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weigang 发表于 2007-8-7 17:02:23

大肠杆菌病的新认识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发病,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本病常和某些传染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

一、流行特点,症状与病变

本病在各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以一月龄内最易感。本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水平传播通过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饮水、饲料、空气、笼具、等传染媒介,经消化道、呼吸道、脐带等途径感染,常常在临床上表现为;

1、急性败血症:本型大肠杆菌病可发生于任何日龄,多呈急性经过,表现为精神萎缩,排出黄白色稀便,可在短期内死亡。剖检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经过,病程常的可见浆液性心包炎,纤维性肝周炎及腹膜炎等病变。

2、雏鸡脐炎型和卵黄囊型;感染发生于孵化过程中,病雏表现腹部膨大,脐孔不闭合,周围呈褐色,卵黄囊不吸收内容物呈灰绿色,病雏排灰白色水样粪便,多在出壳后2-3日发生败血症死亡,耐过鸡生长受阻。

3、气囊炎;常由大肠杆菌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所致,临床多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心包膜增厚,浑浊,囊内见有淡黄色干酪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腔内有多量纤维渗出物,肝脏表面有纤维渗出物覆盖,腹腔积液。

4、全眼球和肿头型;鸡舍内空气大肠杆菌含量过高,可感染幼鸡引起的眼球炎,表现为眼睑封闭,外观肿大,眼内蓄积多量脓液或干酪物质,头部肿胀,多为单侧感染,病鸡生长不良,逐渐消瘦死亡。

5、卵黄性腹膜炎;产蛋鸡腹气囊受大肠杆菌感染发生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输卵管变薄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质,输卵管被堵塞,排出的卵落入腹腔,人工受精的种鸡常多发。

二、综合防治措施和混合感染的治疗

1、搞好鸡舍内环境,加强通风换气,温湿度的控制,降低舍内致病菌的含量。

2、加强带鸡消毒制度,合理利用化学消毒药减少舍内致病菌数量。

3、种鸡制定出合理的对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以增加雏鸡的母源抗体,还可以防止垂直感染的传播。商品鸡也可以选择多价疫苗进行免疫,选择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药物治疗,有条件可以通过做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5、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防止在剖检是看见了典型的双包(包心包肝)就马上诊断成为大肠杆菌病对别的病变就没有留心的观察了,这样往往造成误诊或漏诊,单独的使用了治疗大肠杆菌的治疗药物,而死亡率不减,造成怀疑是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和用了假药的假相,因为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都是和多种传染病相伴或继发的,要是分不清谁是原发性疾病,在治疗时就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要找到真凶,不要误把帮凶误当真凶。

(1) 肾传支、枝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的治疗:这种混合感染是最让人头痛的了,大家都知道治疗包心包肝型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都是从肾胀排泄的,对肾胀的影响特别大。本来肾传支病变就造成花斑肾,在投服如氟苯尼考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之类的药物那更是雪上加霜了。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大肠杆菌发病前期都是鸡毒支原体病先行,因为是鸡毒支原体病造成了上呼吸道黏膜的破坏,给继发大肠杆菌创造了条件,肾传支的感染造成了鸡群的水样腹泻,打乱肠道酸碱度和菌群失调从而继发了大肠杆菌病。

从上面经验来看发现原发性疾病很重要的,一般都是在感染肾传和鸡毒支原体的4-5天时才造成大肠杆菌的继发。针对这个情况对防止继发的大肠杆菌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发生肾传支时马上要对大肠杆菌病进行预防性投药。在治疗混感时采用中西医复合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中药要选择金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等成分,再配合大环内脂类的抗生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或易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疾病有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H9型温和型禽流感等。

(3)另一方面,现在的疾病越来越多因性,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抓住最主要的疾病和症状,或者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先行治疗,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由于某种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和损伤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的程度成正比相关,所以要对大肠杆菌病要有新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奋斗不息 发表于 2007-8-7 18:21:26

:lol:lol:lol

家里养了鸡 发表于 2007-8-7 18:42:00

受累了

就是我自己 发表于 2007-8-15 20:52:34

:)

qqqqv2008 发表于 2007-8-25 23:08:52

xiaoxiaoli 发表于 2007-9-4 12:32:25

很好,学习

逆境EQ 发表于 2007-9-16 19:06:18

我补充一下.大肠常常发生的还有肠炎性.就是解剖开后.发现鸡腹腔里有特别臭感觉.很可能就是大肠杆菌感染.

zhunf 发表于 2007-9-24 10:52:33

顶,又学了不少东西!!

张春辉 发表于 2007-9-25 19:45:58

受益匪浅

z_0503 发表于 2007-10-16 16:32:17

很详细,很有实用价值,谢谢

1225 发表于 2007-10-22 12:02:20

:)

秋运 发表于 2007-11-24 20:14:22

:):)

cem4532 发表于 2007-11-24 21:21:40

:lol:lol:lol

一帘幽梦 发表于 2008-1-9 15:20:02

对7楼说的对,打开腹腔,就扑鼻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只要不是放的时间太长了,就大有可能是大杆。呵呵。。。

刘定章 发表于 2008-1-9 21:48:25

:lol:lol:lol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肠杆菌病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