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 发表于 昨天 10:41

【分享】《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4鸭鸡杆菌防控策略

接上篇:《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1《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2 鸭鸡杆菌的致病性《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3-临床症状

鸭鸡杆菌防控策略

在家禽养殖场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进全出"制度),可阻断鸭鸡杆菌的水平传播、基因转移,从而降低该病原体的异质性或多样性。使用特定药物治疗混合细菌感染、控制其他免疫抑制因子以及改善应激条件,是预防或控制鸭鸡杆菌感染的必要措施。确保种蛋或孵化场清洁对预防粪源性鸭鸡杆菌经蛋壳传播至关重要。

抗生素治疗

治疗鸭鸡杆菌感染需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目前,菌株间的抗原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MDR)导致治疗失败,并阻碍基于疫苗的预防。埃尔贝斯塔维发现20株鸭鸡杆菌分离株对土霉素和林可壮观霉素完全耐药,归因于埃及蛋鸡群长期在饲料中接触这些抗生素的预防性方案。纳西克等(2019)在摩洛哥获得类似耐药模式: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

此外,Bojesen等报道田间鸭鸡杆菌菌株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和92%,而参考菌株对前述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42%和67%。

令人警惕的是,过去十年全球多重耐药性(MDR)显著增加,这被视为公共卫生威胁。近期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鱼、食品及家禽等不同来源的病原菌出现广泛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通过PCR及质粒介导的链霉素、磺胺甲噁唑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克隆测序,研究了不同地区鸡源鸭鸡杆菌菌株的抗菌药耐药性(AMR)。美国研究发现:与多杀巴氏杆菌相比,肉鸡和种鸡来源的84株鸭鸡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新霉素及磺胺-甲氧苄啶的耐药水平更高。四环素耐药可能源于鸭鸡杆菌菌株中检测到的tetB、tetH 和 tetL 基因。

El-Adawy等指出:93%田间菌株对磺胺多辛耐药、93%对大观霉素耐药、87%对泰乐菌素耐药、80%对土霉素耐药,但对安普霉素、氟苯尼考和新霉素敏感。

Chavez等发现分离株对青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土霉素、诺氟沙星和头孢氨苄耐药,但对头孢噻呋(73%)和氟苯尼考(68%)敏感。

Elbestawy等揭示:2013年与2015年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差异。2013年菌株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性最高;2015年菌株则对头孢噻肟最敏感,其次为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蛋鸡群中96%分离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泰乐菌素(95%)、四环素(89%)、萘啶酸或磺胺甲噁唑(77%)及恩诺沙星(58%)(Hess等 2019)。

在埃及,Elewa (2021) 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所有分离的禽杆菌蛋鸡菌株都对卡那霉素和新霉素(98%)、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96%)、土霉素(95%)、以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诺氟沙星(27.5%)耐药,但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96%)、氟苯尼考(90%)、复方新诺明(57.3%)和诺氟沙星(44%)敏感。

另一项近期的罗马尼亚研究揭示,所有禽杆菌菌株均显示出对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氨苄青霉素、甲氧苄啶、萘啶酸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

此外,Allahghadry 等人的研究显示,2株禽杆菌菌株对四环素(76.2%)和恩诺沙星(90.5%)的敏感性较低,这表明多重耐药(MDR)禽杆菌分离株的广泛存在,并呼吁采用非抗生素预防措施。

由于广泛存在的多重耐药禽杆菌菌株的出现,不建议使用传统抗菌药物治疗禽杆菌感染。

在 Prasai 等人 (2017) 的研究中,饲料中添加沸石(硅铝酸盐矿物)显示出能有效减少鸡体内的禽杆菌。

此外,Zhang 等人 (2019) 报道,针对重组 GtxA N 端产生的特异性鸡卵黄抗体 IgY 对禽杆菌感染显示出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减轻了肝脏和肠道病变的严重程度。

再者,Zhang 等人 (2021) 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QZ1178)通过乳酸的形成,在体外对禽杆菌发挥出潜在的抗菌作用。

疫苗

此前,由于Krishnegowda 等人 (2020) 报道的抗原多样性问题,传统疫苗在预防禽杆菌感染方面的效果有限。勃林格殷格翰墨西哥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Mexico)开发了一种菌苗,包含3种不同的生物变型(biovar),覆盖了墨西哥95%的疫情爆发。使用定制的禽杆菌 ELISA 检测法,从第9周至第40周监测了血清学反应。

结果表明,接种禽杆菌菌苗的禽类抗体滴度高且产蛋量高。制备的自体菌苗在保护蛋鸡抵抗临床疾病、减少产蛋量下降和性能下降方面非常有效,在肉种鸡群中也同样有效。

许多免疫原性抗原的疫苗潜力已被研究,例如GtxA、OMVs(外膜囊泡)、菌毛(fimbriae)、荚膜(capsules)、延伸因子 Tu(elongation factor Tu)、CRISPR 以及重组蛋白(GtxA 和 菌毛)。

此外,还研究了各种免疫原性蛋白(如GtxA、菌毛、Gab_1309 和 Gab_2348)的表位识别和预测功效。结果显示这些免疫原性蛋白能够刺激免疫反应 。

用禽杆菌的OMVs 接种蛋鸡可减轻病变严重程度并增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Y (IgY) 的血清滴度 。用 OMVs 和禽杆菌的菌毛蛋白进行免疫接种可以预防该疾病 。

一种灭活的二价商品疫苗(菌苗),包含副鸡禽杆菌(A. paragallinarum)和禽杆菌抗原,可在免疫鸡中诱导完全保护 。

最后,Allahghadry 等人 (2021) 在所检测的禽杆菌分离株中发现了三个主要的免疫原基因:gtxA、Gab_1309和 Gab_2312,它们可能成为有效的疫苗靶标;作者建议将 gtxA 基因(在所有禽杆菌菌株中保守性最高的序列)用于未来的疫苗开发目的(重组疫苗)。

来源:鸡保姆,作者:A·阿卜杜勒-盖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4鸭鸡杆菌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