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 发表于 2025-6-30 16:09:32

【分享】别让大肠杆菌偷袭你的雏鸡:种蛋污染背后的隐患


孵化中的大肠杆菌
E-coli in incubation

大肠杆菌在雏鸡生产中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发生严重的大肠杆菌感染,孵化率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在入舍后第3至第4天,肉鸡养殖户就会观察到死亡率上升。

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损失。



经验告诉我们,蛋品所携带的高水平细菌负荷是肉鸡生产中的一大风险。

尽管对种蛋进行良好的消毒和卫生处理有助于降低问题的发生;

但孵化次级蛋(如地面蛋和污巢蛋)会导致较高的细菌污染水平。

从而引发生长发育和死亡率上升的问题,并增加卵黄残留吸收不良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大肠杆菌问题的原因并不总是那么明确。

当我们孵化脏蛋,或孵化器和孵化场卫生条件差时,问题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

但有时也会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生严重的大肠杆菌问题。



无论我们如何清洁孵化场和设备,无论所孵化的种蛋多么洁净,大肠杆菌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产过程中。

这是合理的,因为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以低水平存在于我们的肠道和家禽的肠道中。

但只要我们将大肠杆菌控制在较低水平,且雏鸡在孵化过程中未遭受过度应激,它们就能对抗这种细菌。

然而,有时我们制造了使大肠杆菌得以大量繁殖的条件。

尤其是在孵化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大肠杆菌这种细菌在空气质量差、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而其他细菌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生长受限,微生态平衡因此倾向于大肠杆菌。

它们会在其他菌种受抑制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并感染刚孵出的雏鸡。

由于这些雏鸡本身也因空气质量差而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和活力下降,感染便发生了。

大肠杆菌通常需要4至5天在雏鸡体内增殖到足以引发严重问题的水平,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入舍后第3至第4天观察到死亡率上升。



但引发这些问题的不仅仅是孵化场空气质量差或通风不足。

在大多数孵化器中,新鲜空气是通过风扇运转在设备内分布的。

风扇推动空气在机器内循环,因此不仅实现了孵化筐周围空气的流动,也促成了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空气交换。

然而,如果设备出风口一侧形成了负压,空气就会被“吸出”机器,而不是通过风扇“推动”出去。

由于空气总是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这就意味着空气将从机器进风口直接“捷径式”流向出风口,而不是按照预期在机器内部充分循环。

从而未能为所有孵化筐更新空气。

当设备出风口一侧形成负压,从而“牵引”空气通过机器时,空气会走捷径,导致机器内某些区域的雏鸡不得不在非常差的空气质量和有限的空气交换条件下生存。

这会给雏鸡造成应激,从而促使大肠杆菌大量繁殖,破坏其体内原有的正常菌群平衡,最终导致入舍后3至4天内因脐卵黄囊感染而死亡率升高。

尽管人们通常会首先检查种蛋卫生、孵化场卫生、消毒问题、种蛋冷凝等因素,但这并不总是问题的根源。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问题可以检测到,那么检查孵化设备的通风状况是非常值得的。



即使清洁消毒措施完善,只要孵化器通风系统不良或雏鸡孵化过程受到应激,大肠杆菌也可迅速增殖、引发感染。

因此,保障孵化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和减少应激,是控制大肠杆菌感染的关键。


注:本文引自poultryperformanceplus,原文作者兽医Ron Meijerhof

来源:poultry times

常老师1 发表于 2025-7-1 23:33:03

种鸭蛋必须消毒。种鸡蛋基本不消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别让大肠杆菌偷袭你的雏鸡:种蛋污染背后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