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诊疗所用抗菌药物和驱虫药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使用抗菌药时的注意事项1、要严格掌握抗菌药适应症、防止滥用抗菌药
根据临床症状、搞清发病原因,选用适当的对症药物,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便于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一般来说,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和土霉素、强力霉素类药物;对耐青霉素及四环素类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感染,可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霉形体或立克次体病多选用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部分喹诺酮类抗菌药,对真菌感染选用制霉菌素最佳。
2、注意抗菌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投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的次数和时间,一般首次剂量宜大,便于保证药物在禽的体内达到有效地血药浓度,防止低剂量、低浓度而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疗程不能太短或太长。用药期将要严密关注药物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发应,做好及时停药或更换药剂并缓解药物的不良发应。
3、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考虑药物的供应情况和价格等等问题,如果疗效好、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的中草药,应尽优先选择使用中草药。
4、正确选择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根据区域性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史、结合临诊经验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比如新诺明与甲氧苄氨嘧啶的合用,其抗菌效果可以增强数十倍;而红霉素与青霉素、磺胺嘧啶钠合用就可产生沉淀而导致药效减低。因此,临床诊疗用药应注意发辉药物间的协同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5、治疗中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除了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剂量、用法用量、疗程外,还要注意到多种抗生素的交替使用,达到致病菌群对药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6、选择合适的投药方法
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及标签或药典上规定的给药方法投药。用药期间注意药物的性状的变化,补充好一些辅助药物并把握好的时机,便于促进药物的代谢而又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
7、治疗过程中根据转愈状态适当停止投药
对毒性强的一些药物应特别引起注意,谨慎掌握用药周期,防止中毒或长期用药所致慢性药物中毒并减少由于抗菌药物的投用导致禽体内菌群失衡,影响禽类生长滞后,防止禽肉、蛋产品中药物残留,尤其在出售或屠宰前的停药期5~7天或因药物的残留期不同,必须停药。
8、避免或减少抗菌药对疫苗的影响
在注射疫苗期间和疫苗在禽体内尚未形成足够的抗体期间,禁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以及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辅助类药物。碱性强的药物绝不可以与疫苗免疫接种同时使用。
9、养殖生产和诊疗过程中必须做好所投用药物的记录
主要包括每次用药的目的、药物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用药方法、用药的时间、用药次数、用药剂量、用药后的效果、禽群的反应和所花费的药物费用。
10、注意药物的批号和有效期
抗拒药物的保存都有一定的期限,选择药品时注意药品包装上的所表明的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注册商标、有效期、注意事项等等条款,防止伪劣假药和过期失效的药品进入养殖场。
二、使用驱虫药的注意事项
禽类的体内寄生虫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禽类栖息的区域、环境、季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要有选择的投用抗寄生虫药物。目前对养禽业危害比较重的是球虫。
1、要防止抗球虫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对球虫病的预防采取的早期用药或长时间、低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就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交叉耐药现象。为此要避免长期单一投用某种抗球虫药,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替使用抗球虫药,比如有很多临床者使用氨丙林、地克珠利、氯苯胍、磺胺氯丙嗪钠等交替使用。
2、要掌握抗球虫药的作用峰期
(1)作用峰期是禽感染球虫后第一、第二天的抗球虫药,其抗球虫作用一般都比较慢而弱,所以多作为预防用药,比如喹恶啉类等;(2)作用峰期是在感染后的第四天的抗球虫药,其抗球虫作用较强,故经常用作治疗药物,比如磺胺类等药物。(3)对于商品蛋鸡的球虫药物的使用多以抑制性预防为主,便于蛋禽huan man感染或自然感染而形成一定的免疫力。
3、注意抗球虫药物的残留
由于抗球虫药物用药时间较长,因此、应注意肉蛋中的残留药物,以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4、加强饲料的的管理,避免饲料的污染,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抗球虫药的同时,要注重饲养管理的改善,提高禽体的抵抗力,控制继发感染,杜绝或减少球虫病的传染途径,自然就提高了抗球虫药的防治效果。
2010.7.27.14:07 谢谢楼主的提供,不错的资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