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猪价涨还是跌?近五年数据揭秘2025年国庆后生猪市场走向(下)
四、后市展望:供需博弈下的价格波动趋势展望四季度,生猪市场供需矛盾不断积累,犹如被紧密封闭的“压力锅”,随时可能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上海钢联预测,四季度生猪价格将在6.0 - 6.7元/斤区间波动,猪肉价格则在16.0 - 17.4元/公斤 ,低于 2024 年同期水平,市场看跌预期较强。
这背后主要存在三大核心矛盾:
产能去化不彻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持续为市场提供生猪供应,导致生猪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尽管养殖户已感受到市场压力,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部分养殖户仍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淘汰母猪,使得产能去化进程缓慢。
消费提振乏力:随着居民饮食结构日益多元化,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已降至 55%。虽然季节性腌腊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猪肉消费,但这种拉动作用较为短暂,难以改变整体消费疲弱的局面。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禽肉、牛羊肉等低脂肪、高蛋白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挤压了猪肉消费市场。
成本支撑弱化:饲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随之降低。这虽然减轻了养殖户的成本压力,但也削弱了价格下跌时的成本支撑。企业在价格下跌时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价格难以出现以往的大幅反弹。过去,价格下跌时养殖户可能通过压栏惜售减少亏损,促使价格回升;但现在,成本降低使得企业能够承受更长时间的价格低迷,不会轻易采取压栏措施,市场供需关系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调整。
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处于艰难的 “出栏决策期”。集中出栏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进一步下跌,利润空间被压缩;压栏惜售则面临疫病风险和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一旦发生疫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压栏期间,饲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升,也会加重养殖户负担。
行业分析师建议,养殖户应合理控制存栏量,密切关注二次育肥动态,避免盲目跟风。养殖户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出栏计划,避免受市场情绪影响。同时,要高度关注二次育肥情况,因为二次育肥行为会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较大影响。二次育肥户大量补栏会导致短期内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涨;集中出栏则会造成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因素
回顾近五年国庆前后生猪市场的发展变化,传统的 “逢节必涨” 规律已被市场的复杂性打破。从价格的无序波动到供需关系的微妙转变,生猪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2025 年,生猪市场供应端的 “增量” 与需求端的 “疲态” 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市场的严峻形势。规模养殖企业的理性出栏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而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变化则使得猪肉需求增长面临更大挑战。
市场价格的每一次波动、开工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传递着市场信号。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些信号犹如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只有准确把握这些信号,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发展路径。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供需基本面始终是决定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深入分析供需关系,紧跟市场动态,是在生猪市场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
来源:现代畜牧网
跌是主流,产能也去不了多少,若是能开拓国际市场,也许能找到一条生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