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经验技巧
已有 315 次阅读2011-8-26 23:02
非典型新城疫(ND)多发生于抗体水平偏低或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的鸡群。病情成渐进性经过,初期散发死亡,但是若不能正确诊断和采取合理地防治方法,亦可引起群体性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病鸡因为不显示新城疫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所以称为非典型新城疫。按常规检查不易确诊,在临床上往往因为误诊而耽搁了最佳救治时机,造成损失加剧。 笔者在多年的鸡病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诊断非典型新城疫的实用经验和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整理如下:非典型新城疫的特征性病变: 麻痹肠段 在肠管的不定部位,一处或多处,局限性或弥漫性肠粘膜脱落,肠壁菲薄,呈杏黄色或橘红色。因为病变肠段丧失蠕动功能,故称为麻痹肠段或黄染肠段。 泡状肠段 在十二指肠至回肠的不定部位,局部肠管发生泡状隆起,数量不等,间隔发生或呈串珠状。泡状肠段肠粘膜严重脱落,有的几近透明,呈黄色。泡内充满气体或液状物,主要因为局部肠段丧失蠕动功能,肠内容物排泄障碍所致。 在剖检过程中,发现以上病变的,即可确诊为非典型新城疫。但是由于非典型新城疫病变的复杂性,并不一定所有的非典型新城疫都出现以上病理变化。
非典型新城疫的其他参考性病变:
许多资料上经常提到的,如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状,喉头针尖状出血,气囊炎,直肠粘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胸腺出血等等,可以进行综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