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牛肉10月出口再破纪录:日均近1.4万吨背后的中国动力与汇率密码(下)
四、隐忧浮现:保障措施调查成最大变量(一)中国贸易政策敏感期
在中国市场需求为巴西牛肉出口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一项贸易政策调查成为影响巴西牛肉产业发展的重要不确定因素。2024年12月,中国商务部正式启动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重点关注2019-2024年期间进口牛肉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5%,远超同期全球牛肉贸易平均增速。大量巴西牛肉进入中国市场,在丰富国内肉类供应的同时,也对本土牛肉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国内肉牛养殖企业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价格波动等问题。
随着调查进入关键阶段,预计11月公布的最终结果备受全球关注。一旦调查认定进口牛肉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中国极有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实施关税配额制,对超出配额部分的进口牛肉加征高额关税;或采取反倾销措施,根据倾销幅度征收反倾销税。初步预估这些措施可能使巴西牛肉进口成本增加10%-15%。这对于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的巴西牛肉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国内一家从事牛肉进口多年的大型贸易商表示,出于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他们已调整采购策略,将巴西牛肉的采购比例从以往的70%降至55%,转而加大从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采购力度,以此分散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反映出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的严峻考验。
(二)全球供应链潜在震荡
除了中国市场的政策变数,巴西牛肉在全球供应链中也面临诸多潜在挑战。美国自2025年对巴西牛肉加征的76.4%高额关税仍在生效,尽管巴西牛肉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其他市场开拓中取得一定成效,暂时缓解了对美出口受阻的压力,但对美出口量暴跌60%的现实,依旧给巴西牛肉产业敲响了警钟,迫使其加速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布局。
然而,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关键市场,巴西牛肉正遭遇来自澳大利亚的强劲竞争。中澳自贸协定赋予澳大利亚牛肉“零关税”的巨大优势,这使其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得以快速抢占中国高端牛肉市场份额。2025年10月,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大理石纹等级M5+牛肉(这类牛肉以其丰富的雪花纹理、鲜嫩多汁的口感,深受国内高端消费者喜爱)出口量增长20%,主要供应国内高端餐厅、精品超市等渠道。澳大利亚牛肉企业还通过精准营销,如举办牛肉品鉴会、与国内知名厨师合作推广澳式牛排烹饪方法等,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者认可度。与之相比,巴西牛肉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渗透仍需加强,如何在这场激烈的全球供应链竞争中脱颖而出,维持在华市场份额与价格优势,成为巴西牛肉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五、展望:在“中国机遇”与“全球博弈”中续写神话
展望未来,巴西牛肉出口的发展仍充满机遇与挑战。在“中国机遇”与“全球博弈”的双重背景下,巴西牛肉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每一步决策都至关重要。
短期来看,随着中国农历新年备货周期的持续推进,巴西牛肉日均出口量有望突破1.45万吨,刷新历史纪录。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对巴西牛肉出口形成强大吸引力。国内电商平台京东生鲜数据显示,临近新年,巴西牛肉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5%,其中谷饲眼肉牛排成为爆款产品,消费者对其鲜嫩多汁的口感评价颇高,纷纷下单储备,为新年餐桌增添美食选择。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巴西牛肉产业需应对贸易政策与成本上涨的双重挑战。中国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结果一旦确定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巴西牛肉对华出口成本将大幅增加,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影响;而在巴西国内,养殖成本不断上升,饲料价格上涨18%,劳动力成本增加15%,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削弱了巴西牛肉的价格竞争力。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巴西牛肉的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稳定国内牛肉价格,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为实惠的价格享受到美味牛肉,也推动了餐饮产业链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以海底捞为代表的火锅企业,因巴西牛肉的稳定供应,采购成本下降12%,得以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套餐,吸引更多消费者;预制菜企业也从中受益,降低了原料成本,开发出更多新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选择。
当雷亚尔汇率、中国需求、政策环境形成相互关联的“三角关系”,巴西牛肉的出口发展本质上是全球肉类贸易格局重构的体现。在全球肉类贸易的大格局中,不存在永远的“价格优势区域”,只有不断优化升级的产业生态。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当巴西牛柳摆上餐桌时,其背后是汇率波动、远洋运输与国际贸易规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正是全球化时代食品贸易的特点所在。它让我们能够品尝到来自万里之外的美味,感受到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带来的便利与惊喜,也促使我们关注国际贸易动态,理解每一块牛肉背后所蕴含的全球经济故事。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