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062603 发表于 2010-4-8 21:24:04

谢谢见到老师的大作非常的高兴 真是高

海贼王 发表于 2010-4-10 09:52:02

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增加家禽流动的日益频繁,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非SPF来源的生物制品的广泛应用,造成免疫抑制的传染病不断增多。如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禽白血病(AL)、马立克氏病(MD)、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禽脑脊髓炎(AE)、传染性贫血病(CIA)、禽流感(AI)、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呼肠孤病毒感染(Reov)等等。
免疫抑制性疾病加重了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免疫抑制病原(如IBDV、MDV、NDV等)感染后,增加了鸡群对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支原体病的易感性,往往造成复杂的混合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养禽业损失惨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持久 家禽感染免疫抑制性病毒后,大多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散播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零星死亡,体增重和饲料转换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经济损失严重等。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一是注意引种,因为许多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是经种蛋传播的,如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鸡传染性贫血病、呼肠孤病毒感染、禽腺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一经传入,很难根除,危害持久,所以要尽量从正规的种禽场引种。我国种蛋免疫抑制病感染率50%以上,二是注意养禽场的场址选择和布局,养禽场与居民区至少要有300~500米的距离,与大型养殖场应不少于1000米,避免与有污染的企业毗邻;场内规划布局要合理,各禽舍之间要有防疫间隔带。三是建立安全消毒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四是合理地选择疫苗和生物制品,避免使用毒力较强的活疫苗和非SPF来源的生物制品。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发生 由于雏禽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免疫抑制性疾病易感性高。因此,防治雏禽早期感染至关重要。雏禽与成年禽必须分开饲养,认真做好孵化前种蛋、孵化器、孵化室、育雏室及用具的消毒工作。接种疫苗期间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冷热、空气污浊等不良刺激,避免免疫接种与转群、断喙等工作同时进行;为减少应激,在接种疫苗期间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或电解多维的添加量;遇到运输、接种、捕捉、药物刺激、饥饿、干渴、振动和噪音等应激时,也应加大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等的添加量;饲养密度要合理,饲料营养要全价,特别注意饲料原料的保存,避免霉变;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通风良好,及时清粪;尽量减轻或避免强应激因子对鸡群的影响。

陈安宪 发表于 2010-4-12 01:53:07

谢谢楼主苦口婆心的讲课。

ahui5255 发表于 2010-4-12 02:22:10

引用第3楼大鸡大利千寻于2010-04-08 19:22发表的 :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透露一下吧:) :)



有啥好招吗?

ahui5255 发表于 2010-4-12 02:24:38

失败,只看了第一页,没有看到有老师已经出招了!!16楼的老师辛苦了:victory:

陈安宪 发表于 2010-4-12 21:04:49

请网友告我一个你认为很好的蛋鸡饲料配方。
请发到我的帖子上。先谢谢!
http://bbs.jbzyw.com/read.php?tid-79088.html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防疫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