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夏季禽腺病毒高发!做好这五个关键点,防控不留漏洞
夏季常见的的家禽呼吸道疫病(如流感、鼻炎等)发病相对减少,不少养殖场在疫病防控上有些松懈,忽略了像腺病毒这类夏季相对高发的疫病。近期就碰到几例养殖场发生腺病毒感染导致鸡群出现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死淘增多的情况,给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什么鸡场腺病毒在夏季高发,该怎么科学防控?在这里笔者将进行分析供参考。一、为什么鸡场腺病毒高发,这些原因需要重视!
1.1.防控意识淡薄,不免疫腺病毒疫苗或者免疫次数不足
很多鸡场管理者认为夏季鸡场发病少,防控意识淡薄,腺病毒可防可不防,就不做腺病毒相关的疫苗或者只做一次腺病毒相关的疫苗。在目前养殖环境普遍污染的情况下,鸡场一旦感染腺病毒,这类鸡场很容易出现严重死淘和产蛋率下降等生产损失。
某黄羽鸡没有免疫腺病毒疫苗发病,出现心包积液
1.2.生物安全落实不到位,忽略了腺病毒的耐高温特性
夏季高温高湿,一般的病毒很容易被高温灭活,但是腺病毒很独特,耐高温,同时对有些消毒剂也有一定耐受性。很多鸡场在人员、车辆进出等涉及生物安全的把控和消毒落实不到位,腺病毒随着流动的人、车、物进入场区,造成鸡群感染发病。
某15天白羽肉鸡感染腺病毒,导致感染肿大黄染
1.3.夏季高温高湿加剧了禽群应激与抵抗力,激发了腺病毒发病
夏季高温高湿,部分鸡场通风降温设施不足,比如通风口不够,湿帘面积不够或者湿帘有破损等问题,在遇到持续高温天气时,鸡群很容易出现热应激,而热应激直接削弱机体免疫力,同时,高温下维生素消耗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加重,作为条件致病性的腺病毒,很容易在这种情况被激发感染鸡群发病。
1.4.其他免疫抑制病增加腺病毒的易感致病性
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病毒活跃,检出率增多,它们和腺病毒一样都是免疫抑制病,一旦鸡群有这些免疫抑制病,鸡群感染腺病毒的几率增加,与腺病毒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加重感染损伤。
某蛋鸡腺病毒与传贫混感,导致病鸡肝脏黄染
1.5.其他因素诱发鸡群感染腺病毒
夏季高温高湿度,饲料和饮水中霉菌和细菌容易滋生,其中霉菌代谢产生的霉菌毒素容易损伤肝脏及其他器官,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诱发鸡群发病;此外,极少数正常免疫的鸡群,偶有感染非免疫血清型腺病毒导致鸡群发病。
二、禽腺病毒防控,做好四个防控关键点不留防控漏洞
2.1.选择优质疫苗免疫,科学免疫并评估免疫效果
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生产禽腺病毒相关的疫苗,但是不同的技术(有全病毒,也有亚单位疫苗)和工艺(组织苗、细胞悬浮苗等)生产的疫苗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总体从实验室评估和田间反馈来看,采用全腺病毒悬浮培养细胞工艺生产的腺病毒疫苗,具有抗原纯度高、免疫后保护效果良好、抗体维持时间长等优点,是目前养殖场最优的选择。
除了选择优质疫苗外,还要注意免疫次数问题。对于长日龄鸡群(肉种鸡或蛋鸡),腺病毒灭活联苗至少免疫2次以上,才能长久的保护鸡群抵抗病毒感染。
到底选购的疫苗免疫效果如何,养殖场可以在免疫腺病毒相关的联苗后30天左右,采集血清进行盲测,检测目前国内流行的C-4、D-11、E-8a等主要流行血清型阳性率,以评估疫苗免疫的真实效果。
免疫三家不同腺病毒疫苗相关产品,对应的腺病毒阳性率
2.2.落实日常生物安全,避免病毒引入
实施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栏后彻底清洗消毒(推荐戊二醛与季铵盐交替使用),肉鸡养殖场要空场7天以上(蛋鸡场和种鸡场分别至少空15天和30天以上),进鸡前再熏蒸消毒一次,并实验室检测评估消毒效果;对日常进入场区的人、车、物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才能进入,避免病毒从外界引入。
2.3.综合措施进行防暑降温,避免热应激诱发鸡群发病
今年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且温度较高,局部超过40℃,鸡场管理者应提前根据天气预报,根据对应鸡群的饲养阶段,做好通风与雾线或湿帘系统配合降温操作,同时,也可在鸡舍内放置额外的大风扇降温;此外高温天气时应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等相关的抗热应激产品,甚至购买遮阳网等综合措施进行降温,尽量减少鸡群热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2.4.联防联控其他免疫致病,避免协同致病
尽可能选购已经规范免疫常见免疫抑制病(如传贫、病关等)疫苗种鸡场的鸡苗,在引种和选购鸡苗进场时做好疫病监测;鸡群可以在育雏期和免疫空白期连续使用2天的免力健提高鸡群抵抗力,避免鸡群混感多种免疫抑制病。
5.做好饲料和饮水等管理日常卫生工作,避免霉菌和细菌大量滋生
夏季霉菌和细菌容易滋生,饲料和饮水管理不当很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养殖场可以利用硫酸铜或者复合酸化剂控制水线中的病原菌,定期在饲料中加脱霉剂,以减少霉菌毒素进入鸡群体内的累积和危害。
家禽疫病防控是个长期体系工程,禽腺病毒防控也不例外,需要持续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免疫等综合防控,才能不留漏洞,让鸡群健康生长与生产。
来源: 禽世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