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上市猪企陷“债务风波”!负债率曾超100%,旗下猪场被查封抵债
8月22日,光明肉业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河北众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因多起债务诉讼,相关资产已被查封用于抵债。这一事件揭开了这家区域性猪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生存困境——其养猪业务核心主体光明农牧已连续多年亏损,资产负债率突破100%,在国家推动生猪产能去化的背景下,这家老牌企业正面临产能淘汰的严峻考验。光明肉业经营困境
作为光明肉业生猪养殖板块的核心子公司,河北众旺近期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陷入多起诉讼,且均处于被告地位。公告详细披露:其一,需向邢台慧聪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款80万元及对应利息,相关查封资产作价297万元;其二,需向盐城市大丰区清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款392万元及违约金,查封资产作价455万元;其三,需向河北稳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款328万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27万元,查封资产作价352万元;其四,需向江苏丰达国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款3428万元及利息,查封资产作价2036万元。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公告披露日,光明肉业及控股子公司过去12个月内未披露的诉讼事项,主要集中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及总金额约3.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约48.98亿元)的7.35%。公司表示,上述债务事项对本期利润的具体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将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事实上,河北众旺的债务困境仅是光明肉业养猪业务颓势的缩影。其核心子公司光明农牧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1亿元,仅在2024年三季度猪价短暂回升期间实现微盈800万元。
因此,即便光明肉业在2024年分两次向光明农牧注资合计1.8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光明农牧仍以28.99亿元负债、28.73亿元资产的规模,陷入净资产-0.26亿元、资产负债率100.9%的情况。进入2025年,受猪价持续低位运行影响,光明农牧的经营困境大概率仍在加剧。
猪业优胜劣汰成定局?
光明肉业的经营困境,与当前生猪行业“市场淘汰+技术替代”的产能治理趋势形成鲜明反差。2025年以来,头部猪企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产能与盈利双双向好: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降至11.8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降至12元/公斤,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企业成本亦同步回落至13.5元/公斤左右;盈利层面,大部分上市猪企上半年均能盈利。
反观光明肉业,其养猪业务始终未能突破成本瓶颈,养殖成本显著高于头部猪企,这使得在2025年猪价同比下跌20%左右的市场环境下,挑战持续加剧。
对于光明肉业而言,当前出路或聚焦于债务重组与低效产能出清。早在2023年,光明农牧曾尝试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及债权推进债务重组,但从当前结果来看,该举措未能从根本上化解债务与成本难题。也许可以参考新希望集团的转型路径——2024-2025年累计淘汰低效猪场超200个,将商品猪养殖成本从16元/公斤降至13元/公斤左右,通过市场化手段压缩落后产能、集中资源提质降本,或许是光明肉业保存核心实力、寻求东山再起的关键方向。
但需注意的是,当前政策环境与新希望此前调整期存在差异:2025年农业农村部多次强调“调节产能”,明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将下降百万头。
在此背景下,光明肉业作为成本高企、债务繁重的企业,不仅面临加速去产能的外部压力,即便完成产能出清,后续若想重新启动扩张,难度也会直线上升。
综合来看,这场债务风波并非光明肉业的个体危机,更是生猪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典型缩影。随着行业产能治理落实,那些无法适应成本竞争、缺乏资金韧性与技术优势的企业,终将在行业洗牌中黯然退场。
来源:猪好多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