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2 鸭鸡杆菌的致病性
接上篇:《家禽鸭鸡杆菌感染:全面综述》-1鸭鸡杆菌的致病性
该菌作为正常微生物群的一部分,从表观健康鸡的鼻腔、气管通道及泄殖腔中被分离出。多项研究证实鸭鸡杆菌在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中均作为关键病原菌存在。鸭鸡杆菌与败血症、卵巢炎、输卵管炎、蛋异常、心包炎、肝炎、气管炎以及青年母鸡死亡率升高的关联表明,至少某些鸭鸡杆菌菌株对鸡具有致病可能性。使用胚胎致死试验区分致病性与非致病性鸭鸡杆菌分离株未能获得显著结果,因为来自健康鸡和病鸡的分离株均在70%至100%的接种蛋中引起出血性病变和胚胎死亡。
鸭鸡杆菌菌株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与年龄,是影响并加剧该菌对鸡致病性的因素。
与其他病毒或细菌的合并感染、营养不良、激素紊乱、以及季节性变化、寒冷、通风不足、过度拥挤等环境应激源,加之薄弱的生物安全措施,均会增加鸭鸡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例如,鸭鸡杆菌与大肠杆菌、副鸡禽杆菌(及鸡毒支原体的共感染会导致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此外,包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细菌感染会加重系统性感染。
对天然免疫缺陷蛋鸡的实验性感染鸭鸡杆菌导致产蛋量下降8-10%及死亡率达73%。蛋鸡感染鸭鸡杆菌可诱发出血性卵巢炎和卵泡破裂;而公鸡感染则导致附睾炎、精液质量下降、精子密度降低、总体运动力改变以及膜完整性丧失。
该病对肉鸡造成系统性影响。总体而言,鸭鸡杆菌溶血生物变种在感染鸡中引发败血症、卵巢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肝脏坏死、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气管炎和肠炎。
尽管先前发现了鸭鸡杆菌的病理特征,但研究发现该病原体可在不引发显著症状或病变的情况下定殖于上呼吸道和生殖道。多种毒力因子使鸭鸡杆菌能够侵入、黏附并定殖于宿主表面上皮。鸭鸡杆菌感染口咽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后,通过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反应牢固黏附,继而发生猖獗增殖、定殖及毒力因子合成。
鸭鸡杆菌F149T型可表达菌毛,负责黏膜附着并定殖于口咽上皮的体外研究表明:在高致病性鸭鸡杆菌菌株中观察到对原代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更强黏附力,并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许多其他特异性毒力因子可影响鸭鸡杆菌致病性,例如: IgG降解蛋白酶 生物被膜 血凝素 菌毛 荚膜 GtxA毒素 外膜囊泡(OMVs) 金属蛋白酶 延伸因子Tu 成簇规则短回文重复序列。
鸭鸡杆菌定殖的主要靶点是呼吸道,该菌在此持续存在4周(感染后),随后扩散至卵巢、输卵管甚至睾丸等生殖器官,导致产蛋量下降、炎症性病变及死亡;这些现象支持其系统性感染的观点。
鸭鸡杆菌可能引发系统性感染,导致败血症,进而在多个器官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卵巢炎、卵泡出血/破裂/退化、输卵管炎、腹膜炎、心包炎及肝周炎。
对分别分离自墨西哥、中国和奥地利的三种鸭鸡杆菌分离株,在采集自不同地理区域的无特定病原体罗曼蛋鸡群中评估了其致病性差异。结果表明,墨西哥分离株的致病性略高于其他两种菌株,提示存在地理致病性差异。
关于鸭鸡杆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Bojesen等(2003b)从有机禽群、产蛋禽群和蛋种鸡群的 tracheal and cloacal swab samples 获得114株鸭鸡杆菌分离株。研究发现有机禽群分离株具有更高的遗传相似性(>94%)。相反,蛋种鸡群分离株被分为两个亚群,分别包含来自气管或泄殖腔的分离株,相似性高于90%。这种表明克隆谱系的遗传多样性可能在同只禽体内多个部位发生改变,赋予其引发疾病的额外能力。
来源:鸡保姆,作者:A·阿卜杜勒-盖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