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蛋壳形成中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蛋壳形成中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仅凭溶解度不足以衡量微量矿物质对家禽的营养价值。
真正决定其支持生命重要功能效果的,是其在肠道中的释放特性和吸收情况所驱动的生物利用度。
本文探讨了这些矿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影响蛋壳质量——这是蛋品安全和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
一个完整鸡蛋的形成,从排卵到产蛋大约需要24小时。
在这一过程中早期,会形成蛋壳膜。
在众多成分中,钙、锌和锰三种矿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些矿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影响蛋壳质量呢?
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长期以来,高溶解度的矿物盐一直被视为高生物利用度;
因此,硫酸盐(如ZnSO4、CuSO4)通常被用作衡量其他微量元素来源相对生物学价值的参考标准。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膳食矿物质的溶解速率和溶解程度并不能可靠地反映其在肠道中的吸收和利用情况。
以钙为例(见图1),在子宫中的蛋壳钙化从下午中期至傍晚开始。
结晶CaCO?沉积在蛋壳膜的乳突核上,并逐渐构建成高度有序的栅栏层柱结构,从而赋予蛋壳强度。
这一过程对钙的需求极高。
细粒石灰石是快速溶解的钙来源。
然而,营养学家会采用延长消化道中钙释放时间的策略,例如饲喂大颗粒钙,使其在夜间更长时间释放,以减少骨钙动员并提高蛋壳质量。
溶解度与蛋壳质量的关系
虽然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基质中95%由CaCO?组成),但微量元素对于特定生理过程同样必不可少。
传统上,蛋鸡日粮中的微量元素在上消化道中迅速溶解,在此可能与钙或植酸盐发生不利反应。
相比之下,缓释型矿物来源可避开这些相互作用,在小肠中更高效地吸收。
这种改进的生物利用度可在较低添加量下仍提升蛋壳质量,相较于传统来源更具优势。
体外锰溶解动力学研究
为了证明溶解度并不一定与微量矿物质来源的生物利用度相关,在一家研究实验室开展了一项体外研究。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微量矿物质来源在禽类砂囊pH 3.0条件下的溶解速度。
如图2A所示,常规硫酸盐形式几乎立即溶解,而缓释来源的锰则缓慢释放,并在1小时后仍持续溶解。
体内蛋壳断裂力测试
为了确定较慢溶解速率是否会影响蛋壳形成,在法国某研究机构开展了一项为期20周的产蛋试验。
试验共包括936只60周龄白来航鸡,每26只为一重复,共12个重复,分为3种日粮处理:
阴性对照组(NC):基础日粮,仅提供43 ppm锌和36 ppm锰。
快速溶解微量元素组:日粮中添加85 ppm锌和95 ppm锰,来源为硫酸盐(分别为ZnSO?和MnSO?)。
缓释微量元素组:同样添加85 ppm锌和95 ppm锰,来源为缓释型产品(分别为HiZox和ManGrin)。
蛋壳断裂测试结果显示(见图2B),缓释型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而硫酸盐组结果居中。
这些发现表明,在上消化道中逐步释放的微量元素并不比快速溶解的元素生物利用度低,甚至可能有助于提高商品蛋鸡蛋壳的强度。
蛋鸡营养的潜在机遇
总之,单凭溶解度不足以衡量微量矿物质对家禽的营养价值。
真正决定其支持生命重要功能效果的,是其在肠道中的释放特性和吸收情况所驱动的生物利用度。
那些在小肠中保持结合状态,待释放后再吸收的矿物质表现出明显优势,能更高效地被吸收和利用,同时减少与其他膳食成分的干扰。
采用如锌和锰等缓释型微量元素来源,是家禽业提升蛋壳质量和家禽健康的潜在策略。
它不仅能在较低日粮添加水平下实现优异效果,还能同时带来经济与动物福利双重收益。
来源:poultry times,本文译自网站:https://www.poultryworld.net/,译者:阿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