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伤寒病的诊断及防治
惠中公司技术部:王勇摘要: 2009年4月,山东某养鸡专业户40日龄的青年母鸡发生以下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学变化、实验室检验及菌落的分离培养等诊断为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采用新肥素饮水、鸡病清拌料治疗、环境卫康消毒等措施,控制了发病。关键词:鸡、伤寒,沙门氏菌、诊断、防治、临床症状、病理解剖
鸡伤寒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无荚膜,不能形成芽孢,能运动。它的形态、培养特征及抗原结构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极为相似,两者抗原之间有交叉凝集反应,本病主要发生在鸡和火鸡,其他家禽也可感染,但鹅和鸽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呈散发性发生。不同品种和不同日龄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其中以2-4月龄青年鸡最易感,雏鸡和成年鸡也时有发生,其中雏鸡发病病死率较高,最高可达50%。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染病鸡和带菌鸡不断从粪便中排出病菌,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及其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等途径感染。被污染的种蛋也能引起传染,雏鸡感染本病多由于种蛋带菌,在孵化器内相互传染;同时,也可以在孵化后与病鸡或带病鸡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除此以外,野禽、其他动物和苍蝇以及饲养人员、饲料袋等也可以机械地传染本病。同时雏鸡可以经过从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及尘埃而感染。此外,也可以通过公母交配而相互传染。通常本病的潜伏期约为4-5天,鸡感染致病可随病菌毒力的强弱和鸡机体的抵抗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病鸡病初精神萎顿、离群独居、不愿活动,继而出现食欲废绝、口渴、不断饮水,体温升高至43-44℃,排出淡黄绿色稀粪,污染肛门周围羽毛,病鸡缩头、垂翅,鸡冠、肉髯苍白,急性病例多因衰竭死亡,病程2-7天,有些贫血、消瘦,但死亡率较低,大部分能康复,成为带菌鸡。雏鸡发病与鸡白痢相似,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迟缓、食欲废绝、排白色稀粪。肺部受到侵害时,则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病程短,死亡率高。成禽的最急性病例,一般变化不明显,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来确诊该病,同时磺胺类及部分抗生素对本病都有疗效,可以减少多重感染,降低死亡率,但治愈后,仍然带菌。
2009年4月,山东某养鸡专业户40日龄的青年母鸡发生了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情况
2009年3月12日,山东某专业养殖户购进商品代罗曼肉雏鸡,购入后按场家提供的程序进行了鸡法氏囊苗、鸡新城疫Ⅱ系苗、传支苗免疫,雏鸡长势正常。到4月20日左右时,鸡群开始出现零星发病,鸡精神萎顿,离群缩颈,食欲废绝,渴欲强烈,频频饮水,病鸡腹泻,排灰绿色稀便,被毛粗乱,有的不愿站立,不愿走动,有的眼半闭,发呆,反应迟顿,鸡冠呈暗红色。3天后病鸡日渐增多,并开始死亡,初期每天平均死亡5-9只,发病1周后,死亡达到高峰,每天死亡达15只,半月后死亡逐渐下降,每天死亡3-5只,至5月初前来就诊时仍有发病死亡。前后共发病468只,死亡213只,发病率79.7%,死亡率达35.6%。
1.2 症状的解剖
剖检病死鸡(急性死亡鸡5只,病程5天死亡鸡5只),可看见心包膜增厚,心包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明显肿大,呈淡红色,多数有点状或瘀斑状出血,外观斑驳,表面被覆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状物;气囊混浊;有的出现干酪样渗出物;脾脏肿大,质脆;肠内容物呈糊状,肠粘膜充血或脱落,肾脏出血,肿胀;胆囊扩张;有的脑膜出现充血斑点;部分趾关节有淡黄色粘稠积液,滑膜肿胀,增厚,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1.3 实验室诊断
1.3.1 病料涂片镜检 采取病死鸡心、血、肝脏和脾脏触片,染色,镜检。
1.3.2 细菌的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4只病鸡的肝、脾、肾脏。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经37℃ 、24小时培养,观察。
1.3.3 鉴别培养 采上述4例病料培养的典型菌落,接种在SS培养基中。经37℃24小时培养观察,4例均生长出半透明、灰白色、呈圆珠状、能溶解胆盐并有光泽的小菌落。菌落的边缘色浅,中心色泽深.并稍突起。将4例病料在SS培养基中的典型菌落,接种到伊红、美兰、血液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中. 经37℃24小时培养观察。
1.3.4 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菌落10株(编号为S1 ,S2 ,S3,… ,S10。)分别接种于微量发酵管中,置于37℃温箱中培养2—3 d,每天观察反应情况。1.3.5 血清学鉴定 血清型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型鉴定.在玻片上用少量生理盐水稀释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化菌落,用微量加样器吸取沙门氏菌A—F多价标准诊断血清与之混合均匀,观察。
1.3.6 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将血清学鉴定后的菌株按原编号接种于普通肉汤中,37 ℃培养24 h;吸取含菌肉汤1 mL,平铺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挑取单个菌落,用4 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制成0.5 Mcfarland(麦氏标准)的菌悬液,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再将配制成的10微克/片(药敏片)贴于平板上,每种药物做两个,置于恒温箱中37℃培养18-24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求其平均值。
1.3.7 动物接种试验 试验8只40日龄健康商品代罗曼鸡随机编为2组,各4只。第一组每只胸肌注射该病鸡的菌株18小时肉汤培养物1m1。第二组为对照,不注射活菌培养物,每只肌注灭菌生理盐水1m1。两组分开饲养管理,连续观察15天。1.5 防治
1.5.1 治疗 发病鸡立即进行治疗。选用药敏试验筛选的对该病菌最为敏感的药物是新肥素,通过配伍禁忌选用新肥素进行治疗,新霉素:混饮:100克兑水200千克,连用3-5天;注意治疗中使用其它有药敏性的抗生素要反复交替使用, 以防耐药菌株产生,同时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添加上抗病毒药物,如鸡病清等药物来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在给药之后,自由饮水时添加加奇,加强机体体能及改善机体组织环境,鸡舍内用卫康消毒。
1.5.2 预防 立即对该鸡场的发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情严重的应及时深埋处理,加大鸡舍内外的消毒次数,立即制订和实施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在育雏、育成和成年产蛋阶段,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投喂。同时勤扫粪便,并发酵消毒处理。
2 结果与结论
2.1初诊结果
结合本鸡场的环境卫生条件、发病规律以及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通过病理解剖学变化,从病鸡的临床表现、生理解剖等特征,初步怀疑疑似鸡伤寒的症状。
2.2 实验室诊断结果
2.2.1 病料涂片观察结果 经过病鸡的采样涂片,可从镜检中观察到该菌无芽孢、不能形成荚膜,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吉姆萨染色两极淡染的中等大小杆菌,将以上两种病料接种的普通琼脂培养物制片镜检,见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2.2.2 细菌分离、鉴别培养的结果 由病鸡的发病规律,解剖特点及病料涂片结果,在采集病料做分离实验时,倾向该病菌的分离培养,在37℃、经24小时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培养,经观察沿接种线处生长多量、细小、圆株状、半透明湿润的小菌落,并形成菌苔,镜检培养中的典型菌落4例均检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与直涂片的菌体形态相同。在鉴别培养中,通过SS鉴别培养分别接种到伊红、美兰、血液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中. 经37℃24小时培养观察,伊红、美兰培养基质菌落呈露珠状、粉红色、边缘整齐(见图一)。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为灰色圆珠状.边缘整齐、中间稍突起,不溶血。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 管底部有集,呈阳性反应。(见表一)
http://huizhongsy.com.cn/guanli/htmledit/uploadfile/2009827144233491.JPG
图一 细菌鉴别培养结果
表一 分离培养鉴定
培养方法
普通肉汤
血琼脂平板
SS琼脂
亚硫酸鉍琼脂
去氧胆酸盐琼脂
表现特点
成均匀的浑浊生长
菌落呈灰白色,不溶血
菌落呈灰色,中间带黑
菌落呈黑色或墨绿色
菌落成蓝绿色
2.2.3 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菌株在三糖铁琼脂中为产酸、斜面变红、底层反应呈阳性并产硫化氢(H2S),乳糖、麦芽糖、蔗糖均为阴性,对甘露醇和葡萄糖均为产酸产气;枸橼酸盐和MR试验反应为阳性,VP试验和靛基质反应均为阴性,10株菌均符合鸡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2.2.4 血清型鉴定 将分离到的10个菌株分别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反应,结果发现这10个菌株均发生凝集反应,进一步用 因子血清与l0个分离菌株进行凝集反应结果发现l0个分离菌株均与O2 、O9 因子发生凝集反应,其中O2为2株, 20%;O9为8株,占80%。
2.2.5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随机选中八只健康罗曼鸡,分为两组,第一组用从病料中分离培养出的病菌进行注射,另一组肌注生理盐水1ml,连续观察15天,第一组在期间,出现精神不振、羽毛蓬乱、头翅下垂、呆立、动作迟钝、冠和肉髯呈暗红色,食欲降低或废绝,腹泻,排黄绿色糊状或水样稀粪,剖检可看见心包膜增厚,心包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明显肿大,呈淡红色,多数有点状或瘀斑状出血,外观斑驳,表面被覆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状物;气囊混浊;有的出现干酪样渗出物;脾脏肿大,质脆;肠内容物呈糊状,肠粘膜充血或脱落。结果,人工感染组发病4只,死亡2只,对照组鸡健活。通过临床表现及解剖症状、实验室检测可确诊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病。
2.3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表二显示
表二 沙门氏菌分离珠药敏实验结果
菌珠号
各种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抑菌圈直径
乙酰螺旋霉素
菌必治
庆大霉素
新肥素
环丙沙星
氨苄青霉素
罗红霉素
新霉素
S1
5.0
20.5
5.0
24.5
23.0
15.0
5.0
26.5
S2
5.0
13.0
24.0
15.0
5.0
5.0
5.0
12.5
S3
5.0
14.0
22.0
18.0
5.0
5.0
5.0
6.0
S4
5.0
5.0
22.5
18.5
5.0
5.0
5.0
11.0
S5
10.0
19.0
25.5
22.0
9.5
7.5
9.5
29.0
S6
9.0
21.5
23.5
18.5
5.0
7.5
5.0
17.0
S7
8.0
12.0
31.5
27.0
21.5
5.0
5.0
20.0
S8
6.0
27.5
25.0
19.0
5.0
5.0
5.0
17.5
S9
5.0
16.0
22.5
18.5
5.0
5.0
5.0
15.0
S10
9.0
18.0
24.0
17.5
5.0
5.0
5.0
20.0
敏感度
0
60
90
100
20
1
0
70
沙门氏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0%,沙门氏菌对新肥素最为敏感,其次是庆大霉素和菌必治,对乙酰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则产生耐药性,对其它几种药物表现为敏感不良。
2.4 防治结果
2.4.1 治疗结果 通过对病鸡的及时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鸡群的管理和饲养,以及在预防继发感染上针对治疗,效果显著。
2.4.2 预防结果 针对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病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通过加强全血凝集实验进行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鸡,做好防治和净化工作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对鸡舍的地面、用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勤扫粪便,并发酵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的发生,达到预期的目的。3 讨论与分析
本病引起产蛋率快速下降.很容易误认为是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如ND造成的。但只要认真的临诊及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鉴别诊断。
3.1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从发病经过看,本病是一种较为烈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治疗时不可盲目投药,及时做病原分离及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立即投药,方能把损失降至最低。同时本鸡场应加强对本病的检测,应用血清学方法检疫种鸡群,及时淘汰血清学检疫阳性鸡、病鸡或带菌鸡,种蛋进行严格消毒,消灭传染源。有本病史的鸡场在进鸡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另外加强鸡舍及周边环境卫生的改善,如本场的垫料、饮水、饲料等要经常进行检查,严格消毒,彻底清理鸡舍卫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加强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掌握好鸡舍温度及湿度。
3.2 鉴别诊断和防治
这次流行的鸡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伤寒。本病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禽霍乱及鸡新城疫相区别鸡伤寒病程一般不及禽霍乱和鸡新城疫急骤,鸡伤寒剖检变化肝、脾极度肿大,而禽霍乱和鸡新城疫就没有这样显著。另外,鸡伤寒不象禽霍乱和鸡新城疫那样全身出血显著。 患有鸡伤寒死亡鸡的头部皮肤及鸡冠颜色苍白, 肉髯缩小,而患有禽霍乱和鸡新城症的鸡头部色泽变紫.发黑。鸡伤寒还应与鸡白痢, 鸡副伤寒相区别,鸡白痢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鸡副伤寒发生于10日龄内的雏鸡,而鸡伤寒发生于6月龄以下,1月龄以上鸡。该病发生时,应对病鸡隔离治疗,对病鸡排泄物和死鸡焚烧或深埋,严格消毒禽舍及用具和运动场,严防其他病原携带者入内。由于现在禽伤寒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 因而对鸡伤寒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防治措施, 以全血凝集实验进行定期检疫;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投喂;对鸡舍的地面、用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勤扫粪便,并发酵消毒处理。对发现带菌鸡要及时治疗或淘汰。
3.3 强化环境卫生消毒
实践证明,良好的卫生环境对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伤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日常消毒措施得当,细菌很容易被杀灭。
好帖谢谢分享;学习了 相对来说,新肥素、庆大霉素等吸收率比较低,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沙门氏菌的话,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难道你们的“速克”效果也不好吗??
怎么没有做药敏和治疗效果观察? 我得收藏后慢慢看 引用第2楼牧鱼郎于2010-04-06 13:13发表的 :
相对来说,新肥素、庆大霉素等吸收率比较低,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沙门氏菌的话,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难道你们的“速克”效果也不好吗??
怎么没有做药敏和治疗效果观察?
其实沙门氏菌的敏感药物还比较多,为什么没有药敏试验呢?例如:沙拉沙星、粘杆菌素、氟苯尼考等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