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14楼(布谷鸟) 的帖子
这是我听课听的,分两层确实不是破乳,破乳的我见过了,是分三层的,而且分层位置不一样的。希望高手来给解答下,谢谢 分层就是“破相”了,不要再用了。回 17楼(suker14) 的帖子
英特威的油苗都这样,一晃就匀了。放到冰箱就分层 张桂芝离线级别: 专家组
隐藏用户信息UID: 90111
精华: 2
发帖: 130
金钱: 3050 枚鸡蛋
贡献值: 209 点
N值: 688.5
来自:
在线时间: 250(时)
注册时间: 2010-03-19
最后登录: 2010-10-210 发表于: 05-07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小 中 大0来源于 原创 分类疫苗黏度、吸收速度与抗体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问心无愧 设置为精华(2010-07-10)疫苗的粘度越高,病毒含量越高;疫苗吸收越慢,抗体持续时间越长?这是在实践中经常有人问到的问题,我也听过有关“专家”如此给人解释。想来想去,不是因为他们是“砖家”,就是带着恶意。
在此稍加解释。疫苗的黏度理论上与病毒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在用户的手中是感觉不出来的。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东西,如果是纯的病毒悬液,即使病毒的浓度相差成千上万倍,我们看起来仍然是两瓶透明的一模一样的水。别太相信自己的眼睛,疫苗的黏度高,无非是几个原因:其一,佐剂质量差:不同的白油含有的稠环芳烃量、杂质含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黏度低的稠环芳烃和其它杂质含量都低,免疫后吸收快,抗体产生速度快;有人想当然的认为吸收慢的抗体持续时间长,其实是一种误解,吸收慢的在血液中病毒颗粒的释放速度不一定慢,这与乳化的工艺和佐剂的质量都有关系,质量好的佐剂释放抗原的速度反而慢,抗体持续时间更长。具体可以参考《中国家禽》2009年22期的一篇论文。其二,疫苗中杂质含量高。家禽灭活苗多是组织苗,疫苗毒收集后或多或少会带有鸡胚组织的碎片等杂质,如果杂质过滤不好,液体难免浑浊,这往往被想当然的认为是抗原含量高的问题,其实是杂质含量高,是质量不好。其三,乳化工艺不好、油水比例不合理,油包水的剂型比水包油的黏度要高,同时含油相和水相乳化剂的疫苗比仅含油相的疫苗免疫效果好,在37℃条件下更稳定,黏度也低。水油比例合理的疫苗吸收快,吸收后在血液中破乳的速度慢,抗原释放速度慢,所以产生抗体的持续时间长。已经证明,黏度低的疫苗注射后抗体产生速度、持续时间均优于黏度高的疫苗。
凡事不要想当然,不然会被一些厂家牵着鼻子走。 油包水的剂型比水包油的黏度要高,同时含油相和水相乳化剂的疫苗比仅含油相的疫苗免疫效果好,在37℃条件下更稳定,黏度也低 {:1_300:} 听的是一头雾水!!! 我认为你所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疫苗的生产工艺不同造成的。国内油苗的制作工艺是油包水状态,而国外的生产工艺是先油包水,后水包油。这样,国内油苗是两层,因油在外,如果不是破乳就不会分层,而国外油苗是三层,最外层是是水,冷藏或久置以后会自然分层,倒并不一定破乳,用时摇匀效果仍然会很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