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发表于 昨天 10:00

南美牛肉贸易8月分化:巴西逆势狂飙,如何破解“单极依赖”困局?(上)

一、南美牛肉贸易格局显著分化:巴西独秀与邻国承压

(一)巴西领涨全球,活牛价格持续攀升

近期,南美牛肉市场形势变化显著,巴西在该区域牛肉贸易中脱颖而出。南方共同市场数据直观呈现出巴西的突出表现。8 月第三周,南美活牛均价(胴体)涨至 4.10 美元 / 公斤,已连续三周上涨,累计涨幅达 24 美分。其中,巴西主产区育肥牛价格单周上涨 8 美分,达 3.65 美元 / 公斤。

其价格上涨原因明晰,雷亚尔对美元升值 1.1%,为本币价格温和上涨创造条件,二者共同成为推动巴西牛肉出口的强大动力。在此双重因素驱动下,巴西牛肉出口量急剧增长。8 月第三周,出口量高达 12300 吨 / 日,超越去年 10 月及今年 7 月峰值。前三周累计出口量达 13.57 万吨,同比增长 24.9%,此增长幅度在全球牛肉市场中极为突出。

(二)邻国市场冰火两重天

与巴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邻国牛肉市场状况不佳,呈现出与巴西截然不同的态势。

阿根廷正面临比索汇率剧烈波动问题,受此影响,牛肉美元计价价格周跌 11 美分。这对于阿根廷出口商而言,虽本币收入看似增加,但实际利润因美元计价价格下跌而不断减少,使其陷入两难困境。

乌拉圭与巴拉圭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两国优质草饲阉牛价格虽已涨至 5.30 美元 / 公斤,但牧场主惜售现象严重,导致供应端持续紧张,出口量环比下降 15%。

在南美区域内,仅巴西实现牛肉出口 “量价齐升”,这种显著差异进一步凸显巴西在南美牛肉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其在市场波动中维持自身稳定增长,发挥着类似稳定器的作用。

二、巴西出口逆势增长的三大核心动能

(一)市场结构多元化破局美国关税壁垒

在全球牛肉贸易格局中,美国 50% 的高额关税对巴西牛肉出口造成冲击。然而,巴西迅速调整策略,积极推动市场多元化,以此突破关税壁垒。

中国市场在巴西此次突围中扮演关键角色。今年 1 - 7 月,巴西对中国牛肉出口占比大幅提升至 38.5%,中国成为其最大海外市场。仅 7 月单月,中国从巴西的采购额同比激增 35%,为巴西牛肉出口开辟新路径。

巴西对中国出口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还形成 “全品类输出” 模式。中国既是巴西高端谷饲牛肉(占比 15%)的核心消费地,也是其牛杂、牛蹄等副产品的主要接纳市场,占有率达 78%。这种全方位合作使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扎根,为其出口多元化奠定坚实基础。
除中国外,巴西还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在中东,犹太洁食屠宰订单增长 20%,实现文化与商业融合。在东南亚,巴西牛肉凭借优质、平价特点赢得当地消费者认可,进一步拓宽出口渠道。通过这些努力,巴西成功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

(二)产业链协同筑牢质量与效率优势

巴西牛肉产业背后是紧密协同的产业链,各环节高效配合,为巴西牛肉品质和出口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养殖环节,巴西率先引入智能养殖系统,借助该系统实时监测肉牛生长环境、饮食摄入和健康状况,大幅提升养殖效率。肉牛出栏周期从传统 24 个月缩短至 18 个月,胴体均重从 250 公斤提升至 280 公斤,产量与肉质实现双提升。

屠宰加工环节,X 射线分级技术的应用实现牛肉精准分级。高端部位牛肉,如纹理清晰的牛排,精准供应中国高端商超;适合加工的牛肉则通过高效供应链对接餐饮企业。

为更好服务中国市场,2025 年巴西新增 38 家获中国认证的屠宰场,提高出口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 90%,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牛肉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巴西牛肉品牌形象。

这些努力成效显著,巴西牛肉对华出口均价稳定在 5093 美元 / 吨,相较低价竞争策略,溢价达 25%,充分彰显产业链协同带来的竞争优势。

(三)政策护航下的产能弹性调控

在全球牛肉产能收缩背景下,巴西农业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调控巴西牛肉产业发展方向。

农业部建立的 “存栏 - 屠宰” 动态平衡机制是保障产能稳定的关键。在产能收缩周期,巴西预计牛肉产量减少 50 万吨,通过优先保障出口型牧场配额,将母牛留种率提升至 40%,为未来产能恢复和增长奠定基础。

出口信贷补贴政策为出口企业提供有力支持。2025 年上半年,牛肉出口融资利率降至 3.5%,较 2024 年下降 1 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这些政策措施保障巴西牛肉稳定供应,赢得全球市场信任和订单,推动巴西牛肉产业稳步发展,积极应对未来挑战与机遇。

来源:肉类食品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美牛肉贸易8月分化:巴西逆势狂飙,如何破解“单极依赖”困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