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警惕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和流行
鸡传染性鼻炎多发生在秋冬和春季,夏季发病率较低。今年自进入5月份以来,该病发病率居高不下,7月份发病案例超过6月份,特别是西北和河南等养殖密集区域发病率较高。8月7号入秋,秋季早晚温差会逐渐加大,预计今年秋冬鸡传染性鼻炎会发生较大流行。希望引起大家关注。临床诊断
1.病鸡采食下降,鼻孔有鼻汁或结痂,常有甩头动作,部分鸡头插在翅膀下,精神差。
2.晚上熄灯后能听到呼噜、咳嗽或怪叫等声音。
3.病鸡肿脸,大多为一侧性。少数病鸡肉垂、下颌肿胀。
4.产蛋鸡产蛋下降,一般下降幅度为5%~30%。病鸡出现拉稀,排绿色粪便。
5.近期死亡率高的鸡群,除了本病外还检测到大肠杆菌、鸭疫里莫氏杆菌、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原。
解剖变化
1.鼻腔及眶下窦充满水样至灰白色粘稠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物。
2.产蛋鸡发病时卵泡变形。
3.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腹腔有卵黄性腹膜炎,有恶臭味。与鸭疫里莫氏杆菌混感时恶臭味不明显,病鸡有瘫痪、扭头、晃脑等神经症状。
4.小日龄鸡和青年鸡发生鼻炎后易误诊,易和大肠杆菌、鸭疫里莫氏杆混感导致输卵管栓塞的发生。青年鸡场要高度关注。
鼻腔分泌物和干酪物 卵巢液化和变形
鉴别诊断
非传染性鼻炎:局部发病,肿脸的比例较少,无明显传染性。
肿头综合症:头部肿胀,有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抗菌素治疗不理想。
发病原因
1.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养殖密集的区域,该病一直不断;
2.生物安全有漏洞。近期淘汰鸡价格一直处于高价运行,活禽运输频繁会助推该病流行;
3.冷应激是导致鸡群发病的主要诱因。
4.免疫疫苗毒株不对型和抗体水平低。鼻炎的血清型较多,容易发生变异,不同血清亚型之间交叉保护率低或无。近期主要流行的是血清亚型是A1、A2、C1、C4,以及少数B1型。如果疫苗中不含流行菌株会导致免疫失败。鼻炎疫苗除了菌株对型外,各亚型抗体水平不能低于20,低于20保护率低。
防控措施
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转群、合并鸡群或淘鸡时加强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和隔离。
2.避免鸡群发生冷应激。特别是参考以下管理措施。
3.作好免疫接种,提高鸡群的特异性抵抗力。
①传染性鼻炎疫苗需要两次免疫,疫苗的保护率一般在85%左右。
②疫苗的保护率与鸡群的管理水平、应激和环境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
③选择对型的疫苗,保证抗体水平不低于20。
④免疫程序设计
4.治疗:首先要消除发病诱因;早期个别肿头肿脸的鸡注射抗菌素;中后期紧急接种疫苗;
附注:
1.抗菌素在治疗鼻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鸡群经抗菌素治疗很快恢复;
2.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产蛋期鸡群禁用抗菌素,但是很多案例证明,发生鸡传染性鼻炎后完全不用抗菌素的代价巨大。因此鸡群发病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死淘率较高的鸡群可以选择效果好,药残期短的抗菌素,并做好弃蛋计划。
预警:根据2025年1-7月份本病在全国各地的发病情况,推测2025年秋季和冬季鸡传染性鼻炎会出现较大的流行,请大家引起重视,提前做好本病的防控工作,避免发生大的经济损失。
隔离消毒、避免冷应激和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三大重要措施,缺一不可。不要过于自信自己的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也不要因经历过免疫失败对疫苗的作用太悲观,未来疫苗免疫是趋势,是预防本病、减少发病率和降低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来源:小兽医杂谈 近年来鼻炎发病较多 疫苗保护率不理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