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我国海关重拳出击,严打进口猪肉,销毁美国猪肉超百吨!欧盟猪肉反倾销调查...
近期,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未准入境食品数据,引发不少讨论。103批次、1523吨肉类产品在口岸被拦下,其中美国产品占了绝大多数(87批次)。猪产品虽然批次不多(8批),但重量达188吨。这些被退运或销毁的肉类,主要栽在“货证不符”和“感官检验不合格”上,无法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的基本门槛。更值得注意的是,5月被拒的肉类比4月猛增了31.7%,海关的查验力度肉眼可见地在收紧。一、美国肉类输华:闸门时紧时松
有意思的是,就在拒收美国产品数量高企之后不久,海关总署在6月12日更新了名单,新增了106家美国猪肉和禽肉企业获得对华出口资格,允许它们自当日起生产的合规产品输华。这政策调整像开了道闸门——一边拦下不合格的,一边为符合标准的新企业放行。这提醒我们,美国猪肉(2024年占我国进口总量17.9%)的准入状态并非铁板一块,会随质量表现动态调整。养殖户得明白,进口肉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在替市场提前“排雷”。
5月份103批次肉类产品未准入境,美国最多
6月19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5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信息》。5月份我国累计有428批次食品未准入境,重量总计6305吨。其中未准入境的肉类产品有103批次,重量1523吨。上述未准入境食品均已在口岸依法作出退运或销毁处理。
据统计,未准入境的肉类产品中,牛肉产品45批次,重量为225吨;猪产品8批次,重量为188吨;鸡产品共有50批次,重量为1110吨。
原因大致为货证不符、感官检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5月未准入境的肉类产品要比2025年4月环比增长了31.7%。其中本次美国占比最高,共有87批次,冷冻熟鸡爪和冷冻牛肉产品是重灾区。
海关总署:新增106家美国肉类企业输华
2025年6月12日,海关总署更新《符合评估审查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新增美国猪肉、禽肉总计106家企业自2025年6月12日及之后生产的符合中国要求的肉类产品输华。
二、 欧盟猪肉悬而未决,调查期延长
另一大进口来源欧盟(2024年约占我国猪肉进口一半)也面临变数。去年6月,我国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启动反倾销调查,原定调查期限将满。但就在本月1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至今年12月16日。公告直言“本案情况复杂”,需要更长时间梳理。业内普遍关注的是,一旦最终裁定倾销成立导致关税提高,欧盟猪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可能大幅削弱,这无疑会给国内养殖场腾挪出更多空间。
进口肉类的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国内市场的神经。从海关严把国门拒问题产品于境外,到商务部审慎延长对欧盟猪肉的“体检期”,传递的核心信号清晰:国家正着力构建更规范、更安全的肉类进口环境。对咱们养猪人而言,外部进口的波动固然带来挑战,却也凸显了本土生产、稳定供应的重要性。与其被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牵着走,不如更专注地把自家猪养好,把品质提上去。毕竟,消费者碗里那块让人放心的肉,终归要依靠国内养殖场扎扎实实的生产。
来源:海关总署、商业部、网络等综合整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