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序化预防管理措施》意见回复
我在一篇有关蛋鸡‘开产阶段管理’文章的回复意见中,提到‘程序化预防管理措施’,有朋友邀我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点…。我刚看到这个信息,着实抱歉,望谅解。事物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性。养鸡生产也不例外,熟能生巧、积多成经验,您会发现: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环境变化、疫苗接种、营养优劣…等情况下,与之相应的易发性鸡病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视为规律;规律 + 针对性措施 = 形成《程序化预防管理》模式。比如:
140日龄---210日龄间,视为开产阶段,这是由育成期、向生产期过渡的重要环节。期间、无论是春夏秋冬,都存在一个易发、多发鸡病的“小高峰”,尽管病况有别,但这种规律性现象,存在无疑。它的主导内在原因是:生理变化及应激;它的外在表现是:相对抵抗力弱、易发病,比喻于产妇‘座月子’;这在里预防的重点是:易发性病毒性传染病,兼顾常见激发性细菌性鸡病。这个过度环节,一旦出现管理失误,对整个产蛋期性能发挥,会产生较大影响,由此预防处治力度要大:剂量足、疗程够、面要广。个人习惯做法是:
1、140日龄、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防控。(一般我以传支、霉形体为主,药物组方…);
2、160日龄、针对‘鸡新城疫’为主的防控。(同时重点兼顾消化系统、药物组方…);
3、180日龄、针对‘禽流感’为主的防控。(同时重点兼顾呼吸系统、药物组方…);
4、210日龄、就期间暴露出的问题,考虑疫苗 / 药物、做巩固性处置….。
养鸡生产是个动态过程,上述是个‘思路’可鉴管理方式,实际管理中还须须具情而动,酌情而为。
借此机会,就当前有关夏季母鸡‘猝死’现象,交流一下看法:
猝死是现象,与多因素有关,尤其是病毒性潜在原因不可忽视。近期处理了几例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两例与‘潜在’新城疫 + 慢性球虫为主的消化道感染有关:
病例一、新城疫1系2份 + 微量…×肌注;肠毒杆清(地克珠利+头孢哌酮钠+二甲硝咪唑…)饮水给药5天,约5—7天后,猝死现象基本消失。
病例二、中药(强效毒克 / 双黄连)+ 黄芪多糖 + 聚肌胞、前半天饮水给药;肠毒杆清、后半天饮水给药,连用5天,效果也很满意。
搞管理、就是要分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与之出现问题的内在联系,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马连松老师那篇因‘开风扇、把鸡吹感冒了’的帖子,就是一例很好的实例。每个人的经历、实践活动有别,认识事物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这很正常。
另外、上述药物组方一项,因各自用药习惯有别、也顾忌有广告嫌疑,故没详述,遗憾之。 又见通航老师大作果然是大师风范,学习了 蛋鸡的程序还是北京裕口的好,比较全面。 此文思路清晰,内容紧凑,一目了然,很有指导性。建议精华 通航老师的大作犹如一壶好茶,值得我们每位同仁来细细品味! 此帖以作回复,通航老师详解前帖,其帖详尽,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特设为精华!
为防止论坛优秀帖下沉过快,请大家在读帖时,相互推荐优秀帖子,让这些精华好帖永不沉底! 是啊,自己读一读受益一个人,大家都分享,就有很多人受益,知识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到用时才知没白学!感谢通航老师! 实战经验的帖子大家多顶顶! 此文思路清晰,内容紧凑,一目了然,很有指导性。
无愧老师说得好, 引用第6楼鸡业常青于2010-07-28 13:13发表的:
是啊,自己读一读受益一个人,大家都分享,就有很多人受益,知识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到用时才知没白学!感谢通航老师!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谢谢通航版主的帖子! 此文思路清晰,内容紧凑,一目了然,很有指导性。建议精华 学习了 思路’可鉴管理方式,实际管理中还须须具情而动,酌情而为。 谢谢通航老师,老师辛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