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减蛋综合征全解析:影响产蛋的隐形杀手!
减蛋综合征
Egg Drop Syndrome
产蛋率下降综合症(Egg drop syndrome 1976,EDS’76),也称减蛋综合征,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蛋鸡疾病,其特征为产蛋量下降或无法达到正常产蛋高峰。
造成这种减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出大量软壳蛋和无壳蛋,这些鸡蛋往往被鸡啄食或遗失于粪便中,导致可销售鸡蛋数量减少。
减蛋综合征在肉种鸡和褐壳蛋鸡中病情更为严重,而对白壳蛋鸡的影响相对较轻。
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最初来源于鸭类,并可能通过受污染的疫苗传入鸡群。
鸭和鹅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可呈无症状携带状态。
EDSV可通过垂直传播从感染的种鸡传递给后代:
病毒可在受感染母鸡产下的受感染鸡蛋孵化出的雏鸡体内潜伏,并在鸡群进入产蛋期后被激活。
然而,更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即通过受污染的鸡蛋或设备(如蛋盘、蛋箱、运输车等),因为病毒存在于粪便和输卵管分泌物中。
与家养或野生水禽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例如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也可导致传播。
该病传播速度较慢,在笼养鸡舍内或鸡舍之间扩散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 1 —
临床症状
受感染鸡群最初表现为蛋壳颜色短暂变浅,随后出现薄壳蛋、软壳蛋和无壳蛋。
在早期阶段,鸡只可能出现短暂性腹泻或轻度抑郁,但这些症状并不稳定。
除产蛋下降外,鸡群外观健康,死亡率通常不受影响。
若鸡群在开产前已垂直感染或在开产初期感染,将无法达到正常产蛋高峰;
若在产蛋后期感染,产蛋下降幅度不一,通常在10%至40%之间。
许多鸡蛋会因被鸡啄食、被垫料压碎或掉入粪带、粪坑中而损失。疫情通常持续4至10周后产蛋量恢复正常。
剖检时无特征性肉眼病变,显微病变主要限于壳腺。
图片来源:Dr. Joan Smyth,MSD《兽医手册》
— 2 —
诊 断
当健康鸡群突然出现产蛋量下降,并伴随软壳蛋与无壳蛋增多时,应怀疑为减蛋综合征。
然而,这些异常鸡蛋往往容易被啄食,仅残留膜状物,因此识别该特征需进行细致检查。
在鉴别诊断中,应将减蛋综合征与以下疾病区分:
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无呼吸道症状及典型畸形蛋;
新城疫与禽流感:减蛋综合征无明显全身性病症;
严重维生素D3缺乏:可导致类似临床表现。
诊断首选血清学检测,包括凝集抑制试验(HI)和ELISA;
也可通过泄殖腔拭子或壳腺样品进行PCR检测。
由于临床症状隐匿,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检测是诊断的关键。
— 3 —
防控与免疫接种
目前尚无针对减蛋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防控应基于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彻底清洗和消毒所有与鸡蛋接触的设备,尤其是蛋盘,因为其是传播的重要媒介。
应避免重复使用纸质蛋盘。
鸡群应避免与水禽接触,也不得饮用可能被其粪便污染的水源。
市售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通常在育成期末期接种。
种鸡群常规接种疫苗以防止垂直传播并减少产蛋损失。
商品蛋鸡群也可接种疫苗以防止临床发病,但需注意疫苗不能阻止病毒排出。
注:本文引自Hendrix Genetics汉德柯斯,原文作者兽医Rafael Lera投稿、商务合作:
来源:poultry times,作者:Rafael Lera,配图:原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