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 Microbes Infect|20年H10禽流感病毒监测揭示候鸟跨洲传播风险
H10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s)主要在水禽中传播,但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如人类、水貂、海豹),近年来散发性人类感染病例引发公共卫生关注。台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点,是H10病毒传播的潜在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长期遗传学分析(1998–2017年),揭示中国台湾野鸟中H10病毒的进化动态、基因重配规律及跨洲传播风险。-文献速递-
英文标题:Intensive reassortment and frequent intercontinental transmission revealed by longterm genetic analysis of H10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Taiwan
台湾H10禽流感病毒长期基因分析揭示的密集重组和频繁洲际传播
通讯单位:中国台湾长庚大学新兴病毒研究中心
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分区:医学一区/JCR Q1
影响因子:7.5(2024)/7.2(5年)
发表时间:2024.9.18
一、研究方法
1、样本收集与病毒分离:
对79,504份野鸟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共分离出59株H10病毒(排除混合亚型后)。
病毒通过鸡胚培养分离,并通过RT-PCR鉴定HA/NA亚型。
2、基因组测序与系统发育分析:
对8个基因片段(HA、NA及6个内部基因)进行全长测序,构建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
基因型分类依据各片段的聚类关系,结合地理来源和时间分布分析。
3、分子特征分析:
比对关键氨基酸位点(如HA受体结合位点、裂解位点、哺乳动物适应性标记)。
图1 台湾野生鸟类分离的H10禽流感病毒的时间趋势和神经氨酸酶(NA)亚型组成(1998-2007)
二、主要发现
1. 病毒亚型分布与时间动态
[*]H10N3(21株)和H10N7(24株)是主要亚型,H10N7在2007年后成为优势亚型。
[*]2006年检出率最高(12株),可能与候鸟迁徙模式相关。
图2 H10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
2. 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跨洲传播
[*]HA基因:台湾病毒主要属于欧亚谱系(EAL),但4株WB2961病毒(2013年)的HA/NA基因属于北美谱系(NAL),表明跨太平洋传播。
[*]内部基因:PB1、PA等基因存在双向跨洲传播证据,部分北美基因在东亚长期循环(如PA基因),反之亦然。
[*]地理分布:跨洲传播事件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如阿拉斯加、东亚)。
[*]图3 H10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的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
图4 台湾H10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多样性
3. 高频重配与基因型多样性
[*]59株病毒被划分为34种基因型,且同一基因型仅出现在单一迁徙季,未出现长期循环。
[*]2015–2016年冬季多样性最高(11株病毒含8种基因型),反映野鸟病毒频繁重配。
图5 具有指示洲际传播潜力基因的禽流感病毒的地理分布
4. 分子特征与公共卫生风险
[*]受体结合特性:所有病毒均保留禽类特征(如HA 226Q/228G),未发现哺乳适应性突变(如PB2 E627K)。
[*]裂解位点:2010年前后主要序列从PEIMQGR变为PELMQGR;中国2013–2015年禽类病毒出现独特变异PELIQGR,提示潜在抗原漂移。
[*]与哺乳动物病毒的关系:台湾病毒与人类H10N8、海豹H10N7等哺乳动物分离株无直接遗传关联,但其内部基因与clade 2.3.4.4 H5Nx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进化联系。
图6 H10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切割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变异
三、研究意义与结论
1、重要性:
首次揭示台湾野鸟H10病毒通过太平洋路线参与全球病毒重配,强调跨洲监测的必要性。
病毒基因型快速更替提示野鸟是AIV多样性的“熔炉”,但未在台湾家禽中建立稳定传播。
2、结论:
台湾野鸟中的H10病毒通过频繁重配和跨洲传播维持高度遗传多样性,虽未发现直接哺乳动物适应特征,但裂解位点变异和与H5Nx病毒的基因交流提示需持续监测。该研究为全球禽流感防控提供了重要的进化动力学依据。
cite:Li WC, Chang CY, Liu YP, et al. Intensive reassortment and frequent intercontinental transmission revealed by long-term genetic analysis of H10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Taiwan.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5;14(1):2556794.
来源:medsearch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