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专家系统>>>近年鸡病流行趋势>>>近年鸡病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近年鸡病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根据1993年-1994年间收治鸡病的部分临诊记录, 以及1993年-1994年间多篇鸡病防治资料的记载,近年来鸡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概述如下。
    1. 鸡病的发生概况及其特点
    1.1 鸡病病种繁多,传染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仍是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其中尤其以病毒性传染病为甚
    1993年-1994年间收治377群病鸡,计65.95万羽。据临诊观察、剖检病变、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部分实验室检验可分为传染病、 中毒、营养缺乏症、代谢病、肿瘤和其他疾病共37种,其中传染性疾病17种(内含病毒性传染病6种,细菌性传染病11种)共318群,占94.4%; 寄生虫病4种,计43群,占12.8%,药物中毒、饲料霉变、营养缺乏症及代谢病9种,计19群,占5.6%;肿瘤、雏鸡卵黄囊吸收不良及其它疾病7种,计11群,占3.3%。可见收治鸡群中发生最多的是传染病。
    1.2 病情复杂,并发病、继发病和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常见
    疾病的发生常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以往零星发病和单纯病例已较少见。 一群鸡甚至是一个病例往往可以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疾病同时存在,占病例的65.1%。 其中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合并症最多,常常同时并发鸡新城疫,有时也合并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其次是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 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白痢等。
    1.3 鸡呼吸道病常见,病种既多且危害严重
    鸡群呼吸道病主要有鸡霉形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和喉型鸡痘。另外,鸡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也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这些疾病临诊上呼吸道症状比较相似。
  1.4 已熟知的典型疫病呈非典型性发生
    如鸡新城疫、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病等,尤其是鸡新城疫, 其表现为发病禽种增多,除鸡外,还发现有山鸡、珍珠鸡、鹧鸪、鹌鹑、 鸽子和其它鸟类,其中鸽新城疫较为多见,且有增多趋势。 此病多见于免疫鸡群,20日-30日龄鸡常常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有时合并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呈地方性流行;育成鸡或成鸡也有发生,呈散发性发病,常常并发大肠杆菌病或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不明显, 通常仅见于呼吸道症状及拉稀,缺乏典型的剖检病变。
    1.5 以往一些不曾被重视的疾病,近年来已逐渐增多起来,发病普遍,损失严重    如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和葡萄球菌病过去被认为是条件性疾病,目前已上升为危害性颇大的主要禽病。尤其是大肠杆菌病,其死亡率一般为3%-15%,高者可达50%以上, 潮湿、肮脏的环境和闷热的气候常常可诱发本病的爆发和增加病鸡的死亡。
  传染性喉气管炎多见于大龄育成鸡和蛋鸡, 近来发病增多, 20日-30日龄的中小鸡也常常发生此病,且常并发鸡新城疫。 由于鸡新城疫和本病都有呼吸困难、拉绿色稀粪、气管充血出血等症状和病变,故在诊断中易于混淆,要注意加以鉴别。
    1.6 营养代谢性与中毒性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危害也较明显
    由于饲料全价程度不一、质量不稳,因而以各种维生素、钙、磷、锰、硒等为主的营养缺乏病及代谢性病时有发生。 如快大肉鸡后期的腹水症和猝死症,尤其是腹水症较为多见, 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饲料中营养水平低、缺乏维生素、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或饲料饮水中钠含量过高等,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郁血所致。   药物中毒,如喹乙醇、痢特灵等因使用不当也偶有发生; 饲养密度过高引起空气中氨气及CO2含量相对增高, 常常诱发快大肉鸡的呼吸道病。
    2. 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制订科学免疫程序,执行正确的免疫方法
    免疫程序要立足于本场的生产实际而制订。应把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马立克氏病列为主要防疫对象,其它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 禽出败和鸡痘等的免疫接种与否,可视各地(场)情况而定。   制订免疫程序前要监测雏鸡的母鸡源抗体水平,疫苗接种后还要定期监测,以了解免疫效果。如对新城疫的监测工作, 最好在每次免疫后10天-14天进行。成鸡、种鸡和蛋鸡每月进行一次HI监测, 以检测鸡群的ND抗体滴度,在抗体水平低时应及时补免。一般认为, 抗体效价在16以上有保护力,具体根据疫情和鸡群而定,如鸡群出现疑似ND 症状,监测效价悬殊,应立即对鸡群进行倍量的“紧急接种”。
   此外,鸡场疫苗运输、保存和使用应由有关人员专人负责,以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2.2 合理使用药物
    1日-5日龄雏鸡,可用四环素、 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或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等大环内脂类药物,以预防鸡白痢、雏鸡脐炎及霉形体感染,连用3天-5天。 接种反应较大的疫苗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也应适当加抗菌药物以防应激,如有呼吸道症状时,可同时使用鸡喉净等中药制剂,效果更好。
    据广东地区禽场主要病原菌的药物试验,喹乙醇、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是防治大肠杆菌病较为理想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痢特灵仍有选用价值,痢特灵和四环素也有效, 以上试验结果可供现场用药参考。
    2.3 加强种鸡的饲养和防疫,注意饲料的配制和保管
    要提高鸡苗质量就必须加强种鸡饲养和防疫工作,严格孵化厂的卫生消毒及操作程序,同时要抓好本地种鸡建设, 避免养鸡生产的大起大落和避免从疫区引进鸡苗。好的饲料是质量可靠的全价配合饲料,它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相互比例关系适当,能满足鸡生长发育或产蛋的需要,并可减少和避免营养病的发生。
    2.4 坚持综合的防病措施,并抓到实处
    现将一些较为重要但又易于忽视的措施强调如下:
    ①改地面平养为网上饲养,这可减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也有利于实施对鸡体喷雾消毒,净化环境。
    ②坚持鸡体喷雾消毒,每天或隔天可以选用0.2%-0.3%新洁尔灭、0.05%-0.1%百毒杀或0.1%-0.3%过氧乙酸等药物对鸡体进行喷雾消毒。喷雾间隔时间可视疫情和气候而适当增减。
   ③搞好夏季防暑降温,如铁皮屋顶鸡舍喷涂白色的反射漆, 减少屋辐射热;鸡舍两旁空地上架设塑料遮光网, 网顶上安装大型吊扇吹风;饮水或饲料中添加0.05%-0.1%维生素C, 以防中暑死亡和诱发传染病。
    ④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便于鸡群在出售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切断传染病的循环。
  2.5 提高管理人员、兽医及饲养员的素质
    由于现代化养禽业发展速度较快,饲养的禽种多样化, 禽场布局不一,因此为适应养鸡生产的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上述人员的素质,使禽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化,鸡群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以保持养鸡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