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蛋鸡上下游关系:99%的企业有这个问题!
蛋鸡行业上下游的秘密· 博弈 OR 共生?·前言
鸡苗涨跌、行情起伏、产能过剩、成本攀升,下游怕踩坑,上游怕滞销。
当前蛋鸡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接下来让我们用3个关键词,描绘上下游共生的新图景。
01、关系重构:从博弈到共生的担当
上游企业需树立“为下游负责”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上游不一定有责任,但一定有关系
打破甲乙方思维,建立产业共同体意识
对“事”的态度
01、“力争没有事”
通过鸡苗品质前置管控,降低养殖风险
02、“有事不怕事”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状况
03、“没事找点事”
主动优化服务,共创价值增量
意识和机制
责任共同体意识
上游种鸡企业应将下游鸡场视为自身产能的延伸,下游的生存空间直接关系上游的长期利益
风险共担机制
面对价格波动,上游需主动承担“价格稳定器”角色,避免因短期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服务型思维转型
从单纯卖鸡苗转向提供“鸡苗+技术+市场”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下游提升养殖效率
02、稳定价格:全产业链的刚需
过去的 8 个月,市场鸡苗最高冲到5.3元/羽,最低掉到3元以下。蛋鸡行业没有企业希望商品代的鸡苗价格波动太大,忽高忽低,市场竞争难以把握。挖通底层逻辑,上游企业应该坚持走“独立行情”,价格稳定对全链条至关重要:
上游企业
坚守底线,通过品质与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高时不追高,低时不破底。
底价是成本定的、是行业定的,不是行情定的。
下游诉求
盈亏并非鸡苗价格决定,养殖户迫切需要可预期的成本结构。
下游敢排计划,上游敢排产能
价格稳定非单方让利,而是通过减少内耗、提升全链条效率实现共赢
03、战略合作:买卖关系升级为共建鸡场
01、信任基建:品质与透明度双驱动
品质承诺
上游需以稳定鸡苗性能为核心竞争力,而非价格战
信息共享
上市公司可利用月度公开价格(每月9-10日发布),消除信息不对称
服务深化
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控支持等增值服务,将一锤子交易变为长久赋能合作
上游专注种苗品质优化,下游发力养殖效益,共建抗周期生态链。价格可以商量,品质没得商量——这是信任最底层的锚点。
02、长期合同锁定合作框架
借鉴全球种禽企业年度议价惯例,推动产业成熟化,长期战略合作是大趋势。
[*]时间维度:签订1-2年战略协议,替代“一单一谈”的短期交易
[*]内容设计:提前锁定引种数量、时间节点及价格形成机制,减少谈判成本与信任损耗
03、扎根国情创新价格机制
探索多元定价模式,兼顾公平性与灵活性:
1、指数联动制
以协会公开价为基准加减价,确保透明度
2、固定均价制
全年执行统一价格,简化流程
3、保底封顶制
通告保底守底线、封顶锁上线,双向规避极端风险
4、回头看机制
年底统一找平复盘市场均价,通过高补低退实现利益再平衡
结 语
唯有共生,方能共赢
行情终将回归过剩,价格战却永远不会消失。
“先吃亏,再共赢”,是长期主义必须交的学费。当上下游把鸡场视为“共同资产”,当价格机制透明到不用猜,当品质写进合同而不是口头承诺,我们就从“博弈”走向了“共生”。
在产能过剩的常态下,重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的是非题。蛋鸡行业的未来,属于那些能打破“零和博弈”思维的企业 ?
来源:迎风而起 春暖花开 就等春暖花开呢 讲的不错,近期内实施起来有难度 现有的产能,唯有开辟海外市场,让产品走出去,不然“卷”死,大佬们该出手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