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1 22:55:07

回 11楼(远行) 的帖子

您好既然您提到了药品 肝肾康和应激素这两个产品我也是的确看过组方比较合理不错,至于在这里向您推广一些好的产品真是不好意思了,在这里面谈产品我感觉不太好吧,请您见谅!!多谢您留贴,谢谢!!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1 23:03:53

回 5楼(佐君畜牧) 的帖子

多谢,佐君畜牧老师的光临和抬举,我努力吧!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1 23:06:54

回 6楼(彬哥) 的帖子

多谢,彬哥留贴,和提出的宝贵建议,下次一定说白话, 哈哈

王留英 发表于 2010-7-11 23:16:01

帖子很好,回复也不错。这里我只说一点,夏季以署为主流,署性炎热,易伤津耗气,另署季多湿,易署湿共存。按照这个机理,夏季养鸡防暑应以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渗湿利水为道。谢谢帖子,拜读。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1 23:58:11

回 14楼(飘逸) 的帖子

飘逸老师多谢您的建议,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其医百家各有千秋,各观其词,万变不离其宗。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1、您提出的“.夏季火旺,火旺最容易伤及肺阴,所以泻火同时滋补肺阴是主要的”我根本就不反对滋阴,也的确是滋阴泻火为良策但是对于一个鸡来讲经济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讲究常服则以长生,我们既要考虑成本又要缓解症状,最有效地解决就是缓解症状还要以清凉泻火为主。
2、您讲的“夏季火旺土相,脾胃多为实热而非虚寒,”我所讲的是因为久泄导致的--脾易虚、胃易寒,而不是你所讲的意思是脾胃寒凉的意思,医书所名--脾为五脏之器,胃为六腑之官,五脏属阳、六腑属阴,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脾气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升举清阳,统摄血液,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本,脾的特性,以升清为主,故名。正如《内经》云:脾肺二经,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中和阴,阴中强阳,用补中而治之。
3、您所提出的“在干燥高热的状态下容易发生温热性疾病,温热性疾病由于伤阴,禁用汗吐利尿法。老祖先早有定论因为此法加剧了阴液的损伤”《黄帝内经》也指出了它的观点,“阴虚火旺生内热、阳虚病疟生外寒”也就是内热为实,实则泻之;外寒为虚,虚则补之。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同时也引用了古籍的理论,虽然谈不上原则,但是我个人认为医者父母心,我们俩都无虐意,也都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有助于这个平台的学习和交流,能把个人观点摆出仅供养户和同仁的参考。

可兽医 发表于 2010-7-12 00:16:24

我也不赞同此贴中观点,我认为暑天养心安神有作用,但是由于外界温度太高,体内的热是化不掉的,只能通过提高对热的耐受来抗热邪;脾胃需要补,但是黄芪多糖是没有这个功能的,脾虚的情况用再多的黄芪多糖也无济于事。暑天用大黄不错,但是木通、茯苓、车前子的通淋利水作用可能导致饮水量进一步增加,加重热应激反应

远行 发表于 2010-7-12 00:17:31

哇塞!王老师真厉害,干脆改人医得了。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2 00:56:39

回 20楼(可兽医) 的帖子

多谢的点评,您能各抒己见我表示感谢和赞同,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也不赞同此贴中观点,我认为暑天养心安神有作用,但是由于外界温度太高,体内的热是化不掉的,只能通过提高对热的耐受来抗热邪;脾胃需要补,但是黄芪多糖是没有这个功能的,脾虚的情况用再多的黄芪多糖也无济于事”我有两点解释:
1、当热应激反应发生时,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会受到影响,游动性增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一些正常状态不易进入细胞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等很容易进入细胞内,使机体发病。植物多糖和皂苷物质能对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其到稳定的作用。
2、黄芪药理归经为脾、肺二经对起有调节和协同合补作用,另黄芪多糖是黄芪的提取物同是具有黄芪的药理作用是:性味归经---温,甘。归脾、肺经。升;中药分类:补气常用药;中药功效:补气升阳,收汗固表,利尿托毒,补中益气,排脓敛疮生肌。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不摄血,便血,崩漏,自汗,气虚水肿;肿瘤患者手术、放疗中及恢复期;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痈疽疮疡,脓成不溃,或溃后脓出清稀,久不收口;这是药典的记载
   至于您说的渗湿利水不为道,反则加剧您可以利益看下医药古籍的这段话----- 一句话两句话也讲不清楚,希望您能看一下顾景文的 温热论对署湿热疾有详细的解释。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2 01:05:24

引用第18楼王留英于2010-07-11 23:16发表的 :
帖子很好,回复也不错。这里我只说一点,夏季以署为主流,署性炎热,易伤津耗气,另署季多湿,易署湿共存。按照这个机理,夏季养鸡防暑应以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渗湿利水为道。谢谢帖子,拜读。

多谢!王留英老师的指导和补充!!!

可兽医 发表于 2010-7-12 01:25:22

回 22楼(王占国) 的帖子

黄芪确实有此功效,但是黄芪多糖没有,我做过多次试验,简单的一个脾虚泻泄证,用黄芪多糖根本看不出效果

王占国 发表于 2010-7-12 03:00:26

回 24楼(可兽医) 的帖子

针对您的问题我不赞同此观点:
1、第一我原来也不使用黄芪多糖前年在一次不经意中发现了在大学的药理书籍中看见了黄芪多糖上了药典并明确的标明作用,第二六月份我参加了黄芪多糖的新闻发布会议的确学到了很多关于黄芪多糖的知识,我感觉一种药品的畅销不一定是单单炒作出来的。国家兽药信息网页能查到,还给某些企业批了三类新兽药,我坚信国家权威部门的举动绝不可能轻易定论。
2、至于黄芪的提取物质不具备黄芪的药理作用,那我们还不如直接用黄芪了,干嘛要提取,我实在想不通。
3、至于您说的实验不知道您和黄芪对比的做过吗?也不知道实验的具体操作?当然我感觉每个兽医都有这自己的用药偏见,我也不例外,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做事各有所长,接触点都不一样,何况我们广大的兽医了。
    今天我不想谈论什么产品问题,支部过是在论坛发了个贴子,想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更不想卷进XXX产品的争议,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许我的帖子很差,但是我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改之。
    我的帖子只是想谈谈自己对夏季养鸡的看法,根本就没想有改变别人的做法,我只是把论坛当成了一个养殖畜牧业中畅谈、分享和享受快乐的平台,希望能在这里长见识和找乐子,只是闲来没事转转,别无所求,在这里更谈不上名利。至于学术问题也不是我们这些技术兽医们能讨论明白的事情,是搞科研人员的工作。说的多了点,但绝对没有反驳和攻击的意思,敬请见谅!!

王留英 发表于 2010-7-12 07:59:46

关于黄芪多糖在药性上是不是可以等同于中药黄芪,是不是与黄芪的性味归经相同,这个我也有疑问。就目前的中药提取物而言,其结果不是中药的浓缩,而是只提取了对某病或某体征的有效成分而已。而中药的性味是其所含多种成分性能的综合表现,不是某一种成分的概括。所以,此点还请王占国老师不吝赐教,给与解惑为盼,谢谢。

佐君畜牧 发表于 2010-7-12 10:32:05

中医非我所能,我亦以我之所能,加入到你们的讨论当中。我非常同意王老师“夏季火旺、土相、木休”的说法。心为火,舌为心之苗,夏季火旺是最主要的表相,即心火旺盛,耗阴导致津液枯竭,致三焦实热,故易发生炎症变化,易造成口舌生疮,疮痈疔疖易生;脾为土,土相,生用增多,亦即王老师所说“脾胃处于‘盛需’的地位”,但因津液易耗,易生脾胃实热,即飘逸老师的“饮水自救”说,久之,则易造成脾伤,脾胃不调,脾胃失调,发生久泻不止;肝为木,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造成疏泄不力,亦能引起脾胃失调,虚泄不止。火过旺,则必克肺金,致肺虚;火过旺,反侮肾水,引起肾阴虚,导致肾病。故此,夏季保健应以“泄心火,养肺金,健脾胃、养肝肾”为主。使心火不至于过旺是夏季保健之关键,生津止渴尤为重要。

袁会东 发表于 2010-7-12 10:48:33

针对中药黄芪与提取物黄芪多糖来说,从黄芪的有效成分是多糖,也就是黄芪多糖,而有效的黄芪多糖必须是具有生物活性分子量在8-16万道尔顿,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否则不会有好的效果,市面上我见过很多所谓的黄芪多糖,实则里面是玉米面、红糖、麦芽糖糊精、葡萄糖、货粉碎的黄芪加解表的药物等。所以从可兽医对黄芪多糖针对脾虚的这一块,我想问您做的实验是否使用的真正的黄芪多糖(具有生物活性分子量在8-16万道尔顿)
从黄芪多糖真对于脾虚的情况上需要连续使用一周,短时间的使用2到3天当然看不到很明显的效果。
然中医的角度是提倡“治未病”,防病于未然。这才是立足养殖的根本。

沐浴阳光a 发表于 2010-7-12 11:39:23

做为基层养户来说,我没有什么学术性的东西给大家.只知道中医防未病的重要性,中药能提高鸡的脏腑机能,活跃经络.但一些养户一味的用双黄莲,板蓝根等制剂这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来预防是不是伤脏腑啊`?我用黄芪多糖来预防在实践中自我感觉良好,它的副作用还是很小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养鸡“保健”遵循“养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