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半年肉鸭养殖与市场风向几何?(下)
八月展望:供需博弈下的价格走势展望 8 月,鸭产品市场将进入新的供需博弈阶段,价格走势备受关注 。
从供应端来看,减少趋势较为明显。一方面,企业出苗量持续减少。6 月中下旬以来,鸭苗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种禽企业陷入深度亏损,不得不加大父母代种鸭淘汰力度,且淘汰节奏逐周加快。这导致在产父母代种鸭存栏量显著下降,样本企业出苗量自 6 月第一周起出现明显回落,至 7 月中旬单周降幅达到峰值 。预计 7 月样本企业总出苗量约为 9650 万羽,环比减少 7.89%,同比跌幅 11.05% 。按照此趋势发展,8 月出苗量可能进一步减少,进而影响后续毛鸭出栏量。
另一方面,前期部分冷藏企业主动减少合同鸭投放量,这也将对 8 月毛鸭出栏量产生明显影响,使其呈现下滑态势 。并且,进入三伏天后,高温高湿天气增加了养殖难度。鸭子在这种环境下,死淘率可能上升,毛鸭出栏体重也可能下降。双重因素叠加,预计 8 月毛鸭实际出栏量将进一步缩减。综合来看,卓创资讯预计 8 月鸭肉产品产量环比降幅有望超过 10%。若根据出苗及补栏时间节点推算,8 月下旬企业屠宰量下滑幅度或将更为突出,届时供应端收紧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
再看需求端,虽然 8 月处于传统高温淡季,但也存在一些潜在增长因素。学校食堂开学备货是重要的需求增长点。随着新学期开始,学校食堂对鸭肉等食材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学校作为集中消费场所,其采购量不容忽视,将为鸭产品市场带来一定需求支撑 。团膳集中采购也有望带来阶段性增量。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工厂等,团膳需求逐渐恢复和增长,对鸭肉采购也会相应增加 。中秋食品厂提前锁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月饼、卤味等食品市场需求旺盛,食品厂会提前采购鸭肉等原料进行生产加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鸭产品需求 。
综合供需情况,8月鸭产品价格大方向仍有望延续上行。供给端收缩将进入兑现期,父母代种鸭集中淘汰的减量效应将在 8月中下旬集中体现,叠加进口鸭副产品到港量季节性下滑,整体供应环比预计继续收紧,这将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然而,在终端承接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涨势或将明显放缓。进入7月下旬后,分割品及副产品涨势已明显放缓,多地反馈终端零售价上涨乏力,与冷藏厂出厂价形成倒挂,这表明终端市场对价格的接受程度有限,市场仍需时间消化涨幅并重新建立价格接受度 。因此,8月鸭产品价格可能呈现高位震荡、分品种轮动的特征 。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投资者和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潜在风险。短线需警惕终端倒挂加剧所触发的回调风险,如果终端市场无法有效消化价格上涨压力,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引发价格回调。还需关注养殖成本变化、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养殖成本上升可能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而疫情一旦爆发,可能影响鸭子养殖和运输,进而对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
行业启示:波动中求稳定发展
鸭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整个养鸭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启示 。
从养殖户角度来看,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养殖户应摒弃盲目跟风养殖模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掌握鸭产品价格走势、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以及行业政策调整等信息。可通过订阅专业农业资讯平台、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为养殖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品种。若市场对某种鸭产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养殖户可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反之,若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养殖户则应减少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养殖导致亏损 。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同样关键。科学养殖方法可提高鸭子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肉质品质,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养殖户可参加养殖技术培训课程,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如合理饲料配方、科学饲养密度、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等。还可引进优良鸭种,提高鸭子生产性能。例如,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好、适应性强的鸭种,有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
多元化经营策略也是有效应对方式。养殖户可尝试开展鸭产品深加工业务,将鸭肉加工成各种熟食、休闲食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来源。还可发展与养鸭相关的副业,如养殖鱼虾、种植农作物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优化产业链布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稳定供应链关系,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和产品顺畅销售。与饲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饲料质量和价格稳定;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
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必不可少。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养殖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研发新鸭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
企业还应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打造知名品牌,企业可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和忠诚度。企业可通过广告宣传、参加展会、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降低市场风险 。
从市场监管角度出发,完善市场调控机制是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鸭产品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控政策。在市场供过于求时,政府可通过收储、补贴等方式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稳定产品价格;在市场供不应求时,政府可鼓励企业增加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
加强质量监管与安全保障同样不容忽视。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鸭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检测标准,确保鸭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养殖环节、屠宰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价格欺诈、恶意降价、虚假宣传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养鸭行业健康发展 。
鸭产品价格的波动虽给行业带来挑战,但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养殖户、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在波动中寻求稳定发展,推动养鸭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