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苞米 发表于 2010-5-18 07:23:38

养鸡技术基础文章

鸡肾病的治疗措施


鸡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机能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肾肿胀、苍白、出血和尿酸盐沉积。轻者使雏鸡生长受阻、成鸡生长性能降低,重者导致大量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病因
  引起肾病的原因较多,一般可分三类,传染因素、营养因素和药物及毒物。
  传染因素 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前者常见的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肾炎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后者常见的有螺旋体和住白细胞原虫。这些传染因素均有很强的嗜肾性,他们感染肾细胞后,寄生在细胞内,对肾细胞和其功能均有破坏作用,使肾细胞失去或影响其过滤能力,导致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或体内。

  营养因素 饲喂全价饲料,是鸡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产性能所必需的,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都会诱发肾病的发生。
  药物及毒素 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剂量很接近治疗剂量,如果用药不当,往往会发生磺胺中毒,并在肾内形成结晶,影响肾机能。此外,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类和喹乙醇等在体内是通过肾进行清除的,是一种潜在的毒性物质,使用不当会损害肾脏。霉菌和植物毒素污染的饲料亦可引起中毒,如桔霉素、赫曲霉素和卵孢霉素都具有肾毒性,并引起肾功能的改变。
  (二)症状
  诱发肾病的原因有很多,每个原因各有其自身的致病特点,并表现出了各自特有的症状,但它们都能诱发肾病的发生。因此,在这里仅简述一下肾病的共同症状。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羽毛蓬乱,低头似睡,拉白色或水样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鸡体消瘦,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产蛋下降,畸形蛋增多,蛋清似水样。病程和死亡率不等,肾型支气管引起的肾病,病程较长,虽发病率不高,但发病者多数以死告终。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肾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患肾病灼鸡,虽肾脏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时外部症状不一定明显,一旦出现全身症状,很快就死亡。
  (三)治疗
  本病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症治疗。本病原因复杂,常常是多种因素混杂所致。因此,治疗时要全面考虑,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下面把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促进尿酸盐排除 目前,治疗肾病的药物较多,如肾肿解毒、肾肿灵、肾宝、肾肿消和禽肾泰等,还有一些中药制剂,如肾炎康、呼肾通等,这些药物对治疗肾肿,调节电解质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药物是一些无机盐和利尿药物复方制剂,其机制是通过无机盐碱化液,利用酸碱中和理论,使尿酸形成尿酸盐,提高其溶解度,并通过利尿作用,加速其排出。
  经研究表明,日粮中含硫酸铵、氯化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都能使尿液酸化,减轻尿酸盐诱发肾损伤。日粮中添加氯化铵量不超过10公斤/吨、硫酸铵不超过5公斤/吨、DI-蛋氨酸不超过6公斤/吨、2-羟-4甲基丁酸不超过6公斤/吨。使用氯化铵时,可因拉稀使垫料潮湿,而其他药物则无此副作用。用药见效后、在停药前,应逐渐减少用量。
  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 本病的病因之一是由传染因素引起,另外患肾病时,常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但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在用药时,一定选用对肾破坏小,同时要掌握好剂量,千万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抗菌素可以选用毒性低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病毒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对驱虫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用什么药,一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
  保护肾功能,调节离子平衡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A含量,以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过滤作用。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以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抑制尿酸形成 在单纯由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痛风病例中,可以使用丙黄舒、秋水仙素等药物,以抑制尿酸形成,并促进其排除。
  饲喂全价饲料,作好预防和接种工作,不要滥用药物,可预防鸡肾病的发生。

本病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症治疗。本病原因复杂,常常是多种因素混杂所致。因此,治疗时要全面考虑,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下面把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促进尿酸盐排除 目前,治疗肾病的药物较多,如肾肿解毒、肾肿灵、肾宝、肾肿消和禽肾泰等,还有一些中药制剂,如肾炎康、呼肾通等,这些药物对治疗肾肿,调节电解质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药物是一些无机盐和利尿药物复方制剂,其机制是通过无机盐碱化液,利用酸碱中和理论,使尿酸形成尿酸盐,提高其溶解度,并通过利尿作用,加速其排出。
  经研究表明,日粮中含硫酸铵、氯化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都能使尿液酸化,减轻尿酸盐诱发肾损伤。日粮中添加氯化铵量不超过10公斤/吨、硫酸铵不超过5公斤/吨、DI-蛋氨酸不超过6公斤/吨、2-羟-4甲基丁酸不超过6公斤/吨。使用氯化铵时,可因拉稀使垫料潮湿,而其他药物则无此副作用。用药见效后、在停药前,应逐渐减少用量。
  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 本病的病因之一是由传染因素引起,另外患肾病时,常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但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在用药时,一定选用对肾破坏小,同时要掌握好剂量,千万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抗菌素可以选用毒性低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病毒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对驱虫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用什么药,一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
  保护肾功能,调节离子平衡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A含量,以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过滤作用。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以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抑制尿酸形成 在单纯由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痛风病例中,可以使用丙黄舒、秋水仙素等药物,以抑制尿酸形成,并促进其排除。
  饲喂全价饲料,作好预防和接种工作,不要滥用药物,可预防鸡肾病的发生。

铭铭 发表于 2010-5-18 07:19:52

学习了,谢谢,

alkdm10 发表于 2010-5-18 07:52:10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学习了

老苞米 发表于 2010-5-18 07:21:46

哪些因素影响家禽的用药成本

兽药成本通常约占家禽生产成本的5%~8%,通常因不同生产场的防疫水平、饲养管理水平而异。许多饲养者不重视防疫工作,往往造成病后大量用药,使生产成本增大。目前在家禽业生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加强对兽药使用成本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只有充分了解影响使用兽药成本的诸多因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成本、达到增效的目的。在防治家禽疾病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及药物本身的性质,以及饲养管理水平对兽药使用成本都有较大的关系。
1 兽药产品本身价格的高低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直接影响因素。同种(类)产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进货渠道不同,价格就可能有差别。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价廉的产品。进口的一般比国产的要贵;大厂名牌产品通常比小厂的要贵。当然大厂名牌产品,由于相对有较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付出的检验等费用也相对较大,产品质量也较好,价格相对高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其质量保证,疗效确实,往往也较合算。
2 药物的种类

防治同一疾病往往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如常见的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等抗菌药对其均有抗菌作用;同样,防治球虫病也有许多药物可供选择,如氯羟吡啶(可爱丹)、氯苯胍、氨丙啉、磺胺类(如磺胺喹恶啉等)、聚醚类(如盐霉素等),包括较新的地克珠利等不下十几种,还有许多复方产品,但价格却相差很远,临诊选用时应尽可能选择低价而有效的产品。当然,临诊用药选择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抗(耐)药性、毒副作用、药物残留的影响、地方流行情况及以往的用药习惯、药物剂型的适用性等,不能一概而论。
3 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

同一药物品种,其有效成分标示量有时候有高低几个含量规格,厂家主要是针对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需要而生产的,一般来说,幼禽用低含量的产品,成禽则用高含量的;大群体给药选用高含量的,而小群体或个体给药用低含量的产品,使用起来较方便。如土霉素片,有250mg/片的,也有50mg/片的,前者适用成禽,而后者适用于幼禽。又如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的支原净水溶性粉剂,其标示含量有25%和10%的,大群给药时可选用25%的,可减少用量,而小群体可选用10%的。从使用成本角度考虑,往往选用高含量的可降低成本,因为低含量产品其包装物、工资成本较高,折算起来往往成本要高得多。
4 用药剂量
这是由药物本身性质决定的,即由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药物的安全剂量(如半数致死量,LD50)决定的。有些药品价格很高,但由于用药剂量低,使用起来成本不一定很高,如抗球虫药地克珠利表面上很贵,但由于其使用剂量低,实际应用成本并不很高;速丹也类似。所以,可用于同一种疾病的各种药物通过比较,才能得出使用成本高低对照,不能简单地以药品的表观价格来判断。
5 用药疗程
用于防治同一疾病的不同药品,由于所需的疗程长短不一,用药成本也就不同。同样价格、相同剂量的药品,疗程越短,成本越低,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的。通常3d为1个疗程较多见,一般不超过5d。
6 给药频率
即每天的投药次数,是由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决定的。相同价格相同剂量的不同药品,给药次数少的使用成本当然要低,每天给药一次的长效制剂比给药3次的成本要省2/3。另外,给药次数太多对于生产管理也不利,增加了饲养员的工作量,加大了对家禽的应激。
7 抗(耐)药性因素
对于抗菌药物及抗寄生虫药物,同种药品反复应用的时间太长,往往会产生抗(耐)药性问题,使得用药剂量不断加大,疗程延长,直接加大用药成本,甚至造成药物失效,延误病情控制。应适当交叉用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我国兽药市场的无序性及兽医临诊滥用药物情况较为严重,抗(耐)药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8 药物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这种情况对用药成本的影响是间接的。如蛋禽或种禽,很多情况下用药会影响产蛋,这就要求饲养者在选择用药时应很谨慎,尽可能选择性质较温和的、对产蛋影响小的药品,不然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当然,用药的影响通常是暂时性的,停药后一般能恢复。
9 产品的贮藏及时间
这一点往往为生产场所忽视。一般地,生物制品类都需要低温冰箱保存,个别的还要液氮条件下保存;很多化学药品要求置阴凉处避光保存。药品一般都有有效期或保质期,这都是相对于正常保存条件下而言的。如果保存不当,可能失效得更快。特别对于生物制品、抗生素类及维生素类药品,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效价也日趋降低。因此,即使在正常贮藏条件下,也应尽可能使用近期生产的产品(一般通过生产批号即可判断)。过期产品不宜使用,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延误病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0 饲养环境的影响
饲养环境的控制对畜禽疾病防治有很大影响。如温度、湿度、垫料、声音、光照、贼风、场地、食具、水槽(饮水器)等因素,任何一环做得不好,都可能会带来应激,增加疾病发生的机会。因此,平时应注意环境、用具的消毒;尽可能消除可预见应激因素的影响,常收听天气预报。只有防疫工作做得扎实,才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用药费用。一般新建场较少疫病流行,用药少,而三年以上老场往往由于消毒清污工作做得不彻底,潜伏病原多,疫病流行的危险也较大,用药较多。
11 首选药与用药成本的关系
首选药,以往只是相对药物的疗效而言。对于饲养者,应从“性能价格比”或称为“疗效价格比”的观点出发,即在选用兽药产品时,既要考虑其疗效情况(包括毒副作用),又要关心其价格或使用成本。在不存在抗(耐)药性问题的前提下,应选择最佳“疗效价格比”的产品。但大多数饲养者把握这点有一定困难,就是专业兽医人员也未必一下能搞清楚,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当然,在急性感染、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下,疗效往往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老苞米 发表于 2010-5-18 07:17:45

养鸡与饮水

在养鸡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水的重要性,其实水是鸡保持稳康和产蛋最重要的物质之一。鸡缺乏水较缺饲料的生存时间短。
1 水在鸡体内的含量、分布及来源
雏鸡体内含水分约70%,一周龄内的雏鸡体内含水85%;蛋鸡体内的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中。体水总量中,细胞内液中的水占50%,细胞外液中水占15%。水分大部分是通过饮水摄入体内,其余部分则来自饲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素在体内经代谢后产生的代谢水。
2 水的作用
2.1 水的生理功能。水在鸡的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水不仅是营养物质吸收、转动和代谢废物排泄所必需的溶剂,而且是代谢过程中化学反应的介质,水直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水具有热容量大和蒸发热高的性质,所以对保持机体体温恒定有着重要意义。水还可作为润滑液,使骨格的关节面保持滑润和活动自如。
2.2 缺水对鸡体的危害。饮水不足则饲料的消化吸收不良,血液浓稠,体温上升,生长和产蛋都受到影响。鸡体缺水10%,则可造成死亡。雏鸡缺水时可发生肾病,红细胞增多症,腿周围的皮肤干枯、脱水,肌肉胃内层变松软或呈糊状。成年鸡缺水时则发生卵巢坏死,真胃发炎,肾病、产蛋量下降,蛋重减轻、蛋壳变薄、无壳蛋或完全停产。实践证明,产蛋鸡24小时得不到饮水,产蛋量将下降30%,而且需25-30天才能恢复正常产蛋。如果缺水36小时则产蛋鸡再不能恢复正常产蛋。高温条件下断水几小时,会加速中毒而死亡。水量对鸡体重变化的影响,在8小时之后就会表现出来。水直接影响鸡的生长速度,尤其是肉用仔鸡。
3 影响鸡饮水量的因素
鸡的饮水量会比采食量高1.25—2.5倍,这取决于诸多因素。环境温度,日粮组成、鸡自身的特点以及水质都会影响鸡的饮水量。
环境温度升高会使饮水量增加。当气温高于20℃时,饮水量即开始增加,35℃的饮水量为20℃时的1.5倍。0℃-20℃时饮水量变化不大;0℃以下时饮水量减少。但有迹象表明,因温度突然变化而导致的饮水量变化只是暂时的,适应后即可恢复常态。
日粮成分的多种变化对鸡的饮水量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日粮脂肪、蛋白质、盐和钾的含量升高则饮水量也会升高。与其他蛋白质来源比较,饲喂大豆粕和肉骨粉之类的蛋白质来源的饲料耗水量趋于增加。某些含钙量高的鱼粉,根据所用鱼的年龄与类型以及加工的季节,饮水量也会增加。
饮水量随鸡龄增长而增大,蛋鸡饮水量会随性成熟的到达而突然增加,过了产蛋高峰就不再对饮水量产生直接影响。产蛋率越高、饮水量越大;一般认为,产蛋率每提高10%,每只鸡的饮水量要增加12毫升。产蛋率50%时每只蛋鸡每天需水量为170毫升,产蛋率80%时则升到206毫升。
水中含有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和硫酸钠时会提高饮水量,但当含硫酸镁和硫酸锌时则降低饮水量。水温升高饮水量有下降的趋势。
4 限制饮水与鸡的生产能力
饮水量对粪便的成分有着重要影响。饮水量增加就会提高粪便的含水量,从而会使垫料受潮,不利于鸡的生长,蛋也容易脏污。鸡的饮水量超过采食量的2.5倍以上,鸡粪就会发软变稀,最终会影响鸡的生长、产蛋。
肉鸡一般不限制饮水,但没有必要使饮水剩余。正如上所述,饮水量与采食量之比如上升到2.5,软粪便增加,垫料则潮湿。垫料管理在肉鸡饲养管理上是重点,不能过分干燥和潮湿(垫料水分含量最好是25—30%)。在肉鸡饮水过剩、垫料过分潮湿时,在不影响发育情况下,控制饮水是很必要的。
肉用种鸡限制饮水有可能达控制体重的目的。ROSS等用新巴氏笃波罗的雌系肉种鸡试验,对照组自由饮水和取食;限制取食组根据隔日给食法,自由饮水,隔日饲喂在22日龄时进行;限制饮水组从15日龄起每天饮水1小时,饲料自由摄取。到8周龄时体重,以对照为100作比率,限制饮水组为73%,限制给食组为60%。各组间产生明显差异。比起限制给食法,限制饮水法简单,体重变异系数也少(限食组12.5%,限水组9.8%);垫料的含水量也少(限食组37%,限水组18%),且没有吃床面垫料和啄羽毛现象,整个鸡群也稳定。
蛋鸡的限制饮水。夏季气温高,鸡饮水量增加,笼养鸡往往粪便过稀。据报道,在全封闭式鸡舍中实行早、中、傍晚三次饮水,使每天饮水时间为三个半小时,排软便明显改善,鸡粪易于处理,饲料要求也得到改善。研究表明,饮水量比自由饮水时减少28%,不影响产蛋量,但减少量超过50%时就会降低产蛋率15.6%,蛋重降低2克,体重也减轻。



http://bbs.jbzyw.com/images/adv/adv_bbs_tiezi.jpg
5 鸡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及其清洁、消毒
5.1 鸡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的和生物的以及其它各种成分。这些物质许多是有益无害的。
作为化学物质的成分主要指硬度、酸碱度及微量元素等。总硬度水平一般要求在60-180毫克/升,硬度低于60就太软了,高于180度就太硬了。PH值一般要求在6.8-7.5,低于6.3时,可降低鸡的性能。
作用生物的主要成分有细菌和藻类等。这些物质有些生存于水中,更多的是繁衍于水槽和管道中。总细菌数在每毫升水低于100个时,一般说它们的存在是无害的,但从时间观点来讲,由于水的停留、病原性细菌在水中获得繁殖,这样就会影响到鸡的发育或产蛋水平。
因此,养鸡每年对水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确保不质的安全就显得很重要了。
5.2 鸡饮用水的清洁和消毒
有硬度和酸碱度很高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往往会引起水质恶化,如沉淀矿物质的蓄积;水中细菌的存在,在给水管或水槽中往往蓄积成特殊物质并使水质变坏。在鸡舍的给水系统中,一条水槽或一个给水器有成百上千只鸡同时使用,若这些鸡中有一只或几只鸡带有某种病原或病毒,则很可能迅速扩散至全群。由饮水传播的传染病有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枝原体等。另外饮水用药和免疫也会改变水的质量。因此,鸡饮用水的清洁和消毒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般来说,在常规清扫鸡舍期间,应用清洁剂清除饮水系统中的水垢、杂质,接着以消毒剂对饮水消毒。在经水不投药之前2天和用药之后2天也应使用清洁剂来清洁饮水系统。应用了清洁剂之后,应使用清水彻底清洗饮水系统,除去残留的清洁剂,以防其致使疫苗失效或改变水质。一旦清除了水垢和其它杂质,最好持续地对饮水进行氯化处理,要使离剂量器最远端处水中的氯浓度达到2-3PPM。

老苞米 发表于 2010-5-18 07:16:23

传贫的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治疗方法

. 鸡传染性贫血病(CAA)是一个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器官萎缩,造成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出血综合征、贫血、出血性贫血综合征、出血性再生不良性贫血综合征、泛骨髓痨、贫血皮炎和蓝翅病等。
一、病原学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属细小病毒或环状病毒属。为球形或六角形颗粒状、单链DNA病毒。表面有明显结构,病毒衣壳由于32介结构亚单位组成,表面可见10 个三角形突起。可在鸡胚中繁殖,但不 致辞死鸡胚。也能在部分淋巴瘤细胞系培养物中增殖。不凝集鸡、猪和绵羊的红细胞。不同毒株的毒力有差异,但抗原性相同。
二、流行病学 几乎广泛存在于世界是所有主要的养禽国家,某些国家该病在鸡群中的污染率相当高。鸡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几乎所有的鸡群都会受到感染,但多呈隐性感染。CAA可垂直感染,2~3周龄幼雏和中雏易感染发病。发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饮料、工具和设备等发生水平的间接接触性传播。通过孵化各蛋而发生的介卵垂直传播可能是其最重要的传播途径。CAA的水平传播虽可发生,但只产生抗体反应,而不引起临床症状。其发病率取决于鸡的日龄和病毒毒株的毒力。自然感染的发病率为20% ~30%,死亡率为5%~10%。IBDV、MDV和REV均能增加CAA感染所造成的损失。
三、临床症状 其特征性症状是严重的免疫抑制和贫血,其它可见发育不全,精神不振,鸡体苍白,软弱无力,死亡率增加等。死亡高峰发生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的5~6 d,其后逐渐下降,5~6天后恢复正常。有的可能有腹泻,全身性出血或头颈皮下出血、水肿。血稀如水,血凝时间长,颜色变浅,血细胞比容值下降,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减少。
四、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骨髓萎缩,呈脂肪色、淡黄色或淡红色,常见有胸腺萎缩,甚至完全退化,呈深红褐色。法氏蠹萎缩,体积缩小,外观呈半透明状。肝、脾、肾肿大,褪色。心脏变圆,心肌、真皮和皮下出血。骨胳和腺胃固有层粘膜出血,严重的出现肌胃粘膜糜烂和溃疡。有的鸡有肺实质性变化。
五、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其特征是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器官萎缩,肝脏是分离CAA的最隹材料,可接种到MDCC-MSB1细胞进行。血清学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法和间接ELISA法等,均可用于检测鸡血清或卵黄中的抗体以及鉴别磺胺类药物和真菌毒素中毒等病。
六、防制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性的细菌感染,但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肉鸡的威胁很大,可降低饮料转化率和体重,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如与其它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对该病的防制具有双重意义。在引种前,必须对CAA抗体监测,严格控制CAA感染鸡进入鸡场。同时要加强卫生防疫措施,防止CAA的水平感染。该病的商品疫苗已经在国外市场上销售使用。

老苞米 发表于 2010-5-18 07:14:38

转帖)肉鸡腿病方面的知识及防治经验

腿部疾病是肉鸡的常见病,表现为腿无力,骨骼变形且关节囊肿等,造成跛行、瘫痪,严重影响运动和采食,制约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效益。该病发病率约为2%~5%,目前尚无特效措施预防,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把损失降至最低。
   1、分段控制营养 在饲养前期(3周龄~4周龄),要使鸡长好骨架,促进骨骼发育,防止体内脂肪堆积。为此,要加强运动,增强其体质。要控制饲料中代谢能的不平,或根据需要限量饲喂,控制脂肪堆积,可定期抽查体重,及时调整日粮水平。4周龄-5龄后,加速育肥上市。 防止日粮中钙、锰及VD、VB2缺乏,VD对骨骼的发育尤为重要。对于0周龄~3周龄的仔鸡,每公斤日粮中VA、VD的含量应保证在250国际单位~400国际单位可定期少量投喂含VA、VD丰富的多汁新鲜饲料,如胡萝卜、南瓜等。
  2、创造良好环境 鸡舍要经常保持通风、卫生、干燥,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的密度要适宜,3周龄~4周龄后,每平方米饲养肉鸡不超过10只。采用勤添少喂的方式投料,增加鸡啄食和运动时间。在转群、疫苗接种时应尽可能减少应激,防止惊群,尽量避免捕捉鸡只。
   3、搞好疾病预防 部分细菌和病毒会造成肉鸡发生腿部疾病,如葡萄球菌、病毒性关节炎等。必须做好疫苗接种和预防工作。对已患腿部疾病的肉鸡要及早隔离,精心护理。

兵王一代 发表于 2010-5-18 08:20:20

辛苦,学习,多谢。

野鹤闲云 发表于 2010-5-18 08:47:09

学习了;谢谢转帖:handshake

创业养鸡 发表于 2010-5-18 09:03:19

辛苦了!学习!!!

马贺军 发表于 2010-7-11 12:08:46

看过您的文章,您辛苦了!很有见解,智商很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鸡技术基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