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长必备技能:养殖场如何做好会议总结管理(一)
一、会议总结管理的三个目的1、饲养员需要专业培训:一些技术场长存在误区,认为饲养员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知识,不需要培训,“只要你按我的要求执行就可以”把饲养员当成工具来管理。只要饲养员出现管理误差, 场长就认为饲养员不上心,不服从管理执行力差。实际这是一种“招不教为之虐”的现象,对饲养员来说更是一种侮辱与虐待,对饲养员应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场长下的一些指令,饲养员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执行。
2、提高效益需要全员配合:养殖场提高效益需要场内各个岗位人员的全力配合,如果场长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总认为自己养殖技术很高,一个人可以搞定。殊不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且场长需要具备管理能力,好的管理者是通过驱动下属员工来拿到结果的,如果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不会管理,到头来就会使场长焦头烂额、筋疲力尽,且养殖成绩也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效益。
3、开放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一些技术场长的意识存在问题,总认为自己搞饲养管理有高招,不能轻易让他人学会,不然自己会没有饭吃,这是一种狭隘的思维,忘记了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养殖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今天认为是先进的养殖技术明天就可能就是错误的,因“今天”的鸡和 “明天”的鸡是不一样的。只有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我才会掌握更先进的养殖技术。
二、会议总结管理的四个原则
“传授”
饲养员的养殖水平提高了,技术场长相对会轻松,养殖效益会明显提升。
目前标准化养殖场由于各种原因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饲养员。新招的饲养员有的没有从事养殖行业,有的从事过养殖但各场设备以及要求不同,进入一个新的养殖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熟悉,对技术场长的指示根本就不能完全领会。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另外由于饲养员工作几乎都在鸡舍和鸡接触是最为紧密的,培训饲养员学会观察鸡群状态、感应鸡舍环境、观察设备运转、观察采食饮水情况等等,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上报,便于管理者最早采取措施调整和恢复。同一厂区不同鸡舍在管理上会存在差别,是通过饲养员观察反映来调整的。所以传授饲养员最基本的饲养管理流程和观察鸡群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部署”
将每日工作提前做好计划并集中开会通知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作为一个好的技术场长要有前瞻性,明天做的事情今天要想到,提前部署。如听天气预报明日降温,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明天免疫,应做好哪些准备等等,这些应提前通知饲养员如何去做。最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开会通知,一是避免按栋舍通知浪费时间,另避免饲养员产生通知理解误差。
“纠正”
工作中对事不对人,以纠正错误传授正确措施为主要目的。
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养殖误差,开会指出会避免其他舍犯同样的错误。纠正是针对管理中的具体事件,并传授具体正确的管理,不能把纠正开成批判会议。出现养殖管理问题方向是放在解决问题上,如何避免问题发生,而不是陷入追究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做的好的要当众予以表扬或物质奖励,而对于出现工作失误尽量避免当众批评伤其自尊但私下要进行批评教育。
“总结”
人的精进99%来源于日常工作的总结
每周、每批次出栏后都应总结养殖经验。养殖成绩差需要总结,养殖成绩好更需要总结。鸡舍栋与栋之间需要总结,总结不单单是场长、技术员的事,更多是饲养员是怎样管理的,找出管理中不同的细节。场长切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总结正确的管理要保持发扬,总结偏差的管理要去除或改正,发挥集体的力量养殖成绩会越来越好。
三、会议总结管理的结果:
1、提升场长综合管理能力,特别是沟通协调能力。
2、组织会议能减少各部门人员出现的矛盾提高效率。
3、团结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凝聚力创造高效益。
四、会议总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培训传授内容要通俗易懂,不需要讲专业性强的理论,以实用性可操作为主。
2、日会控制开会时间一般以10-20分钟,周会30-60分钟,进鸡前培训会,出栏总结会每天1-2小时最为合适。
3、会议目的明确,讲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不要形式会议,主持会议管理者需控制节奏。
4、会议激发全体人员的智慧,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提出意见与建议,切不可场长一言堂一刀切。
部分资料来源:辽宁百卫、网络综合
来源: 白羽肉鸡通风技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