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价格稳中有升:供需博弈下的市场逻辑与未来走向(上)
一、当前市场行情:稳中有升,区域差异显著近期,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其中牛羊肉价格的变化备受从业者与消费者关注。依据第 35 周监测数据,牛羊肉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明显。下文将深入剖析当前牛羊肉及生鲜乳市场行情。
(一)牛肉价格:持续小幅上行,山东均价创阶段新高
牛肉价格走势备受瞩目,第 35 周数据展现出清晰态势。主产省山东牛肉均价达 63.61 元 / 公斤,同比升高 9.41%,环比回升 0.20%。交易量同样呈现增长趋势,牛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 2.83%,环比回升 0.55%。这一 “量价齐升” 局面,彰显市场对牛肉需求具备较强韧性。
全国范围内,批发市场牛肉价格同步上涨。9 月 4 日,全国批发市场牛肉均价为 65.43 元 / 公斤,较前日上涨 0.2%。不同地区牛肉价格存在差异,例如北京京丰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大宗价为 59.40 元 / 公斤,而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最高价达 110.00 元 / 公斤。该价格差异受当地供需关系、运输成本及消费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羊肉价格:触底回升,季节性特征凸显
羊肉市场在第 35 周亦有独特表现。山东羊肉均价为 71.62 元 / 公斤,同比虽微降 0.56%,但环比升高 0.14%,交易量同比升高 4.38%,环比回升 0.61%。从全国批发市场情况来看,羊肉价格出现短期波动,9 月 4 日均价为 60.68 元 / 公斤,较前日下降 0.6% 。
羊肉消费季节性特征显著,冬季作为火锅旺季,羊肉需求会激增,价格或上涨 40%。随着开学季、中秋等消费旺季来临,羊肉价格呈现稳中震荡、小幅调整向上态势。如中秋佳节,众多家庭会准备羊肉制作美食,致使市场对羊肉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价格上升。
(三)生鲜乳:低位回暖,养殖亏损仍严峻
生鲜乳市场目前面临复杂局面。山东第 35 周生乳均价为 3.00 元 / 公斤,环比升高 0.33%,但同比降低 4.46%。当前,奶牛养殖成本维持在 3.20 - 3.40 元 / 公斤,奶粮比价为 1.21:1,行业亏损面超过 80%。
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成本高企,玉米均价为 2.47 元 / 公斤,豆粕价格为 3.14 元 / 公斤,大幅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前期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制约奶价反弹。尽管奶价出现小幅回暖,但要恢复到盈利水平,仍面临诸多困难。
二、牛肉价格上行:供给收缩与周期共振的必然结果
牛肉价格震荡回升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既有供给端的深度调整,也有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更有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以下将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探寻牛肉价格上涨的内在逻辑。
(一)产能去化超预期,供给端深度调整
2024 年,肉牛养殖行业面临困境,单头亏损高达 1600 元,且连续 8 个月亏损超千元。如此严峻的亏损局面,使养殖户承受巨大压力,不得不大量宰杀能繁母牛。据相关分析,2023 - 2024 年能繁母牛宰杀比例约在 30 - 35%,部分产区该比例甚至超过 50%。
肉牛养殖具有长周期属性,从幼牛到成牛,周期长达 18 - 24 个月。若从源头的能繁母牛开始计算,小母牛养殖 1.5 年才可配种,怀孕期长达 1 年,小牛育肥又需 1.5 年,综合来看,整个行业产能恢复至少需要 4 年时间。
长期亏损和能繁母牛的大量去化,直接导致产能超调。预计 2025 年,肉牛出栏量同比将减少 12%,这无疑会在市场上形成阶段性供给真空,推动牛肉价格上涨。例如在一些肉牛养殖大县,由于能繁母牛存栏量大幅下降,当地肉牛出栏量锐减,市场上牛肉供应紧张,价格随之上涨。
(二)进口压力减弱,全球供应链重构
从全球范围看,巴西、美国等牛肉主产国情况发生变化。由于牛群缩减以及关税等因素影响,2025 年这些国家对华牛肉出口量环比明显下滑。例如,巴西作为我国重要牛肉进口来源国,其出口至中国的牛肉数量减少,而出口至美国的情况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海外牛肉价格也进入上行周期。受主产区牛群出清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上牛肉价格开始上涨。同时,我国在进口调控政策方面不断加码。2024 年 12 月,商务部启动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预计 2025 年全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同比将减少 15%。
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低价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压制显著减弱。以往,大量低价进口牛肉涌入国内市场,对国产牛肉价格造成较大冲击。如今,进口压力减小,为国产牛肉价格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消费升级驱动,高端需求韧性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趋势在牛肉市场表现明显。火锅、西餐等餐饮场景日益火爆,对谷饲牛肉需求呈现激增态势。国产高端牛肉,如雪花牛肉,其价格相较于进口冷冻品有 30% 的溢价,且复购率比普通牛肉产品高 20%。
在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期,餐饮企业的采购行为进一步推动市场价格上升。许多餐饮企业为满足节日期间消费者需求,纷纷加大对牛柳、牛腱等品类的采购量,环比增幅达 25%。这一强劲需求,使市场对牛肉价格的预期持续走高。例如,一些主打高端牛肉火锅的餐厅,在节日前会大量采购高品质牛肉,以满足食客需求,带动整个市场对高端牛肉的需求增长。
三、羊肉价格回暖:季节性反弹与成本优势的双重作用
羊肉市场近期展现出独特价格走势,企稳后的小幅回升背后,是季节性需求、养殖成本以及区域市场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价格变化不仅影响养殖户收益,也关系到消费者的餐桌选择。以下将深入剖析羊肉价格回暖的背后逻辑。
(一)消费旺季启动,短期需求提振明显
随着气温逐渐转凉,羊肉迎来传统消费旺季。冬季,火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而羊肉作为火锅主要食材之一,需求激增。据市场数据显示,冬季火锅场景下的羊肉需求可拉动价格上涨 40%。
当前,开学季到来使学校团膳采购量增加,家庭聚餐频次也有所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山东羊肉交易量环比回升 0.61%。消费者在购买羊肉时的议价能力也有所增强,进一步推动羊肉价格止跌回升。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农贸市场,随着开学季和中秋佳节临近,羊肉摊位前顾客明显增多,商家也开始适度提高价格。
(二)养殖成本优势,抑制价格大幅波动
肉羊养殖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羊肉价格走势。肉羊养殖周期仅为 6 - 12 个月,相较于肉牛的 18 - 24 个月,周期大大缩短。而且,肉羊的饲料转化率比肉牛高 30%,意味着养殖肉羊可用更少饲料获得更多产出。
在内蒙等牧区,采用放牧模式养羊,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成本较牛肉低 50%。2025 年 1 - 7 月,我国累计进口羊肉 23.9 万吨,同比增加 2.6% ,新西兰羔羊排到岸价 60 元 / 公斤。进口羊肉的涌入,对国产羊肉价格的上行空间形成一定压制。例如,在一些沿海城市的超市中,进口羊肉和国产羊肉摆放在一起销售,进口羊肉价格相对较低,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更多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影响国产羊肉的销量和价格。
(三)区域分化显著,北方市场支撑力强
羊肉市场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分化。北方作为主产区,山东、河北等地的活羊出栏均价为 26.91 元 / 公斤,环比升高 0.37%。屠宰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也压缩至 25 天,低于行业平均的 35 天,表明北方市场的羊肉流通速度较快,市场活跃度较高。
而南方市场则受高温淡季影响,价格同比低 5%。但随着秋冬消费旺季启动,南方市场对羊肉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南北价差有望收窄。比如在广东,虽然夏季羊肉消费相对较少,但到了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羊肉煲、烤羊肉等美食受到消费者喜爱,羊肉的销量和价格都会有所上升。
来源:肉类食品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