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周刊 发表于 昨天 10:20

分析 | 肉鸡市场“金九”遇冷:价格冰火两重天,产业链如何破局?(上)

一、市场行情:旺季不旺的 “冰火两重天” 图景

中秋佳节向来是肉鸡消费的黄金时期,大街小巷弥漫着团圆的气息,餐桌上也少不了鲜嫩多汁的鸡肉。然而,2025 年 9 月,全国肉鸡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上演了一出 “旺季不旺” 的复杂剧情,鸡苗市场的价格竞争和肉毛鸡的南北价差悬殊,令养殖户和从业者始料未及。



(一)鸡苗市场:规模与价格的激烈博弈

进入 9 月的鸡苗市场,宛如踏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规模与价格的博弈正激烈上演。据业内数据统计,9 月 4 日全国肉鸡苗均价为 2.35 元 / 羽,较上周微降 0.05 元。这看似微小的价格变动,背后却是各大企业间的激烈角逐。山东六和、益生等行业龙头企业,凭借深厚的合同订单基础,坚定维持 2.4 - 2.5 元 / 羽的报价,以稳固自身市场份额,并通过与长期合作养殖户的紧密联系,保障鸡苗销售渠道的稳定。

而江苏、河南等地的中小企业,为避免在竞争中被边缘化,针对 35% 空棚率的散户市场,果断采用 “价格战” 策略,以 2 元 / 羽的特价鸡苗开拓市场。这一举措虽使得本周成交量逆势增长 8%,但每羽仅 0.1 元的微薄利润,让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散户在这场博弈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对 2.5 元以上的鸡苗价格敏感度高,议价空间可达 0.2 - 0.3 元。在利益驱动下,散户不断与企业议价,促使小企业以价换量,导致整个鸡苗市场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历史低位,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二)肉毛鸡市场:南北价差创年度新高

肉毛鸡市场同样面临严峻形势,区域差异显著,南北价差创下年度新高。北方作为主产区,均价在 3.6 - 3.7 元 / 斤波动,山东、河北等地的社会鸡收购价降至 3.55 元 / 斤,较 8 月下跌 0.1 元,养殖户面对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南方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湖北武汉因暴雨突袭,鸡源严重短缺,屠宰企业为保证生产,不得不高价抢收,毛鸡进厂价飙升至 5.3 元 / 斤,比北方高出 1.7 元,成为全国瞩目的 “价格孤岛”。广东佛山的活禽市场相对稳定,毛鸡报价 4.8 元 / 斤,与前期持平,市场供需维持微妙平衡。然而,四川、重庆等地由于火锅消费进入淡季,毛鸡价格降至 4.5 元 / 斤,环比下跌 0.2 元。从市场数据来看,南北价差最大可达 1.2 元 / 斤,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区域供需的严重失衡,也为养殖户和从业者的市场决策带来极大困扰,市场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二、三重制约:旺季遇冷的深层逻辑解析

在肉鸡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市场因素。2025 年肉鸡市场旺季不旺,主要受供应、成本、需求三方面因素的多重制约,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今年肉鸡市场的复杂走势。

(一)供应端:产能过剩的 “堰塞湖” 效应

供应端的产能过剩是导致今年肉鸡市场旺季不旺的首要原因。在 6 - 7 月,种禽企业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集中进行换羽操作。换羽后种禽产蛋量增加,直接致使 9 月商品代鸡苗供应量环比激增 15%。山东、江苏等地作为鸡苗主要产区,每周出苗量高达 1.2 亿羽,而市场需求仅为 1 亿羽,供过于求局面明显。大企业虽凭借自身实力和渠道优势,能暂时消化部分库存,但长期库存积压仍难以承受,库存超 3 天已成为常态。

肉毛鸡市场同样不容乐观,8 月补栏的 42 天期肉鸡在 9 月集中上市,全国存栏量达到 45 亿羽,环比增长 5%。山东、河南等地的屠宰企业,每天宰杀肉鸡超 1200 万羽,但冻品库存周转天数高达 40 天,比正常水平多出 10 天。山东某大型养殖基地负责人表示:“当前鸡数量过多,每天都有大量鸡出栏,但屠宰企业收购能力有限,导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屠宰企业为降低库存压力,不得不压低收购价格,严重压缩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许多养殖户陷入亏损困境。



(二)成本端:饲料高企及疫病冲击双重压力

成本端的压力对养殖户利润造成了严重挤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玉米价格达到 2850 元 / 吨,豆粕价格更是高达 4300 元 / 吨,使得 42 天出栏的肉鸡成本达到 3.8 元 / 斤,远超当前市场价格。在北方,部分签订合同的养殖户尚可勉强保本,而社会鸡养殖户每斤亏损 0.2 元。南方养殖户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不仅要承受高昂的饲料成本,还要应对高温和疫病的双重挑战。广东、广西等地持续高温,导致肉鸡生长环境恶化,疫病肆虐,肉鸡成活率降至 90%,比正常水平低 5%。为防控疫病,养殖户不得不增加防疫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补栏意愿下降 20%。广东某养殖户反映:“养殖成本高,鸡还容易生病,销售价格又不理想,经营压力巨大。” 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现状,使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也给肉鸡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需求端:消费分级下的 “冰火两重天”

需求端的分化使肉鸡市场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局面。北方地区由于前期产能过剩,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超过 80%,库存积压严重。鸡胸肉批发价降至 7500 元 / 吨,较 7 月下跌 5%。为降低库存,屠宰企业对 3.7 元以上的毛鸡采购持谨慎态度,合同价成为主流采购方式。东北某大型屠宰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库存过多,不敢大量采购高价毛鸡,优先消化库存。”

南方地区虽有开学季和中秋烧鸭加工等刚性需求支撑,如湖北、湖南开学季拉动了 4 - 5 斤规格毛鸡的需求,广东中秋前烧鸭加工量增加 15%,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高,一旦毛鸡价格超过 5 元 / 斤,市场需求便会受到抑制。当烧鸭零售价涨至 30 元 / 只后,部分家庭转向猪肉消费,需求增长受到价格限制。
(未完待续......)
来源:现代畜牧网

赵德峰 发表于 昨天 17:20

这篇文章,很不专业,数据也不准确。

顿悟0555 发表于 昨天 17:34

照常都是金8,那有什么金九

笑对人生888 发表于 昨天 19:29

顿悟0555 发表于 2025-09-07 17:34
照常都是金8,那有什么金九

往常几年都是金九银十

顿悟0555 发表于 昨天 20:53

笑对人生888 发表于 2025-09-07 19:29
往常几年都是金九银十

毛鸡价格阳历九月什么时候比8月好,一般都是九月开学,8月拉涨价格最高,到了九月就开始下滑了,七月底到8月出鸡的,上鸡的时候鸡苗也最便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析 | 肉鸡市场“金九”遇冷:价格冰火两重天,产业链如何破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