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价2026-2027年或迎历史高点:去产能周期下的产业链投资机遇(下)
五、产业链投资机遇:从养殖到加工的价值重估在肉牛市场供需格局重塑、价格上行预期增强背景下,肉牛产业链各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从养殖端产能稀缺,到加工端高附加值挖掘,再到饲料与设备领域技术革新驱动,全产业链价值正逐步实现重估 。
(一)养殖端:优质产能稀缺性凸显
随着肉牛产能去化接近尾声,市场对优质产能需求愈发迫切,种牛繁育和规模育肥场成为投资焦点。
在种牛繁育领域,头部企业纷纷加大布局力度。牧原股份凭借在生猪育种积累的技术与经验,迅速切入肉牛育种赛道,其培育的 “华西牛” 表现亮眼,PSY 达到 2.2 头,比普通品种高出 15%,即每头母牛每年能多产出 0.3 头犊牛,极大提升繁育效率。凭借出色性能,“华西牛” 种牛售价可达 1.2 万元 / 头,相比普通品种的 8000 元 / 头,溢价明显,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 。
温氏股份也不甘落后,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先进基因编辑技术,致力于培育适合国内养殖环境的优质肉牛品种。其自主研发的新品系在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上均有显著提升,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规模育肥场同样展现巨大发展潜力。新疆、内蒙古等地凭借广袤草原资源和适宜气候条件,成为规模化育肥优势区域。这些地区的规模化育肥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效运营,出栏均重达到 650 公斤,比散户高出 50 公斤,不仅提高单头牛出肉量,也增加养殖收益。通过优化饲料配方、精准控制养殖环境等措施,将成本成功控制在 18 元 / 公斤,远低于行业 22 元 / 公斤的平均水平,成本优势显著 。
(二)加工端:分割品溢价打开成长空间
在加工环节,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精细化加工,深度挖掘牛肉附加值,高端分割品和预制菜成为两大增长引擎 。
双汇、金锣等肉类加工巨头充分发挥渠道和品牌优势,大力开发牛排、牛腱子等高端分割品。这些产品经过精心挑选和切割,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毛利率超过 30%,而普通分割品毛利率仅为 15%。通过产品升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利润快速增长 。
预制菜领域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观念转变,对便捷、美味的预制菜需求日益旺盛。不少企业敏锐捕捉这一市场趋势,推出牛肉卷、牛骨汤等预制菜产品,不仅丰富产品线,也带动牛肉深加工率从 30% 提升至 45%。深加工率提高意味着更多牛肉被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单吨增值可达 2000 元,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
(三)饲料与设备:需求刚性增长
在肉牛产业链中,饲料与设备作为养殖基础支撑,虽面临短期挑战,但长期增长前景依然广阔。
玉米、豆粕等传统饲料原料需求,受存栏量去化影响,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承压。但随着青贮饲料、酶制剂等替代技术不断推广应用,行业正在积极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预计到 2026 年,通过这些技术广泛应用,饲料成本有望降低 5%-8%。青贮饲料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能够提高肉牛采食量和消化率;酶制剂则可以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减少饲料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
智能化饲喂设备的普及正成为提升养殖效率关键因素。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饲喂设备渗透率从 20% 迅速提升至 35%,越来越多养殖场开始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精准饲喂。这些设备能够根据肉牛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自动调整饲料投喂量和配方,不仅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减少人工成本。相关企业订单增长 25%,反映出市场对智能饲喂设备的强烈需求,也预示着这一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
六、风险提示与操作建议
(一)三大潜在风险
在肉牛市场前景看似乐观的背后,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牛价走势及产业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产能去化不及预期是首要风险。尽管当前能繁母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但如果 2025 年能繁母牛存栏降速低于 5%,则意味着产能去化进程缓慢,市场上肉牛供应过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极有可能延迟价格上行周期,使养殖户和投资者盈利预期受到较大影响 。
进口政策放松也可能对国内肉牛市场造成冲击。目前我国牛肉进口关税为 12%,若关税降至 8%,进口牛肉成本将降低,大量低价进口牛肉涌入国内市场,可能压制国内牛肉价格 10%-15%,挤压国产牛肉市场份额,给国内肉牛养殖和加工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
疫病传播风险同样不可小觑。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虽不会直接感染肉牛,但可能通过影响饲料供应、运输渠道等间接影响肉牛养殖。一旦疫病在相关产业链环节传播,可能导致养殖成本上升、肉牛存栏量下降以及市场信心受挫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是保障肉牛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
(二)投资者行动指南
面对肉牛市场所蕴含的机遇与潜藏的风险,不同投资周期的投资者宜采用差异化策略,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以达成收益最大化目标。
从短期维度分析,中秋、春节等传统消费旺季乃是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关键节点。在消费旺季来临之前,市场对于牛肉的需求会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屠宰加工企业的订单量亦会随之上升,进而其业绩具备提升空间。投资者可于价格低位时布局屠宰加工企业,例如双汇发展。以双汇发展过往表现为例,在中秋、春节前夕,其股价常因节日备货行情而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投资者可借此捕捉短期投资机遇。
中期投资应将重点聚焦于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的养殖龙头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随着产能去化进程推进,肉牛价格的弹性逐步增大。这些养殖龙头企业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完备的管理体系以及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在市场波动过程中维持稳定盈利状态。当肉牛价格上涨时,其利润增长空间更为可观,投资者可从中分享产能去化所带来的价格红利。
从长期视角考量,布局肉牛全产业链企业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光明肉业即为典型范例。此类企业业务涵盖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能够高效整合资源,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不断演进,消费者对于牛肉品质和品牌的要求日益提高,全产业链企业可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和优化质量管控,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全球肉牛市场定价权逐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全产业链企业优势更为凸显,有望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