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和有效的防治方案
已有 320 次阅读2012-9-14 09:43
|个人分类:公司新闻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内的雏鸡,15-45日龄内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体重和产蛋均受影响。该病通常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3℃的春夏季多发。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消化道。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两种 盲肠球虫病呈急性血痢,而小肠球虫病表现为血性水痢,无全血痢症状,并且通常伴随肠毒综合症发生。这两种病混合感染的不多见。
盲肠球虫:病雏精神萎靡,喜欢拥挤,羽毛松乱,头颈卷缩,闭眼呆立,病雏下痢,排出混有血液甚至全血的稀粪。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嗉囊充满液体。后期食欲废绝,两翅下垂,运动失调,倒地痉挛死亡。多数病鸡于发病后6-10天内死亡,雏鸡的死亡率达50%以上,严重时可达100%。
3月龄以上的中雏及成年鸡感染后多为慢性型。病鸡表现食欲不振,间歇性下痢,有时粪便中混有血液。逐渐消瘦,贫血,中雏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率下降,病程长达1-2月。剖检:急性,盲肠肿大,比正常大几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坚实。盲肠内粪便干硬,混有血液及干酪样物。盲肠壁肥厚,粘膜弥漫性出血。慢性,小肠壁肥厚,粘膜上有白色粟粒大结节,有时可见出血斑。小肠球虫:地面散养多发,病鸡逐渐消瘦,可视粘膜苍白,以血痢、消瘦、贫血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有零星死亡,主要呈慢性经过。严重死亡鸡只剖检主要肠壁增厚有针点状出血,肠道混有血样凝块。
防治:由于球虫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并经口感染,因而搞好环境及禽舍卫生和消毒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大约经过1-3天发育成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因此,每天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处理,有利于控制其感染和传播。治疗球虫病的药物较多,常用的有青霉素,还有呋喃唑酮、氯苯胍、磺胺喹、恶林等多种,一般用磺胺药的比较多。
盲肠球虫:球益美|加肠克清加VK3
小肠球虫:球虫清加肠克清加V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