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产蛋后期,蛋鸡出现脂肪肝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蛋鸡体内约90%的脂肪在肝脏中合成,对产蛋性能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到了产蛋后期,很多蛋鸡会遇到一个麻烦 —— 脂肪肝。商品蛋鸡长时间的高负荷生产模式,导致肝脏里的脂肪过度沉积,不仅影响机体健康,对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也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判断蛋鸡肝脏里的脂肪是否超标?“肝脂率”就是个关键指标,简单说就是肝脏里脂肪占的比例。研究发现,当肝脏脂肪代谢出了问题,蛋鸡会发出多种“报警信号”,比如:体重超标,血脂异常,肝脏变大变重,颜色会变浅变黄等临床症状。
研究发现三个重要早期信号
过去的不少研究,多集中在已出现临床症状的“脂肪肝病鸡”,这也容易忽略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此时蛋鸡已出现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另一方面,健康鸡群体内脂肪过度沉积过程,机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及其相关的机制,尚不清楚。
鉴于此,研究人员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临床上看起来正常、但肝脏脂肪含量有高有低的健康蛋鸡群上,以期来探讨明白:在还没发展成严重脂肪肝之前,如何在早期发现肝脏脂肪沉积的信号?机体里哪些关键的“开关”(基因和通路)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作用?
通过62周龄(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体尺和先进的基因测序分析后有了重要发现。首先,那些体重偏大、体长(尤其是体斜长)较长的蛋鸡,肝脏脂肪更容易超标。简单测量就能初步筛选风险鸡群。并通过结合肝脏剖检发现,肝脏变大变重、颜色变浅发黄。
同时,在测定血脂代谢相关的指标后发现,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这是肝脏脂肪开始沉积非常灵敏的早期信号!定期检查这两项,能有效监控肝脏脂肪代谢状况。
最后,为进一步阐明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者分析了与蛋鸡肝脏脂肪含量相关的基因表达,并发现了关键基因-- CHKA(胆碱激酶α),其表达的上调,可促进脂肪分解并抑制肝细胞炎症,缓解脂质沉积。
对蛋鸡生产的启示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防患于未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养殖场可定期给产蛋后期的鸡群做“体检”——称体重、量体长、抽血查TG和TC、观察肝脏形态颜色。一旦发现预警信号(肥胖、血脂升高、肝脏形态变化),就能及时采取措施(比如调整饲料配方、控制喂料量、添加特定营养素等),阻止肝脏脂肪进一步堆积,避免发展成严重的脂肪肝综合征。
参考资料:
1. https://doi.org/10.12418/CJAN2025.275.
2. https://doi.org/10.1080/03079457.2018.1538550
来源:蛋鸡营养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