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5-7-31 14:30:00

[分享]现代蛋鸡养殖中绦虫病的流行特点及精准诊治方案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鸡粪便稀薄、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轻、畸形蛋增多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11月份多发。绦虫病生活史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主要是蚂蚁、甲克虫、苍蝇及一些软体动物为其传播宿主。一旦感染本病,蛋鸡生产性能会受到损害,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

饲养的5000只190日龄海兰褐蛋鸡,7天内产蛋率由95%下降到80%,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约有10%~15%鸡冠发白,倒冠。蛋壳颜色浅,变白(明显)约占10%~30%。采食量正常,饮水增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和恩诺沙星治疗5天无效果。

二、临床症状

病鸡消瘦、不愿走动、呆立、羽毛松乱无光泽,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可见多少不等的白色、大米粒大小、长方形绦虫节片,成熟的节片中有虫卵。






三、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十二指肠降部向下进入空肠10厘米左右可见虫体,小肠黏膜肥厚,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四、治疗

用吡喹酮10—2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集中1次投服。7天后再用1次。每吨饲料添加鱼肝油500克,连用7天。

槟榔煎剂饮水。槟榔煎剂的制法是用槟榔粉1克/千克体重(槟榔粉的用量不能太大,以免中毒),加水煮成槟榔液,用纱布滤去药渣,冷却后待用,一般服完药后2小时内开始排虫,持续1~2小时排完。吡喹酮第二次驱虫后产蛋率开始恢复,20天后产蛋恢复正常。


五、笼养蛋鸡感染绦虫的原因分析

鸡通过吞食绦虫的中间宿主蚂蚁、苍蝇、甲虫、蛞蝓、螺狮等感染绦虫,接触不到这些中间宿主是不会感染绦虫的,由于鸡舍条件原因,笼养蛋鸡能接触到的主要是苍蝇,所以临床以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绦虫多发,由于接触不到蛞蝓和螺狮,所以不会感染戴文绦虫。

除了球虫,笼养蛋鸡主要感染的是鸡绦虫,因为在夏秋季节苍蝇大量繁殖,鸡通过啄食苍蝇感染绦虫。鸡线虫、鸡蛔虫是直接通过虫卵传播的,不需要中间宿主。笼养蛋鸡不接触地面,感染几率很低,所以笼养蛋鸡驱虫要以鸡绦虫为重点。

目前蛋鸡养鸡户的现实问题是散户普遍环境卫生差,生物安全对散户来说那只是概念,大多数做不到。蛋鸡户的规模并不像肉鸡户规模那么大,蛋鸡户目前非常散,夏季鸡舍苍蝇乱飞,绦虫感染也非常普遍。普通养鸡户鸡舍简陋,多数没有较多资金来投资鸡场硬件,根本谈不上能做到自动上料、自动刮粪。

六、体会

几年来,绦虫病在蛋鸡生产中发病并不少见,由于对寄生虫病的防范意识较低和对生产性能的危害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寄生虫感染的问题,临床中常造成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不认识绦虫,直到用了驱虫药以后,看见被驱下的节片,才引起注意。另外很多养殖户习惯用伊维菌素作为广谱驱虫药物,然而实践证明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杀灭作用。

环境卫生差的鸡舍,鸡感染绦虫病后,肠道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鸡群出现死亡。此外,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苍蝇是绦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没有苍蝇的鸡舍绦虫很少见,但是笼养蛋鸡舍极少数能做到密闭性养殖,如果开产前后不驱虫,鸡感染了绦虫,绦虫是不会自己排出来的,只能依靠药物驱除。

相关阅读: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鸡.粪便稀薄、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轻、畸形蛋增多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11月份多发。绦虫病生活史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主要是蚂蚁、甲克虫、 苍蝇及一些软体动物为其传播宿主。常见的感染鸡的绦虫有四角赖利绦虫、棘钩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和节片戴文绦虫4种。这些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主要危害是夺取营养,损伤肠壁,代谢产物可使鸡体中毒,大量寄生时能堵塞肠道。一旦感染本病,蛋鸡生产性能会受到损害,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鸡只的日常管理中,除定期清扫鸡舍,清理过期饲料和清除鸡粪并进行发酵,消灭中间宿主,定期驱虫外,一旦发现鸡只感病还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病原体

绦虫寄生于肠道,头节吸附于肠道粘膜,破坏肠壁完整,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症状类似肠毒综合征症状,多按肠炎、肠毒综合征治疗不能根治。细心观察粪便,绦虫致病特征性粪便:颜色呈红色或铁锈色呈“高粱样粪便”,粪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有效驱绦虫后7~ 10天,高梁样粪便和产蛋性能即可恢复正常,再无反复。

1、绦虫形态及种类

绦虫呈带状,扁平,多为乳白色,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为吸着器官,吸附于宿主肠道。颈节发育生长出体节。体节根据其发育程度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卵节片)。

除定期清扫鸡舍,清理过期饲料和清除鸡粪并进行发酵,消灭中间宿主,定期驱虫外,一旦发现鸡只感病还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鸡绦虫病有:

赖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漏斗带绦虫。

水禽绦虫病常见的是:矛型剑带绦虫。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棘沟赖利绦虫:

成虫长25厘米,头节的顶突上有两列小钩共200~ 240个。吸盘4个,上有8-1 5圈小钩。在每个节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向一-侧或不规则地交替开口。睾丸20-30个,孕节中的子宫崩解为卵包囊,每个卵包囊内含6 ~12个虫卵。

(2.)四角赖利绦虫:

成虫长25厘米,头节顶突上有小钩90~ 130个,排成1~ 3列。吸盘4个,卵圆形,吸盘上有8~ 12列小钩。生殖器每个节片一套,生殖孔向同一-侧开口,睾丸18~ 35个,于节片中子宫分为很多卵包囊。

(3.)有轮赖利绦虫:

成虫长12厘米,有- -特大而宽扁的顶突,其上有两列小钩,约300 ~ 500个。生殖孔开口不规则,睾丸15~ 30个,孕节片中的子宫崩解为卵包囊,每个卵包囊中含有1个虫卵。

(4.)节片戴文绦虫:

成虫短小,不超过4毫米。由3~ 5个子片组成,最多不超过9个。吸盘上有3 ~ 6圈小钩。顶突上有小钩60~ 100个。生殖孔规则地交互开口于每个节片的侧缘。睾丸12~21个,雄茎特大。每个卵包囊中有1个虫卵。

2、生活发育史

寄生于鸡肠道的成虫随粪便排出孕节,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2 ~ 4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被鸡吞食后,最快在小肠经13~ 14天发育为成虫,并排出成熟节片。水禽绦虫的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约经6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剑水蚤被鸭、鹅吞食后,约经19天发育为成虫。

3、鸡绦虫的中间宿主

鸡绦虫的由间宿主有:蚂蚁、苍蝇(蝇蛆)、蛞蝓、螺蛳、金龟子步行虫等甲虫。现阶段笼养蛋鸡主要接触到的中间宿主为:苍蝇(蝇蛆)和甲虫。鸡绦虫的感染与中间宿主密切相关,所以控制和减少中间宿主有助于预防绦虫。



流行现状

鸡绦虫广泛分布,这与中间宿主蚂蚁、苍蝇和鞘翅目甲虫广泛存在有关。散养鸡常年感染发病,笼养蛋鸡每年6~ 11月份多感染发病,夏秋季节多为感染似囊尾蚴阶段,秋末冬初则为成虫感染发病阶段。现阶段以产蛋期发病为主,产蛋鸡多为带虫者,造成显著产蛋下降或死亡,肠道炎症和出血性肠炎。青年鸡,雏鸡最易感染,死亡率高。

由于棘沟赖利绦虫等各种绦虫都寄生在鸡的小肠,用头节破坏了肠壁的完整性,引起粘膜出血,肠道炎症,严重影响消化机能。病鸡表现为下痢,粪便中有时混有血样粘液。轻度感染造成雏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寄生绦虫量多时,可使肠管堵塞,肠内容物通过受阻,造成肠管破裂和引|起腹膜炎。绦虫代谢产物可引|起鸡体中毒,出现神经症状。病鸡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贫血,鸡冠和粘膜苍白,极度衰弱,两足常发生瘫痪,不能站立,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①幼鸡严重,成鸡较轻。

②病鸡精神不振,食欲早期增加,当自体出现中毒时,食欲减退,但饮欲增加,消瘦贫血羽毛松乱,排白色带有粘液和泡沫的稀粪,混有白色绦虫节片。

③严重感染时,部分病例常有进行性麻痹,从两脚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即出现瘫鸡,有时部分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后鸡体中毒症状解除后不治自愈但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

④成鸡感染本病一般不显症状,但影响免疫疫苗时抗体的产生,严重时,产蛋量下降或产蛋率上下浮动,个别严重病例出现腹腔积水即水档鸡和神经症状即瘫鸡,常因激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而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①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往往出现脂肪变性,易碎,部分病例腹腔充满腹水;
②小肠粘膜呈点状出血,严重者,虫体阻塞肠道;

③部分病例肠道生成类似于结核病的灰黄色小结节;



治疗方法

当禽类发生绦虫病时,必须立即对全群进行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有以下几种。

1.硫双二氯酚(别丁,Bithionol), 鸡每公斤体重150 ~200mg,鸭每公斤体重200 ~ 300mg,以1: 30的比例与饲料配合,- -次投服。鸭对该药较为敏感。

2.氯硝柳胺(灭绦灵,Niclosamide), 鸡每公斤体重50 ~60mg,鸭每公斤体重100 ~ 150mg,-次投服。

3.吡喹酮(Praziguentel),鸡、鸭均按每公斤体重10 ~15mg,- -次投服,可驱除各种绦虫。

来源:鸡业常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现代蛋鸡养殖中绦虫病的流行特点及精准诊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