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猪市盈利分化,三季度将上演怎样的反转?(下)
屠宰毛利:盘整后小幅增长与生猪养殖盈利的先涨后跌不同,屠宰毛利呈现出盘整后震荡小幅上涨的态势。二季度样本企业生猪日度屠宰量整体以盘整为主,期间在端午节前后出现明显的上涨后下滑,整体盘整区间在 16.5 万 - 18.6 万头,宰量较同期水平偏高。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和鲜品分割业务的支撑。供应量的增加为屠宰企业提供了更多业务量,而鲜品分割业务维持一定利润,进一步提升了屠宰企业的收益。
在鲜品分割利润的支撑下,叠加宰量高位带来的成本均摊效应,生猪屠宰毛利整体以盘整为主。端午节期间,屠宰毛利出现小幅上涨,较去年同期水平明显偏高。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0 日,样本企业头均毛利为 28.56 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222.38%,显示出屠宰企业在二季度较好的盈利表现。
三季度猪市盈利展望
生猪养殖:有望改善的盈利预期
展望三季度,生猪养殖行业出现积极信号。前期生猪季节性存栏处于低位,导致生猪出栏量下滑。根据市场供需原理,供应量减少通常会支撑价格上涨,这有望使三季度生猪价格均值高于二季度。
这种价格支撑效应极有可能转化为养殖盈利的增加,对于养殖户而言,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扩大。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生猪养殖盈利季度均值环比增加的可能性较大,这将有效提升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屠宰端: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
与生猪养殖的乐观前景不同,屠宰端在三季度可能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气温升高,市场对肉类的消费需求可能出现季节性下降,导致屠宰量进入惯性减量期。
屠宰量减少将导致均摊成本上升,包括水电费、设备折旧费、人工成本等,原本通过大规模屠宰分摊的成本将更多地由少量屠宰量承担。均摊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屠宰毛利水平下滑,压缩屠宰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屠宰企业可能采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员配置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但效果可能有限。
总结与启示
二季度猪市的复杂性充分展现了生猪产业链面临的风险与机遇。饲料成本上升和猪价大幅波动给从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凸显了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企业和养殖户的适应能力。
对于养殖户而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计划至关重要。在猪价上涨时适时出栏,锁定利润;在猪价下跌时,通过控制成本、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等方式应对。同时,加强疫病防控是保障养殖收益的关键环节。
屠宰企业需要在宰量和毛利之间寻求平衡,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创新和优化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展望三季度,尽管生猪养殖盈利有上升趋势,但市场变化难以预测,从业者需保持警惕,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以实现稳定的收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