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 发表于 7 天前

【分享】冬季鸡舍保温VS通风困局:研究揭示低温与氨气的叠加危害机制

进入寒冬时节,对蛋鸡养殖来说是一大考验。尤其是进鸡舍的时候,经常碰上两个头疼事儿:为了保温,通风减少了,但鸡舍里的“味道”却更刺鼻了;为了给鸡舍保温,发现产蛋量不升反降,疾病也变多了。

为啥会这样?其实是低温和氨气在作祟。它们就像冬季鸡舍里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低温+氨气:蛋鸡面临的双重压力

蛋鸡维持最佳生产性能舒适的温度区间,叫做“热中性区”,大约在18~24℃之间。一旦温度低于16℃,鸡群就会感到寒冷,出现采食量更高、产蛋量却下降的情现象。

为了保温,鸡舍常常会减少通风。这虽然留住了温度,却也留住了鸡粪挥发出来的氨气。这种刺鼻气体不仅难闻,还会直接伤害鸡的呼吸系统,降低免疫力,甚至影响产蛋。



科学实验:20周跟踪,揭开真相

为了搞清楚低温和氨气到底如何影响蛋鸡,一项研究将500多只蛋鸡分成6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饲养了20周,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和氨气浓度组合:

8℃低温 +不同浓度氨气(低/中/高)
20℃舒适温度 + 不同浓度氨气(低/中/高)

研究人员定期检测鸡只的血液指标、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规律。

低温VS氨气,伤害方式大不同

低温:急性应激,鸡群会部分适应

低温刺激下,蛋鸡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免疫力像坐过山车:初期IgG、IgM等免疫球蛋白升高,但黏膜免疫的关键抗体IgA却下降,说明免疫系统应答的紊乱。

[*]生殖激素被抑制: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都有所下降,直接影响产蛋。

[*]好消息是:随着时间推移,鸡群对低温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部分指标会逐渐恢复。

氨气:慢性毒药,伤害持续累积

相比之下,氨气的危害更为隐蔽和持久:

[*]累积性损伤:暴露时间越长,伤害越明显。

[*]免疫紊乱:不仅引起全身炎症,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免疫应答失衡。

[*]生殖系统受害:显著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中与繁殖相关的基因表达,导致生殖激素全面下降。

[*]抗氧化能力下降:机体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持续减弱。

双重打击:1+1>2的炎症反应

当低温和高浓度氨气同时存在时,会产生协同效应:

[*]炎症因子飙升: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显著上升,意味着更强烈的炎症反应。

[*]生殖基因被抑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FSH基因表达降到最低。

对养殖户的实用建议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分阶段管理策略:

产蛋前期(至30周左右)重点:保温防冷应激

[*]确保舍温不低于16℃,理想范围18-24℃。
[*]关注鸡群采食量和产蛋率变化。
[*]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帮助抵御寒冷。

产蛋中后期(30周后)重点:控氨保健康

[*]氨浓度严格控制在20ppm以下。
[*]在中午温度较高时适当通风换气。
[*]及时清理粪便,减少氨气产生源。
[*]可使用氨气吸附剂改善舍内环境。

创新解决方案

[*]最小通风系统:在保温的同时保证必要通风。
[*]粪污即时处理:从源头减少氨气产生。
[*]环境智能监控:实时监测温湿度和氨气浓度。



结 语

冬季养鸡不是简单的“保温”或“通风”二选一,而需要精细化的平衡技巧。通过理解低温和氨气对蛋鸡生理的不同影响,采取阶段性的精准管理,可最大程度让鸡群温暖过冬又健康高产。

记住:前期重温度,后期重氨气——掌握这个原则,你的鸡群冬季也能保持良好状态!

来源:蛋鸡营养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冬季鸡舍保温VS通风困局:研究揭示低温与氨气的叠加危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