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光照 | 光照对羽毛生长与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环境因素对羽毛生长与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中,光照作为一项可精准调控的核心环境参数,其作用尤为关键且复杂。本文简单阐述光照对禽类羽毛生长、健康维护及外观品质的影响机制,并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注意事项,为科学制定光照管理策略、提升禽类羽毛质量与整体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一、生理机制
激素调节:光照通过刺激鸡的视网膜,影响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激素(T3、T4)、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这些激素直接参与羽毛毛囊发育、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促进羽毛快速生长。
维生素D代谢:紫外线(UVB波段,约290-320nm)促进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增强钙磷代谢。充足的维生素D有助于羽毛中角蛋白的沉积,使羽毛结构更坚固,减少断裂风险。
血液循环与代谢:适度的光照刺激可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毛囊区域的血液供应,为羽毛生长提供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光照促进整体代谢活动,加速羽毛更新周期。
二、注意事项
光源选择:自然光效果最佳,但现代养殖场常使用人工光源(如LED、荧光灯)。需确保光源光谱包含适量的紫外线(避免过量导致皮肤损伤)和可见光(特别是红光和蓝光波段,对激素调节尤为关键)。
光照强度与时长:
1、雏鸡阶段(0-4周):需较强光照(20-40勒克斯)刺激采食和活动,促进羽毛快速发育,但需避免过强引起啄羽现象。
2、育成期(5-18周):逐渐降低强度至5-10勒克斯,防止性早熟,同时保障羽毛与骨骼同步生长。
3、产蛋期:维持10-15勒克斯,结合16-17小时的长日照刺激产蛋,但需防止光照过长导致羽毛过度磨损。
减少啄羽行为(羽毛完整性保护):
1、光色优化:红光(波长600-700nm):降低鸡群视觉敏感度,减少啄羽行为(尤其是互啄)。研究表明,红光环境下啄羽发生率比白光环境降低30-50%。避免蓝光(460-490nm)和绿光(500-570nm):这些光色可能激发鸡的攻击性行为,增加羽毛损伤风险。
2、光照均匀性:确保鸡舍内光照分布均匀,避免暗区导致鸡群聚集啄羽。
3、配合环境管理:如降低饲养密度、提供砂砾(促进消化、减少无聊啄羽行为)可协同减少羽毛损伤。
三、对羽毛颜色与品质调控
色素合成与沉积:黑色素:光照通过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调控黑色素合成。例如,长时间强光可能抑制黑色素沉积,使深色羽毛颜色变浅(如黑羽鸡在持续强光下羽毛可能泛灰)。类胡萝卜素:部分鸡种(如黄羽肉鸡)羽毛中的黄色素来源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适度的光照(如黄光或橙光)可能促进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增强黄色表现,但效果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结构色:某些羽毛的虹彩或金属光泽由微观结构决定,光照可能影响羽毛角质层的排列,间接影响光泽度。
商业应用案例:
1、观赏鸡育种:通过控制光周期和光色,选择性培育特定羽毛颜色的品种(如延长蓝光照射增强蓝色调)。
2、肉鸡市场分级:部分市场偏好黄羽色深的肉鸡,养殖后期增加黄光照射可能提升羽毛评分,但需平衡生长速度与颜色需求。
环境因素交互作用:
1、湿度与光照:高湿度环境(>70%)结合弱光易导致羽毛霉变、褪色。强光(尤其是自然光)配合通风可抑制霉菌生长,保持羽毛洁净。
2、营养与光照协同:缺乏某些营养素(如含硫氨基酸、维生素B族)时,即使光照充足,羽毛仍可能暗淡、易断。需确保饲料配方与光照管理同步优化。
来源:上海富朗特,作者:程运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