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好肉鸡
已有 189 次阅读2013-8-6 08:35
[align=center][b][size=3][font=宋体]怎样养好肉鸡[/font][/size][/b][/align]
[font=宋体][size=2]-----[/size][size=2]改革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关键[/size][/font]
[size=2][font=宋体]广大的兽医工作者和养殖业主们,大家辛苦了!社会养殖在中国发展了30年,我们取得了太多的进步和成绩,特别是在肉鸡养殖上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业内精英,同时也使太多的人在肉鸡养殖脱贫致富,美味价廉的鸡肉也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我们作为从事肉鸡养殖行业者而感到自豪。[/font][/size]
[size=2][font=宋体]然而随着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也随之增多,养殖量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疾病也随之增加,老病新变化,新病复杂化,年年讲病,年年病在加重,让我们感到鸡是越来越难养殖,虽然养殖硬件有了,技术力量也不错,但是还是没有摆脱亏损的梦魇,真叫人痛心疾首,亏了养殖业主,也亏了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呢?主要是我们养的鸡发病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看病、治病,到处去高新聘请专家教授。高价订购特效药。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然而事与愿违,结果还是事倍功半,还是没治好病。我们大家往往是跟着疾病再跑,太累了!太辛苦了!现在的鸡病从症状上很容易确诊,但诱发原因却很复杂,治疗基本上没什么效果,为什么呢?原因是发病的鸡根本不配合治疗,我们精心养出的鸡根本没有抵抗力,再多的药物也无济于事,最后导致鸡病死了、或被药物毒死了。由于我们多年养成了太多的不良习惯,造成了鸡病频发的原因,往往养鸡年头越多者,所谓老资本,越是养不好鸡,规模越大者造成亏损越大,原因是多年造成的不良养殖习惯造成鸡的免疫力下降,鸡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而发病。单纯一个人的不良习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广大养殖社会形成不良传统,太可怕了。[/font][/size]
[size=2][font=宋体]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一个健康的鸡雏往往被我们精心养出了很多疾病。原因是我们的广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业主对鸡过于呵护了,太溺爱了,雏鸡进家之后就把鸡舍封闭的严严实实,很怕风吹着了,凉着了。造成鸡的弱不经风,没有一点抵抗力,紧随着在提高鸡的免疫力上,不了解情况的 “专家”“教授”费尽了心计,从中药到生物制品,伤透了脑筋,例如:黄芪多糖,各种植物多糖,多肽,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等,用在了鸡的身上,只能是增加了养殖成本,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现在这些专家教授也只好偃旗息鼓,不再出来骗人了,因为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女娲创造了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类,都要遵循一个法则,优胜略汰,适者生存。现金养殖环境之恶略,我们无法改变怎么办?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要想办法适应环境。从第一天鸡雏进家开始,就要使鸡适应温度的变化,外界自然风的变化刺激鸡的免疫系统发育。让鸡尽早的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提高鸡自身免疫力,不然就会把鸡养成温室的小花一样,回想我们大家第一次养鸡时,没有受任何经验把鸡舍温度看的忽高忽低,通风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结果呢?把鸡养的很好,等“会”养鸡了,越养胆子越小,很怕鸡风吹感冒了,冷了,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季节不同了,病也不同了,到最后用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百病缠身,就是神仙华佗在世,恐怕也是回天无力了。说明鸡只自身没有免疫力,神仙也治不好的。等把病鸡扔到外面放几天,可有神奇般的活了下来,真叫人汗颜呀!这就是适者生存,也反映出我们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鸡看管的太死了,把鸡给看死了。[/font][/size]
[size=2][font=宋体]其次是光照的管理,合理的光照能增加效益,这在蛋鸡养殖中被人重视,然而在商品肉鸡的养殖过程中常常被人忽视了,鸡一进鸡舍就是24小时光照,白天太阳光,晚上灯光照明,就为了让鸡多吃料,早出栏,这又违背了鸡自身的生活习性,鸡也是需要休息的,长期如此,鸡易表现出易惊厥,常常容易炸群,没有抗应激能力,鸡在网上跑来跑去,像开运动会一样,原因是长期的光照使鸡体内的一种褪黑素分泌减少了,然而褪黑素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作用,这种激素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分泌出来,所以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光照程序非常关键。(通过多年观察,凡是窗户越多的鸡舍,养殖效果越差)第一天,养殖户应选择20平米左右用20瓦的节能灯,给鸡一个充足的光照,让鸡尽快尽早的吃饱喝足,减少饥饿对胃肠道的应激,也减少了肌胃、腺胃炎的发生,从第2天晚上增加一个小时的黑暗时间,温度控制在31-33度之间,白天鸡只活动时也适当降低温度,短时间内降到28度,也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为了保证鸡舍内24小时空气的流通,保证舍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鸡只有足够的需氧量,应从第二天开始适当的通风,目的为换气,计算方法可以用舍内体积除以风机排风量得出换气时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也是诱发鸡腺胃炎的诱因,从8-28日龄晚上关灯2-6时,可以采用自然黑暗法,让鸡适应黑暗,灯泡改为11-13瓦的节能灯,29日龄后采用23小时光照,促进采食,直到出栏。[/font][/size]
[size=2][font=宋体]再有就是应激,应激是一把双刃剑,应激反应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稳定的状态,增加机体的适应能力,同时应激也是万病之源。对于肉鸡来说应激原包括:恐惧、噪音、预防注射、环境温度过冷过热、饲养密度过大、中毒感染等。鸡受到应激时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如在血浆中含量持续过高,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1、会使外周小血管持续收缩,多器官组织系统循环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细胞的坏死脱落,如鸡的肌腺胃炎,就是由于受到强烈应激引起的剧痛等,2、应激会造成机体代谢率升高,体内糖、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会明显消耗,储存减少造成机体消瘦、贫血、免疫力下降,导致鸡出栏料肉比增高,疾病也随之而来。3、应激时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分泌代谢增强,会引起酸中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胃粘膜遭到破坏,导致鸡的拉稀,肠道内毒素也流入血液,引起毒血症。造成胃肠运动的紊乱,使胆汁逆流入胃。刺激胃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胃腺分泌增加,加重肌腺胃炎,最后导致鸡过料或拉绿色粪便。[/font][/size]
[size=2][font=宋体]综上所述,若想把鸡养好,就需要我们合理的适应应激、防止有害应激的发生。首先育雏阶段,1日龄开始,就要给鸡适当应激,让鸡适应环境的变化,温差的变化,外界风的刺激,噪音的影响,密度一定要适中(夏天7-9/平米,通天9-11只/平米),空气必须流通(切记是通风,而不是放风,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是否空气在流动),只要是健康的鸡雏,都能适应此种应激,5日龄内要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给它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适应什么样的环境,通过育雏阶段的锻炼为后期育成阶段做好的准备。其次是预防有害的应激,特别是在免疫期间和后期育成阶段,尽量减少有害应激的发生,如:高温、低温、惊吓、强光、噪音、密度过大等等。给鸡群一个适应的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就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增加了养殖收益,也使鸡肉成为安全放心的食品。[/font][/size]
[size=2][font=宋体]让我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font][/size]
[size=2][font=宋体]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font][/size]
[size=2][font=宋体]这是我本人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font][/size]
[size=2][font=宋体]不足之处请提你的宝贵意见![/font][/size][size=2][font=宋体]电话:13598065499[/font][/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