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发表于 昨天 10:00

肉牛种业“芯”突破,国产崛起破垄断(上)

羊价企稳,产业曙光初现

回顾历史,2021 年羊肉价格达到峰值后持续下跌,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到 2024 年,市场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肉羊出栏价格和羊肉价格降幅显著。然而,进入 2025 年,市场形势出现反转。从第 1 周至第 24 周,肉羊出栏价格从 31.35 元 / 公斤微降至 30.72 元 / 公斤,降幅仅 2.01%;羊肉价格从 69.88 元 / 公斤波动降至 69.32 元 / 公斤,降幅 0.80%。与 2024 年同期大幅下降相比,2025 年价格走势趋于平稳,价格下行压力基本释放,市场逐步进入供需再平衡阶段。

对于养殖户而言,养殖效益的改善尤为关键。2025 年以来,养殖户每出栏一只肉羊平均纯收益稳定在 35 元左右,结束了自 2021 年以来的持续亏损局面。尽管部分中小养殖户仍面临成本压力,但全行业整体实现盈利,为产能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

供需博弈,价格跌宕背后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肉羊产业也不例外。当前羊价的企稳回升,有着深层次的供需原因。

供给收缩:产能出清进行时

自 2021 年羊肉价格见顶后,长达四年的价格下跌对养殖户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减少损失,养殖户主动削减养殖规模,开启去产能进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末全国肉羊存栏量降至 3.0 亿只,同比下降 6.8%,降幅较 2023 年扩大 5.6 个百分点,去产能步伐加快。2025 年一季度末,存栏量同比再降 6.9%,创下 2017 年以来同期新低。能繁母羊存栏量下降更为明显,直接影响新生羔羊数量。2024 年新生羔羊数量同比减少 4.8%,2025 年 1 - 5 月同比又下降 3.36%。这些数据表明,未来 12 - 18 个月羊肉供给将持续收缩。

供给端的收缩体现在多个层面。国内产量方面,2024 年全国羊肉产量为 518 万吨,同比下降 2.5%;2025 年一季度产量 106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5.1%。进口量也在减少,2024 年羊肉进口量 36.6 万吨,同比大幅下降 15.5%;尽管 2025 年 1 - 4 月进口量同比增长 3.25%,但综合 2024 年初至今的数据,进口量仍同比下降 10.88%,国际市场低价羊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明显减弱。

与此同时,肉羊产业产能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小散户在市场压力下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占比逐步提升。以铁岭市为例,当地积极规划肉羊产业发展,到 2025 年肉羊年出栏量目标达 34 万只,年均增长 5%,在政策引导下,产能集中化趋势愈发显著。本轮供给收缩与以往价格波动不同,21 世纪以来的三次价格波动,如 2003 年 “非典”、2013 年 “小反刍兽疫” 和 2020 年新冠疫情引发的价格下跌,多由短期外部冲击造成;而本轮调整是市场自发的产能出清,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和结构性特征。当前肉羊存栏量已接近 2019 年水平,处于 2017 年以来的周期低位,为羊肉价格反弹奠定了基础。

需求升级:消费结构新变革

在供给收缩的同时,羊肉消费需求端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饮食理念普及,人们对肉类消费品质和结构有了更高追求,羊肉凭借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高。

2025 年一季度大型商超数据显示,顾客人均羊肉消费量同比增长 4.2%,增速超过猪肉的 1.8% 和牛肉的 3.1%。年轻群体中,这种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年轻消费者消费决策时,更看重产品品质、品牌故事和消费场景,推动羊肉产品向高端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消费升级体现在多个维度。品类多元化方面,羊肉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整羊销售,而是向分割肉、预制菜、休闲食品等领域拓展。羊肉卷、羊肉串等火锅烧烤食材在电商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机认证、草饲羊肉等高端产品增速迅猛,超过 20%。消费场景日益日常化,羊肉消费不再局限于节日聚餐等特殊时刻,而是逐渐渗透到日常餐桌。北方地区,羊肉火锅、烧烤等传统消费习惯持续火热;南方市场,“羊肉汤”“羊肉煲” 等特色品类不断拓展,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渠道电商化也是一大趋势,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涌现,重塑了羊肉消费路径。2025 年一季度,羊肉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28%,其中 90 后消费者占比达 45%,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然而,需求升级趋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肉羊养殖面临土地资源紧张、饲料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重压力,产能扩张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在这种供需错配情况下,羊肉市场正从单纯的 “量增” 模式转向 “质升” 模式,优质优价特征日益显著。

秋之契机,价格反转在即?

农业农村部肉羊监测预警首席专家肖海峰判断,2025 年秋季将成为羊价反转的关键窗口。这一判断基于坚实的市场逻辑。

产能见底,供给步入短缺

当前,能繁母羊存栏量处于 2017 年以来的低位,新生羔羊数量持续减少。能繁母羊是肉羊产业的根基,其存栏量直接决定未来肉羊供应量。按照肉羊 12 - 18 个月的生长周期推算,2025 年下半年市场供给将进入实质性短缺阶段。供给步伐放缓,而需求持续增长,两者差距将逐渐拉大,为价格上涨创造条件。

旺季需求,点燃价格引擎

秋冬季节是羊肉消费的传统旺季。火锅、烧烤等消费场景火爆,拉动羊肉需求环比增长 30% - 40%。2024 年同期,由于羊肉供给过剩,需求增长未能充分体现在价格上。但 2025 年市场格局已发生变化,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需求对价格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预计价格涨幅有望超过 10%。

成本可控,价格上涨无忧

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有所波动,但规模化养殖的成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2025 年一季度,肉羊养殖成本同比仅上涨 1.2%,与 2024 年 4.5% 的涨幅相比明显降低。规模化养殖在采购、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有效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成本的稳定可控为羊肉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肉牛种业“芯”突破,国产崛起破垄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