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发表于 昨天 10:30

10月鸭市风云:鸭苗看涨、分割品回暖,大小白条鸭为何"涨不动"?(上)

一、鸭苗板块:供需错配下的“阶梯式”上涨

(一)苗价突破2.5元/羽,11月或迎“3元时代”

本周,鸭苗市场延续前几周涨势,价格曲线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日均出苗量稳定在940-950万羽,此数据看似平稳,却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微妙影响。山东、江苏等主产区苗价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当前已达2.7-2.9元/羽,与月初相比,涨幅高达20%,价格快速上涨,令众多养殖户与从业者始料未及。

在市场博弈中,终端需求方对高价苗抵触情绪渐显。过高苗价意味着养殖成本增加,若后期鸭肉价格无法支撑,养殖利润将被大幅压缩。然而,供应端却呈现“倔强”态势。种蛋供应偏紧,环比减少8%,致使鸭苗源头供应受限。与此同时,鸭毛价格飙升成为苗价上涨重要支撑。山东地区鸭毛结算价已达1.54元/公斤毛鸭,这使得屠企采购鸭苗积极性提升30%。即便屠企尝试限价,鸭苗计划快速节奏仍难以抑制,苗量总量明显低于养殖环节供需平衡点,为苗价持续上涨提供条件。

展望11月,随着秋冬交替,羽绒服原料需求旺季来临,鸭毛价格上涨预期强烈。在此情形下,鸭苗价格亦将随之攀升。据市场分析,苗价突破3元/羽概率高达70%,一旦实现,将创下6个月以来新高。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高苗价下合理规划养殖规模,成为其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养殖端补栏分化:大厂囤苗vs散户观望

在鸭苗价格上涨背景下,养殖端补栏行为出现显著分化。规模养殖场凭借自身优势,在补栏博弈中占据主动。其拥有稳定订单渠道,与下游合作关系紧密,无需担忧后期鸭肉销售问题。同时,充足现金流使其有能力在苗价上涨时提前布局。数据显示,部分规模养殖场已提前锁定60%的11月苗量,一些龙头企业补栏量同比增长15%。它们通过与种禽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苗源稳定供应,为后续养殖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中小散户处境截然不同。受“春节后消费淡季”预期影响,其补栏积极性大幅下降。过往市场经验表明,春节后通常是鸭肉消费低谷期,价格下跌风险较大。且中小散户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一旦价格下跌,亏损风险难以承受。目前,合同鸭养殖利润维持在0.8-1.2元/只,看似有一定盈利空间,但散户自养利润因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因素上升,已接近盈亏线。在此情况下,其补栏决策更为谨慎,补栏积极性仅为去年同期60%。这种补栏分化现象,导致苗量向头部集中,规模养殖场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二、分割品市场:副产领涨带动“结构性”回暖

(一)副产板块爆发:单品涨幅突破1000元/吨

在鸭产品分割市场中,近期副产板块表现突出,成为拉动市场回暖的重要动力。受鸡分割品涨价传导影响,鸭掌、鸭肫、大二节翅等副产单品迎来普涨行情。全国鸭掌均价突破1.2万元/吨,较月初上涨12%,涨幅在市场中引发广泛关注。鸭肫报价也达到1.5万元/吨,周涨幅达8%。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副产市场的火热态势。

在这场副产涨价潮中,屠企积极调整策略。采用“主产稳价+副产提价”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分割综合效益环比提升25%,屠企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32天,资金回笼速度加快,库存压力有效缓解。江苏某屠宰厂负责人透露,“副产收入已占总营收的35%,有效对冲了白条鸭的利润下滑。”这一数据充分体现副产板块在屠企营收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也解释了屠企在副产市场积极运作的原因。

(二)主产品类分化:腿类稳涨vs半片鸭跟涨乏力

与副产板块火热形成对比的是,主产品类市场出现明显分化。鸭腿、胸肉等主产类产品报价稳中微涨,其中鸭腿均价6.2元/公斤,环比涨3%。虽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但在市场整体波动情况下,仍显示出一定稳定性。鸭腿作为鸭肉主要消费部位之一,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为其价格稳涨提供支撑。

然而,半片鸭市场表现欠佳。受猪肉低价压制,半片鸭报价5.8元/公斤,仅小幅跟涨1.7%。猪肉作为鸭肉重要替代品,其价格低位运行对鸭肉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在此情形下,半片鸭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价格上涨乏力。下游二批商补货节奏呈现“快进快出”特征,库存周期控制在15天以内,反映市场对高价产品接受度有限。其在补货时更为谨慎,避免因库存积压带来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半片鸭市场发展。

三、大小白条鸭:旺季不旺背后的“多空博弈”

(一)大白条鸭:产能过剩下的“谨慎挺价”

在白条鸭市场中,大白条鸭表现备受关注,其价格走势犹如一场复杂多空博弈。当前,大白条鸭均价处于6800-7000元/吨区间,与上月相比,有2%微涨。然而,拉长时间线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却下跌15%。这一涨一跌间,反映出市场复杂态势。

从供应端看,屠企为应对市场变化,采取控制宰杀量策略。10月,屠宰量环比下降5%,这背后是屠企试图通过减少供应来挺价的努力。然而,市场库存压力依然沉重。行业库存目前达到40万吨,按当前消费速度,相当于20天消费量。如此高库存,成为价格上涨的一大阻碍。

在市场流通环节,经销商态度至关重要。他们普遍反映,终端走货速度缓慢,使其不敢大量囤货,目前进货主要为补充刚需。山东一位经销商表示,“白条鸭利润率已压缩至3%,全靠走量维持。”这道出众多经销商心声。在高库存和低利润双重压力下,经销商在市场中谨慎前行,其谨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白条鸭价格上涨空间。

(二)小白条鸭:苗价推高成本,小涨难破困局

小白条鸭在市场中有其独特发展轨迹。近期,因鸭苗价格上涨,小白条鸭成本端支撑明显。当前,其报价在5200-5400元/吨,环比上涨3.5%。这一价格上涨看似是市场积极信号,但背后隐藏诸多困境。

养殖户决策对小白条鸭市场供应产生重要影响。因“11月出栏遇春节前消费旺季”预期,其提前压减放养量,幅度达10%,导致市场供应收缩5%。然而,市场需求端未能给予有力回应。终端批市反馈,餐饮渠道进货量仅恢复至去年80%。在价格方面,消费者敏感度极高,价格只要上涨100元/吨,就可能导致丢单。这使得小白条鸭在成本上涨情况下,难以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陷入小涨难破困局的尴尬境地。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月鸭市风云:鸭苗看涨、分割品回暖,大小白条鸭为何"涨不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