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MS在肉种鸡引起的EAA现象增多,科学防控需做好五大措施
最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MS)在蛋鸡群中流行和危害较大,而MS在肉种鸡场原来有一定的检出率不算高;然而,最近汇总2025年上半年某肉种鸡养殖主产区疫病数据发现,MS在肉种鸡群的检出率已经超过了传支,成为检出率最多的疫病。2025年上半年某白羽肉种鸡主产区疫病检出情况
如果MS仅仅是在肉种鸡群检出增多,比如带毒不发病也不是大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是育成期鸡群出现了发育不良,瘫痪和产蛋期鸡出现了产蛋缓慢下降、太阳蛋(EAA)等症状检出了MS,此时,养殖场不得不重视。
MS感染肉种鸡导致的关节肿大
MS感染肉种鸡导致的太阳蛋(EAA)
特别是MS感染导致肉种鸡出现EEA现象,原来在文献报道和现场看到的并不多,而现在国内肉种鸡发病增多,对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有较大影响,关键MS能够垂直传播危害下一代商品鸡,所以,养殖场要重点防控。
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在肉种鸡上做到了MS的净化,对于我们不能心急找捷径,需要稳打稳扎,做好五大核心防控措施,慢慢减少带菌鸡群数量,走向净化之路。
一、源头控制:把好引种关
种源安全是防控基础。必须从MS阴性的祖代种鸡场引种,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1).严格审查供种场资质:要求提供近期的MS检测报告,确保供种鸡群MS为阴性。
2).加强祖代、父母代种鸡群的流行病学监测:建立系统性的检测方案(分别在1周、4周、12周、18周、22 周、26周、30周、34周、42周、52周,采20份血清和20份双腔拭子进行ELISA抗体和MS抗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鸡群。
二、科学免疫:构建免疫屏障
目前有研究和田间大数据统计,合理的使用疫苗可有效降低养殖场内的野菌株载量和减轻对鸡只机体以及产蛋性能的危害。
国内已经有鸡场可使用的商品化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作为肉种鸡场,可以根据自己的鸡场阳性率情况,选择“1活2死”或者“3死”的方案进行免疫,免疫接种MS疫苗除了能对种鸡群自身有保护,还能减少垂直传播和对商品代鸡群的危害;考虑目前国内种鸡场阳性率偏高,建议产前3次灭活疫苗,如果种鸡场是阴性场可以考虑在15天左右免疫1次活疫苗,后面再免疫2次灭活疫苗。
注意:阳性种鸡场免疫支原体活疫苗效果不理想,如果是阳性场可以选择2次灭活疫苗免疫;免疫支原体活疫苗前2周和免疫后4周,切勿使用对呼吸道支原体有影响的抗生素,避免影响免疫效。
三、精准用药:药物预防策略
敏感抗生素虽然不能完全杀灭鸡群体内的MS,但是,对于MS高发区域或品种,可以用药物预防MS, 减轻阳性鸡群的带菌率和延迟发病,配合灭活疫苗使用,效果不错;需要注意轮换用药及耐药性问题。
四、精细管理:减少应激,提高鸡群体质
肉种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潜伏期长达11-21天,在遭遇强应激时或抵抗力低的时候容易发病,因此需要对鸡群精细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和提升鸡群抵抗力。
1).控制转群、免疫、开产、天气剧烈变化时等关键节点的应激,可提前用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如免力健进行应对。
2).提供营养全价干净的饲料,保证生物素等关键营养素充足,饲料和饮水中没有霉菌、细菌等污染。
3).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控制氨气浓度,及时淘汰弱残鸡,减少发病鸡在环境中持续排菌。
五、落实可执行的生物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 “全进全出” 制度,避免多日龄混养,定期空场清群(建议至少每年一次),空场期不少于2周;每次进鸡前,采集鸡舍环境拭子检测进行评估,不合格时需要再次消毒熏蒸合格后,方可新进鸡雏。
2).日常每周进行1-2次场区消毒和带鸡消毒,进入的人、车、物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场,进入鸡舍前需要跟换衣物和工作鞋,脚踩脚踏消毒盆和手部消毒才能进入。
对于种鸡场而言,实施滑液囊支原体净化计划是未来发展方向。部分育种公司已在祖代鸡开展MS净化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
净化的核心策略: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血清学监测、及时淘汰阳性鸡、结合药物和免疫手段逐步降低感染率;实施净化的种鸡场不仅能提高自身生产性能,还能为下游养殖场提供更健康的雏鸡,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益。
白羽肉种鸡滑液囊支原体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严控引种+科学免疫+精准用药+精细管理”的综合防控策略。在当前MS流行的大背景下,唯有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结合疫苗免疫和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该病,保障种鸡健康和生产性能,为白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来源: 禽世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