业发展很快。随着珍禽业的发展,其疫病问题也越来越多。不少珍禽疾病或因病因不清或误诊,或某些疾病虽已确认但其发病情况也与资料介绍的情况有不少差异, 若仅套用家禽的防治方法,其效果往往不佳,以致珍禽疫病频频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临诊防治,结合有关资料报道, 谈谈我省珍禽疾病的发生及其特点和防治。
    1. 珍禽疾病发生及其特点
    1.1 发病病种增多,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
    近年来珍禽疾病频频发生,尤其是鸽的疾病更为多见。在各类珍禽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是危害珍禽最严重的疾病,其中尤以病毒性传染病为甚。近年来我省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有鸽、山鸡、珍珠鸡、竹丝鸡、鹌鹑、 鹧鸪等的新城疫,山鸡、竹丝鸡等的传染性囊病和马立克氏病, 以及鸽痘、雏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鸽新城疫。
    细菌性、霉形体性和真菌性传染性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 沙门氏杆菌病、禽霍乱、鸽绿脓杆菌病、鹧鸪副鸡嗜血杆菌病、 鸭疫里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念珠菌病和衣原体病等,其中沙门氏杆菌病发生率最高,可引起鹌鹑、鹧鸪、野鸭、鸽子严重发病, 并常因用药无效而导致大批死亡。鸭疫里氏杆菌病在鸭群也很常见,且多并发大肠杆菌病。
    寄生虫病主要是各种球虫引起的球虫病、 鸽毛滴虫病和蛔虫病等。鸽毛滴虫病常常同时并发念珠菌感染,造成雏鸽大批死亡。体外寄生虫尤以鸽虱最为常见,但较少报道。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如维生素、钙、磷等缺乏病;霉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和霉变饲料中毒、消毒剂使用不当中毒。此外,外伤、啄癖和肿瘤等杂症亦有发生。
    1.2 病情复杂性增加,非典型病例增多
    近年来珍禽养殖业发展快,建场多,规模大小不同,设计规格多种多样,禽场建筑和隔离条件不一。在饲养方式上, 有单一禽种珍禽场,也有多种珍禽同养于一个场,还有珍禽、家禽同场、禽畜同场或珍禽养在人的住房内,而不同日龄同养一舍更为常见。由于上述原因,以往常见的零星发病情况已明显减少,群发性或呈地方流行的情况多见;少见单纯而典型的病例,而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一个场内甚至某一禽群内往往同时发生二种或三种以上的疫病, 如鸽新城疫(又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并发沙门氏杆菌病、鸽毛滴虫病并发念珠菌病、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大肠杆菌感染等。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如鸽新城疫从以前较少发生到目前多见,发病率达50%- 100%, 死亡率为20%-60%,高者可达80%以上。山鸡新城疫有全群死亡的报道。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在其发生和流行中也出现了一新特点,以往此菌主要侵害雏鸡,但近年来在鹌鹑和珍珠鸡中亦有发生。
    1.3 以往一些认为条件性疾病已逐渐变为危害性颇大的主要疾病,其中最典型的
是大肠杆菌病
    自80年代初期以来,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家禽疾病,开始在全国各地禽
场发生和流行,而在近几年来则已上升为不可忽视的危害养禽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禽的种类多,除鸡、鸭和鹅外,珍禽、观赏鸟和其它鸟类都有发生; 不但幼雏和中雏常见发病,而且日龄较大的禽鸟亦能感染;临诊病型多且复杂,病型达12种之多,其中以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最为常见,危害性最大。如某鸽场暴发鸽大肠杆菌病,虽经药物防治,但不同日龄鸽的死亡率仍达27.5%-30.4%。另外,该病常并发新城疫、沙门氏杆菌或鸭疫里氏杆菌等感染。
    1.4 应激对珍禽疾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产蛋过多、消毒剂使用过频、饲料或饮水不足等往往诱发鹌鹑、鹧鸪和鸽的新城疫。 新建禽场引进种禽, 由于长途运输、缺水、受冷、 闷热等也常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增城、广州市郊二个鸽场均在引进种禽2天-3 天后爆发了鸽新城疫和沙门氏杆菌病,博罗某珍禽场雏水鸭进场后第二天就爆发病毒性肝炎。此外,不同季节对疾病的发生也有影响, 如鸽痘多发于春夏季节,而新城疫、沙门氏杆菌病和鸭疫里氏杆菌病等则多见于冬春两季。
    1.5 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由于珍禽场品种繁多,饲养方式各异, 配合饲养的“全价”程度不一,质量不稳定,因而以种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钙、磷、锰、硒等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缺乏病及代谢性疾病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引起严重的损失。如某山鸡场由于日粮中粗蛋白和总磷严重缺乏,分别只有7.75%和0.29%,因而导致严重的啄肛癖。因食入霉变饲料以致霉菌毒素中毒,带禽消毒时药物浓度过大或方法不当以至中毒者亦时有出现。
  2. 珍禽疾病的防治要点
    珍禽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家禽大致相同,但由于禽种不同, 故在防治中更要注意如下几点:
    2.1 尽早发现和确诊是防治珍禽疾病的重要前提
    由于珍禽种类多,来源地域广,疾病的发生规律、 症状及病变等差异较大,易于造成误诊,从而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尽量发现和确诊十分重要。珍禽疾病的诊断,必须在详细调查病史、了解以往诊治情况和效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看、听、摸、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尽早获得正确诊断。如鸽新城疫的临诊症状和病变往往与资料介绍不同,临诊上常须深入了解病史尤其是禽群免疫程序、发病情况、用药效果等情况,结合解剖一定病禽数后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初诊,而确诊则还须根据实验室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2.2 不同珍禽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防治措施
    如珍珠鸡、山鸡、竹丝鸡、鹧鸪新城疫可用鸡新城疫Ⅱ系、 Ⅳ系甚至Ⅰ系疫苗免疫,均能获得较好或一定的免疫效果, 而鸽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的预防效果则欠佳,HI抗体水平和免疫保护率均低。目前公认用鸽Ⅰ型副粘病毒(PMV-Ⅰ)灭活疫苗最为有效,方法是每只鸽皮下接种0.5毫升,3周-4周后用相同剂量再免疫接种一次, 以后每隔4月-6个月接种一次。发病鸽群可用抗PMV-Ⅰ高免蛋黄液, 每只皮下或肌注0.5毫升-1毫升,注射后第二天死亡可明显下降。在无抗PMV-Ⅰ高免蛋黄抗体或用上述PMV- Ⅰ灭活疫苗无效时可直接取病鸽的病原分离物制成同源灭活疫苗注射,其效果往往很好。对于一些细菌病的药物治疗,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对鸽、鹧鸪、鹌鹑沙门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1)在有条件情况下可做药物敏感试验,选出一种或多种药敏试验良好的药物进行药物治疗;(2)虽然有些菌株对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和呋喃唑酮很敏感,但现场使用往往效果不佳,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合并使用或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上述药物,也可以用上述药物和其他高效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等结合使用;(3)必须进行较长疗程的治疗,并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重复进行用药。
  2.3 注重综合性卫生防治
 2.3.1 合理建场:在建立各类珍禽场时, 应首先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根据各种不同珍禽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来确定场址选择、设计与设备的购置,注意隔离其它禽畜。
    2.3.2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增加机体抗病力。
    2.3.3 禽场坚持消毒制度; 禽群要根据实际情况按期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定期进行驱虫;在有条件的禽场应定期进行沙门氏杆菌病、霉形体病等的检疫净化工作。   2.3.4 发病禽场要严格进行封锁、隔离和消毒,尽快控制疫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