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脱肛原因及预防措施
已有 477 次阅读2011-9-10 16:07
脱肛是泄殖腔收缩无力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外而不能恢复原来正常状态,一般多发生于初产鸡及高产鸡。蛋鸡脱肛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会引起脱出部分发生炎症、水肿和溃疡,还可被其他鸡只啄食,最终导致死亡,死亡率达4-8%,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要了解蛋鸡脱肛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一、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和强度会影响鸡的性成熟、体成熟以及产蛋。育成后期光照时间达到产蛋期长度,鸡只性成熟早于体成熟,体型相对偏小的情况下开产,泄殖腔收缩难度大,引起脱肛;鸡群开产后再进行光照刺激,性成熟晚于体成熟,开产较晚,腹部脂肪沉积较多,开产蛋重大,易引起难产造成脱肛;产蛋期间,光照过强或光照时间过长,鸡促性腺激素分泌亢进,输卵管内油脂分泌不足造成脱肛,并且强烈的光刺激还会缩短鸡蛋从泄殖腔经过的时间,造成过快的努责,增加脱肛的几率。
预防光照原因引起的脱肛,要结合光照程序及鸡群体重的变化适时调整光照。一般7-18周龄光照时间控制在9-10小时之间,强度为5LUX;17-19周龄后,鸡群平均体重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后逐渐增加光照,一般每周增加1次,每次0.5-1小时,直至每日光照时间稳定在15—16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10-20LUX。
二、饲料管理
母鸡开产后,如饲喂高蛋白饲料,产蛋量增加迅速、蛋重加大或出现较多的双黄蛋,脱肛的发生率相应增加;产蛋高峰期,日粮中钙质含量较高,如光照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鸡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使日粮中的钙不能充分吸收利用沉积到肠道,剌激肠粘膜发炎,排粪时强力努责造成脱肛。
预防饲料原因引起的脱肛,要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和均衡,蛋白、氨基酸、粗纤维、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搭配能满足鸡群不同时期的生长及生产需求;同时保证适量的饲料供给。
三、体重管理
鸡只过肥,其肛门括约肌的脂肪含量过多,弹性降低,产蛋时肛门外翻且难以复位而脱肛;部分鸡只因腹部脂肪过多造成较大的腹压,挤压输卵管使之弹性受限,从而引起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鸡体瘦小,体成熟较差,也容易引起脱肛。
预防体重因素引起的脱肛,要坚持每周称重,根据体重偏离标准体重的大小,及时进行分群。对体重轻的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增加喂料及匀料的次数,刺激鸡群采食;体重超标较多时,可进行限饲,一般减少日耗料的10%。
四、疾病管理
某些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各种化脓球菌等会引起卵巢、输卵管和泄殖腔的炎症。发生炎症时,其炎性分泌物会对局部造成刺激,病鸡为排出刺激物便不断地努责而诱发脱肛;此外由于炎症会使患病部位的机能发生障碍,产蛋时加重脱肛;发生腹泻时,输卵管黏膜不能有效地分泌润滑液,润滑作用降低,生殖道干涩,鸡产蛋时强力努责造成脱肛。
产蛋期要及时预防和诊治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泄殖腔炎,切实做好沙门氏菌病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关注蛋鸡粪便的变化,发现拉稀的鸡只应及时查找病因并治疗;防止腹泻的发生,腹泻发生后要及时进行治疗。
五、日常管理
各种应激也是蛋鸡脱肛的诱因,如蛋鸡饲养密度大,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会使鸡群产生应激;环境改变、噪音大或突然的响声、惊吓也会使鸡群产生应激;操作不当也容易诱发脱肛。
日常管理时要保持鸡群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通风、舍内的温湿度及环境卫生的管理,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环境;免疫、喂料、清粪、捡蛋、维修等工作要保证符合操作流程,减少鸡群的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